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勇

(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鎖定
馬勇,字平橋,1975年生於成都。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成都畫院特聘畫家,中國-東盟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成都市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委會秘書長。
中文名
馬勇
外文名
MaYo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
1975年
職    業
畫家
主要成就
成都畫院特聘畫家,中國-東盟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成都市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委會秘書長

馬勇藝術風格

看馬勇的作品,我們會不自覺地想起北宋《宣和畫譜》在《花鳥敍論》一節中拿花鳥畫與詩歌所做的對比:“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裏焉。”馬勇的作品正是如此,鳥鳴蟲唱,風過枝頭,飽含大自然的詩情;其妙處,尤在靜中寓動,動中攝情。無論是落墨為篇,還是賦彩成章,他的畫總是生力彌滿,清氣迴盪。觀其筆下的沒骨花鳥畫,落墨為色,水逐趣靈,而色與墨交相輝映,生機勃發,正可謂“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這些作品以折枝取勢,不根而生,然而枝條旁逸,花葉斜出,觀之磊落逸勢,不待炫奇而靜靜展放。

馬勇藝術履歷

馬勇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0年
筆墨呈情寄倆望,都江堰浙商美術館
成都,中國
2019年
舊紙殘卷寫寂寥,成都博舍酒店
成都,中國

馬勇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0年
愛成都”迎大運“暨第十屆”畫意成都“美術作品年度展”
成都,中國
2020年
紀念中國台灣光復75週年 [1] 
成都,中國
2019年
喜馬拉雅的南風,麓山美術館
成都,中國
2018年
一年之寄·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成都,中國
2015年
(2015)西部力量.雅昌水墨藝術邀請展 [2]  ,文軒美術館
成都,中國
2014年
成渝影響 [3] 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2013年
第六屆全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四川美術展覽館
成都,中國
2012年
2012.藝術成都
成都,中國
2011年
成都花鳥畫作品邀請展
成都,中國
2010年
迴歸原點--中國畫精品展
成都,中國

馬勇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20年
成都大學 中國-東盟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成都,中國
2018年
第十屆全國花鳥作品展榮獲優秀獎
成都,中國
2018年
榮獲成都畫院先進個人獎
成都,中國

馬勇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此君有節》
此君有節 此君有節
紙本水墨,70cmx45cm,2020年
《已近深秋》
已近深秋 已近深秋
紙本設色,138cmx69cm ,2019年
《墨蜀葵之十》
墨蜀葵之十 墨蜀葵之十
紙本水墨,30.5cmx63cm ,2019年
《你好冬心先生》
你好冬心先生 你好冬心先生
紙本設色,46cmx44cm,2019年
《殘絹舊夢之一》
殘絹舊夢之一 殘絹舊夢之一
紙本水墨,86cmx17cm,2019年
《殘絹舊夢之二》
殘絹舊夢之二 殘絹舊夢之二
絹本設色,5.5cmx52cm,2019年
《殘絹舊夢之三》
殘絹舊夢之三 殘絹舊夢之三
絹本設色,28cmx46cm,2019年
《殘絹舊夢之四》
殘絹舊夢之四 殘絹舊夢之四
絹本設色,35cmx51cm, 2019年
《竹枝圖》
竹枝圖 竹枝圖
紙本水墨, 68cmx138cm,2019年
《梅竹雙清》
梅竹雙清 梅竹雙清
紙本水墨,139cmX70cm,2019年
《竹石圖》
竹石圖 竹石圖
紙本水墨,182cmx97cm,2018年
《憩》
憩
紙本水墨,34cmx51.5cm,2018年
《花石圖》
花石圖 花石圖
紙本水墨, 75cmx45cm,2018年
《多子圖》
多子圖 多子圖
紙本設色,144cmx75cm,2016年

馬勇人物評價

吳永強(四川大學教授):
看馬勇的作品,我們會不自覺地想起北宋《宣和畫譜》在《花鳥敍論》一節中拿花鳥畫與詩歌所做的對比:“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裏焉。”馬勇的作品正是如此,鳥鳴蟲唱,風過枝頭,飽含大自然的詩情;其妙處,尤在靜中寓動,動中攝情。無論是落墨為篇,還是賦彩成章,他的畫總是生力彌滿,清氣迴盪。觀其筆下的沒骨花鳥畫,落墨為色,水逐趣靈,而色與墨交相輝映,生機勃發,正可謂“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這些作品以折枝取勢,不根而生,然而枝條旁逸,花葉斜出,觀之磊落逸勢,不待炫奇而靜靜展放。
葉瑞琨(成都畫院美術館館長):
當你在面對一幅畫作時,就是你的直覺在對畫家內心深層的尋訪,你所得到的不管是喜悦或感傷,都會超出繪畫的本身。因為一幅發自內心的創作,是畫家思想的長久沉澱。這是我在觀賞馬勇畫作時的一種莫名感受。他將一種古老的表述形式作的如此的清新。沒骨畫法--作為中國繪畫形態的一種,早在晉唐時期便已經形成了.而且從今天我們看到的實物,可以明確已經相當的成熟了.在今天的敦煌洞窟中就有大量這種表現手法.單幅的《秋苑鹿鳴》(唐代)更有其代表性。只是到了宋代,理學的展開和文人畫的風行,對這種以色彩為主的表現形式被一種單純的文化理念所遺棄。慢慢的走向了頹勢。至元明之季,便很難看到這樣的畫作了。原因是這種有一些匠人傾向的畫風,沒法進入到文人畫的範疇。當這種畫法漸漸被遺忘的時候,清代一個畫家惲壽平卻劍出偏鋒,創作了大量的沒骨畫。既繼承了唐以前的畫法,又沒有那樣的富麗色彩。以一種淡雅的面目出現。畫中那些藴籍的韻味,些許還透漏出了文人畫的作風。其實,惲壽平原本是一個正統的文人畫山水畫家。在清代初年,四王、吳、惲是畫壇的領袖人物。當惲壽平放棄對山水畫的創作,而畫出大量這樣的沒骨畫時,引起了畫壇的振動。學習的人也日趨多矣。因而給當時的畫界帶來了一股清雅的新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