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冀

(內蒙古大學漢語系碩士生導師)

鎖定
馬冀,男,漢族, 1945年生於河北省新樂市,1963年由呼和浩特市一中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1968年畢業。1978年考入內蒙古大學師資班(研究生學歷),1980年畢業留校。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等。曾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七、八、九屆委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2008--2016年),呼和浩特市政府文化顧問,成吉思汗陵旅遊開發專家組組長等職。現任中國民族學學會昭君文化研究分會會長,內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會會長等職。出版專著《王昭君及昭君文化》(上下冊),《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昭君文化研究》,《成吉思汗評傳》,《細説成吉思汗》,《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鄉情卷》,《(蒙古族戲劇家)楊景賢作品校注》,《湯舜民散曲校注》,《中華地域文化大系 · 塞北文化卷》,《北京名片之長城》等十五種。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
中文名
馬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45年1月
畢業院校
南開大學

馬冀人物簡介

馬冀,男,漢族, 1945年生於河北省新樂市,1963年由呼和浩特市一中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1968年畢業。1978年考入內蒙古大學師資班(研究生學歷),1980年畢業留校。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等。曾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七、八、九屆委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2008--2016年),呼和浩特市政府文化顧問,成吉思汗陵旅遊開發專家組組長等職。現任中國民族學學會昭君文化研究分會會長,內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會會長等職。出版專著《王昭君及昭君文化》(上下冊),《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昭君文化研究》,《成吉思汗評傳》,《細説成吉思汗》,《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鄉情卷》,《(蒙古族戲劇家)楊景賢作品校注》,《湯舜民散曲校注》,《中華地域文化大系 · 塞北文化卷》,《北京名片之長城》等十五種。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

馬冀獲獎

  1. 2004年教師節獲“內蒙古大學優秀教師”獎;2009年評為內蒙古大學十大名師之一;
  2. 《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本人執筆,林幹審定,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的王羣同志作序,1997年獲內蒙古第五屆社科成果榮譽獎;
  3. 《中外文學人物形象辭典》(任古代文學部分主編)1994年獲山西省優秀圖書二等獎;
  4. 《細説成吉思汗》獲內蒙古第六屆社科成果優秀獎;
  5. 《關於內蒙古大學進入“211工程”的建議》(1993年5月在內蒙古政協七屆一次大會的提案並大會發言),1997年獲內蒙古黨委、人大、政府、政協聯合授予的七屆政協優秀提案獎;
  6. 《關於大力發展內蒙古文化產業的建議》(2003年1月在內蒙古政協九屆一次大會的提案並且大會發言),2004年獲內蒙古黨委、人大、政府、政協聯合授予的政協優秀提案獎;
  7. 《關於開展落實〈勞動法〉大檢查,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建議》(2007年在內蒙古政協九屆五次大會的提案),2008年獲內蒙古黨委、人大、政府、政協聯合授予的政協優秀提案獎。

