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六甲王朝

鎖定
馬六甲王朝是於1402年由拜裏米蘇拉所建立的王國,中國明代稱為滿剌加國,其王城即是如今的馬六甲市,全盛時期的國土範圍覆蓋泰國南部至蘇門答臘西南部。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對馬六甲王朝進行侵略,在馬六甲圍城戰中奪取了其都城,並在1528年殖民馬六甲。 [1] 
中文名
馬六甲王朝
別    名
滿剌加國
建立者
拜裏米蘇拉
建立時間
1402年
前    接
室利佛逝
後    繼
柔佛王國

馬六甲王朝王朝歷史

馬六甲王朝建立興盛

拜裏米蘇拉原為室利佛逝巨港(現今印尼蘇門答臘)東南區域的王子。因當時室利佛逝被滿者伯夷國攻佔,王子由巨港(Palembang)逃至淡馬錫(Temasik,現今新加坡),因某緣故而刺殺當地酋長,後被追捕而逃往北方,在途中一棵滿剌加樹 (Amla, Melaka tree) 下休息時,看見一條獵狗將一隻小鼠鹿逼到絕境,小鼠鹿為了自衞,將狗踢進河裏。如此覺得這是一塊吉祥之地,於是將此地命名為滿剌加(當代馬六甲)並定居在此。
初期的滿剌加必須交納每年的40兩黃金給暹羅國,而南面又有滿者伯夷國的威脅。在永樂元年,拜裏米蘇拉隨京官尹慶到大明國拜見明成祖,正式向大明國進貢,當年明成祖正式封拜裏迷蘇剌為滿剌加國王,並贈予詔書和誥印。
馬六甲王朝在全盛時期,是個聞名於世的港口及經貿中心。由於其位置處於航海及經貿的中心,又有良好的深水港口,東去資源豐饒的東方文明古國,西接印度阿拉伯世界歐洲西方列強,使得馬六甲不僅成為繁榮一時的商業中心,它也同時成為東西方多種文化互相碰面及交流的地方。中國明朝的鄭和就曾在七度下南洋的時候,到過馬六甲。更有傳説,為了促進兩國之邦交,明朝的公主漢麗寶公主被遠嫁到馬六甲來。但這並非事實。

馬六甲王朝王國鼎盛

當代,人們在馬六甲可以看到馬來人、華裔、葡萄牙裔聚居的街區,可以看到葡萄牙人修建的聖地亞哥城門和聖保羅教堂、荷蘭人修建的總督府、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以及中國式廟宇。眾多的古蹟蒼苔覆石,略顯破敗,日夜和着習習海風,默默地講述着馬六甲王國輝煌而酸澀的故事。
15世紀馬六甲與當時亞洲最強大的明王朝建立戰略同盟關係,以政治上的讓步,換來馬六甲一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與此同時,馬六甲國王勵精圖治,試圖逐漸擺脱明王朝的政治影響。
在馬六甲王國的發展方向上,它選擇了伊斯蘭文化,而沒有像越南採用中國傳統的儒家立國思想。
特別是從1445年起,馬六甲王朝的第4代國王,穆扎法爾·沙繼承王位後,採用穆斯林君主的尊號“蘇丹”,奉伊斯蘭教為國教。穆扎法爾·沙,原名羅闍·卡希姆,中國《明史》譯作速魯檀無答佛哪沙。1446年他正式登上王位,自稱蘇丹,他是馬六甲第一個採用蘇丹稱號的國王。他在位時,伊斯蘭教沿着蘇門答臘和爪哇各港口迅速傳播開來。
這位馬六甲的第四位君主,在執政後,拒絕向信奉印度教的暹羅繼續納貢,1446-1447年馬六甲軍隊先後兩次從海陸擊敗暹羅軍隊的入侵,從此暹羅欲征服馬六甲的企圖暫時中止。他加強軍隊建設,擴充艦隊,控制了馬六甲的海岸,並派兵從西北攫取雪蘭莪作為糧食基地,又控制了蘇門答臘海岸的戰略要衝,成為該地區的霸主。
在貿易上,當鄭和大船隊絕跡於亞洲海域之後,馬六甲充分運用了明王朝建立起的貿易網絡。卡希姆努力使馬六甲成為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商人之間的重要貿易橋樑。他鑄造統一的阿拉伯文錫幣,正面為“蘇丹穆扎法爾·沙”,背面為“宇宙與伊斯蘭教之救主”。
當1459年這位國王去世時,馬六甲迎來了它鼎盛的時代。
馬六甲在16世紀大航海時代興起前,成為東亞不折不扣的海洋城市。每年吸引好幾百艘船隻順着季風前來貿易,中國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歐洲人擠滿了港口。從中國來的樟腦、絲綢以及陶瓷,從印度來的織品,菲律賓蔗糖摩鹿加羣島檀香丁香、豆蔻等香料,蘇門答臘的金子以及胡椒,婆羅州的樟腦,帝汶的檀香,以及馬來西亞西部所盛產的錫,統統彙集到馬六甲,再轉運到世界各地,馬六甲儼然是當時商品的全球集散中心
陳列在吉隆坡博物館的海軍司令漢都亞青銅像 陳列在吉隆坡博物館的海軍司令漢都亞青銅像
當馬六甲一躍成為地方霸主之時,明朝廷採取了嚴厲的海禁政策,不僅停止政府龐大船隊出海的計劃,而且嚴厲制裁私自到東南亞等地的中國貿易商人。當明帝國自動放棄海洋,放棄馬六甲海峽控制權之時,馬六甲王國逐漸擺脱明帝國影響之時,西方殖民勢力已經來到家門口,傳統的伊斯蘭王國已埋下滅亡的種子,中國真正退出馬六甲海峽的時代即將來臨。