馬冀重要著作

  1. 《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講析》,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87年,合作。
  2. 《中外文學人物形象辭典》,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任古代文學部分主編並執筆15萬字。1994年獲山西省優秀圖書二等獎。評論文章見《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3年第四期,《遼寧日報》1994年3月15日。
  3. 《內蒙古少數民族風情》,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合作。
  4. 《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本人撰稿,林幹審定。內蒙古社科“八五”重點項目。1997年獲內蒙古第五屆社科成果榮譽獎。2007年由韓國學研文化社翻譯出版。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羣為本書作序。書評見《內蒙古日報》1993年7月9日頭版,《呼和浩特日報》1998年7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動態》1994年第一期,《內蒙古日報》1993年11月12日,《宜昌日報》1993年5月26日。《內蒙古民族團結史》多次引用本書。
  5. 《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鄉情卷》,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 國家教委古籍整理資助項目。
  6. 《細説成吉思汗》,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獲內蒙古第六屆社科成果優秀獎。甘雨澤《成吉思汗》一書中多次引用並列為主要參考書目,《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多處摘錄本書,《成吉思汗陵志》多處引用本書,《內蒙古大學校刊》1998年10月15日、11月1日、1999年1月20日連續三期發表書評。
  7. 《帝王史鑑》(上、下),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主編。
  8. 《黃門亂階——中國十大宦官的結局》,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9. 《(蒙古族戲劇家)楊景賢作品校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1年。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資助項目。書評見《內蒙古日報》2002年1月8日,《中華讀書報》2002年2月6日,《內蒙古大學學報》2001年第三期。
  10. 《昭君文化研究》,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委託項目。書評見《北方新報》2004年12月20日,《內蒙古晨報》2006年3月6日整版,《內蒙古商報》2006年8月10日,《呼和浩特日報》2007年1月25日整版。
  11. 《成吉思汗評傳》,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書評見《呼和浩特晚報》2006年1月19日,《北方新報》2006年2月10日頭條通欄、2006年10月26日7版整版、2006年10月9日、2006年11月2日07版整版,《內蒙古晨報》2006年2月15日05版整版、2006年9月23日整版,《內蒙古日報》2006年7月20日、2006年10月12日,《文藝報》2007年6月9日第二版;《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第6期發表李樹榕教授長篇書評,《內蒙古政協》2007年6期發表書評,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長董學文在《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四期發表書評,《鄂爾多斯學研究》2006年第四期、《內蒙古大學學報》2006年第六期書評等。2006年7月18-19日,鄂爾多斯學研究會召開“馬冀著《成吉思汗評傳》學術研討會”,來自北京、寧夏、內蒙古等地的專家20餘人發言。《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通訊》2006年11期、12期連續刊發了這次會議的發言摘要。新華網、人民網等發表本書評論及轉帖2000條。2006年11月26日內蒙古新華書店圖書大廈邀請作者簽名售書,內蒙古電視台、內蒙古日報等作了報道。
  12. 《中華地域文化大系·塞北文化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執筆第五章“塞北的長城及其文化”16萬字。書評見《內蒙古大學學報》2007年三期。
  13. 《湯舜民散曲校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年,全國高校古籍整理項目。
  14. 《北京名片之長城》,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
  15. 《王昭君及昭君文化》(上下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

馬冀重要論文

  1. 《論劉勰對屈原的評價》,《文科教學》1981年第二期 。
  2. 《略論莊子學派的文學思想》,《內蒙古大學學報》1982年第三、四期連載。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研究》1983年第四期全文複印。收入高校社科學報論叢《莊子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二十世紀中國莊學》多次引用本文觀點,本書總結20世紀百餘年中國莊子研究成果,熊鐵基主編,李保紅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3. 《論裴鉶《傳奇》的思想內容》,《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83年四期。
  4. 《元代政治和元雜劇的繁榮》,《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86年一期。
  5. 《湯顯祖和他的《牡丹亭》》,《語文學刊》1986年三期。
  6. 《生死而肉骨——談《史記》人物傳記的虛與實》,《語文學刊》1987年第四期。
  7. 《談《長生殿》的思想和藝術》,《大學文科園地》,1987年四期。
  8. 《馬、班論騷及其影響》,《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88年第三期。
  9. 《詞場正史《清忠譜》》,《語文學刊》1988年第三期。
  10. 《衙內新説》,香港《九州學刊》第三卷第三期 1989年12月。
  11. 《論元代少數民族漢語作家》, 收入《內蒙古社會科學》雜誌增刊《北方民族文學與中華文化》(1989年出版)。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1989年第四期摘要發表。
  12. 《衙內和怯薛歹之類》,《內蒙古大學學報》1989年第三期 。
  13. 《論乃賢和他的《金台集 》》,收入《北方民族文化遺產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1年出版。
  14. 《論王昭君悲劇形象的成因》,收入《文學與語言論集》,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全文收入《昭君論文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15. 《王昭君魅力長存的奧秘》,《內蒙古大學學報》1993年第一期。摘要收入《中國新時期社科成果薈萃》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全文收入《中國當代論文選萃》人民日報出版社2000年出版。全文收入《昭君論文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其修改稿全文收入《“北疆講壇”演講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年。
  16. 《月是故鄉明——論中國古代鄉情詩》,《內蒙古大學學報》1996年第六期。摘要收入《中國新時期社科成果薈萃》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
  17. 《論雜劇《西遊記》思想內容的時代特色》,《內蒙古大學學報》2000年第六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01年三期全文轉載。
  18. 《楊景賢雜劇《劉行首》考論》,《高等師範教育研究》(北京師範大學)2001年6月。
  19. 《論雜劇《西遊記》的人物形象》,《內蒙古社會科學》2001年第六期。
  20. 《雜劇《西遊記》的作者、著錄及流傳》,《韶關大學學報》2002年第二期。
  21. 《開放與融合——春秋戰國時代文化傳播的社會功能》,《內蒙古大學學報》2002年第五期。(與研究生張麗萍合作)
  22. 《昭君文化論》,《實踐》雜誌2003年4期。
  23. 《楊景賢生平考索》,《黑龍江民族叢刊》2003年6期。
  24. 《簡論內蒙古發展文化產業的優勢》, 收入內蒙古黨委宣傳部編《再鑄草原文化新輝煌——內蒙古文化大區建設論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25. 《論焦延壽詠昭君詩的價值》,《內蒙古大學學報》2005年第四期(與研究生趙延花合作)。
  26. 《論莊子文中的超現實想象》,《內蒙古大學學報》2006年第三期(與研究生佟玉敏合作)。
  27. 《《紅樓夢》潛意識表象描寫及其特徵》,《西北大學學報》2006年四期(與研究生馮陽合作)
  28. 《焦延壽詠昭君詩“守”“是”二字辨析》,《漢字文化》2006年第六期(與研究生趙延花合作)。
  29. 《昭君文化與建設和諧社會》,《內蒙古統戰理論研究》2007年第一期(與研究生伏凌濤合作)。
  30. 民族史5篇。《匈奴:歷史記載的第一個草原王國》《鮮卑:統一中原的第一個少數民族》《突厥:第一個擁有文字的草原民族》《契丹:北方草原文明的象徵》《蒙古:遊牧民族文明的集大成者》。5篇共15000字,載《讀者(欣賞)》雜誌2007年12期(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專輯)。
  31. 《城市建設中應該認真保護民族歷史文化遺址》,《實踐》雜誌,2007年10期,與研究生伏凌濤合作。
  32. 《論郝經的詠上都詩》,收入《郝經及金元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山西電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出版。
  33. 為中央電視台七套“見證·發現之旅”欄目策劃《草原往事·昭君和親》(上下集,共60分鐘),並出鏡主講,2007年9月反覆播出。
  34. 擔任中央電視台一套“中華民族”欄目4集專題片《王昭君》顧問,並出鏡主講,該專題片每集45分鐘,2008年11月—2009年在中央電視台第一套“中華民族”欄目反覆播出。後翻譯成英語在中央電視台九套反覆播出。
  35. 《論昭君文化的精神價值》,《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8年第六期。
  36. 《成吉思汗陵文化價值論》,內蒙古社科聯《前沿》雜誌,2008年第八期。
  37. 《換一隻眼睛看元朝》,《中國傳統文化與元代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師大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編,中華書局,2009年。
  38. 《圍繞王安石《明妃曲》的爭論及其價值》,《內蒙古大學學報》,2009年第四期。
  39. 《楊景賢——不應忽視的蒙古族戲劇家》,上海戲劇學院學報《戲劇藝術》,2010年第三期。
  40. 《統一: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成吉思汗文化與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旗2009年成吉思汗文化論壇論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
  41. 《略論湯顯祖“臨川四夢”對中國夢幻文學的貢獻》,《湯顯祖研究通訊》,2010年第二期。收入《南昌大學紀念湯顯祖誕辰460週年學術會議論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42. 《京劇:中國藝術皇冠上璀璨的寶石》,《民國版京劇劇本集》(序言)。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1年,全書共6冊。
  43. 《拒絕千城一面,堅持民族特色——對伊金霍洛旗城市文化形象建設的建議》,《西部大開發》,2011年第十二期。
  44. 《元明清散曲鑑賞辭典》(執筆楊景賢、湯舜民共1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45. 《郝經與金蓮川》,收入《元上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年,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46. 《論地域文化學的概念、研究路徑和社會價值——以內蒙古為例》,《敕勒川文化》,2013年第四期。收入《論地方學建設與發展——中國地方學建設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年。
  47. 《關於固陽縣打造“古今長城要塞”名片的思考》,《中國長城博物館館刊》,2014年第三期。
  48. 《妙筆生花寫紅塵——論承前啓後的傑出曲家湯舜民》,《曲學》第三卷(葉長海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49. 《蒙漢文化交融的奇葩——二人台》,《曲學》第四卷(葉長海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50. 《論王昭君》,《語文學刊》2017年第一期。
  51. 《安邊長策是和親,白草黃沙滿地春——談王昭君自請出塞和親》,《語文學刊》2017年第三期。
  52.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宋代昭君詩詞的深化和拓展》,《語文學刊》2017年第五期。
  53. 《近七十年昭君文化傳播和研究的思考》,《三峽大學學報》,2019年第六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