馬六甲王朝滅亡

我們很難想象在歷史上的歐洲,香料曾經多麼珍貴,多麼讓人魂牽夢縈,甚至無數人為其失去生命。這使得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荷蘭人,法國人非常希望能夠找到一條新的航線到達香料羣島
15世紀起,葡萄牙走在了向東方前進的前列。馬六甲是他們前進東亞最繁榮國家——中國——最近的橋頭堡
16世紀初終,盛極一時的馬六甲海峽,很快引起了西方新興海權國家的覬覦,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來到馬六甲。
此時,葡人的腳步已來到印度洋,並準備染指馬六甲。第一任葡屬印度總督阿爾梅達雖然在印度洋開創了局面,但他的政策僅將葡萄牙人的活動侷限於印度洋沿岸。第二任葡屬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改變了阿爾梅達的保守政策,他設計了把穆斯林從香料運輸中完全排擠出去、控制3500英里印度洋的宏偉計劃。
1509年,葡萄牙人曾經到達過馬六甲,受到了當地人的猛烈襲擊,他們撤退了。但這場戰爭,讓葡人認識到要佔領馬六甲,控制馬六甲海峽入海口,必須從軍事上先佔領馬六甲河上的大橋。這是馬六甲城的咽喉之地。
1511年7月1日,阿爾布克爾克率領一支由18艘艦船、1200名葡萄牙士兵及200多名馬爾巴拉援兵組成的艦隊到達馬六甲,提出了釋放戰俘、賠償以及割讓一塊土地來修建要塞的要求。當時的馬六甲是一個10萬人的城市,由3萬馬來人和爪哇人守衞着,雙方兵力懸殊,因此當地蘇丹拒絕了葡萄牙人的要求。7月24日,葡萄牙人發動了第一次攻擊,由於沒掌握潮水的關係,葡艦船無法進入河道,只好等待潮水的漲起。而馬六甲蘇丹組織了強大的抵抗,迫使阿爾布克爾克下令撤退。
8月10日阿爾布克爾克又組織了進行了第二次攻擊,成功佔領了大橋,接下來他們又佔領面向馬六甲河、依山建立的馬六甲王宮與清真寺。蘇丹及其王子派出20頭大象企圖阻上葡人的攻勢。
黑夜降臨後,葡人終於佔領了大橋兩側的制高點。
8月24日,沿着街道,葡兵並排清除來自各方的零星抵抗。馬六甲蘇丹見大勢遠去,黯然丟下富甲一方的馬六甲城,馬六甲圍城戰以葡萄牙人的勝利告終。蘇丹瑪(馬哈茂德沙阿)率領殘餘退到巴莪從事復國的運動,但在1515年敗績於暹羅河之戰,1525年又敗績於林加羣島之戰,在1526年的賓坦島之戰中,其重要據點賓坦島民丹島)也被葡萄牙攻陷,他的後裔偏安柔佛,建立了柔佛王國,繼續馬六甲的王統。
攻陷馬六甲城時,阿爾布克爾克下達了搶掠的命令。搶掠行動持續了一整天,珍寶數以萬計,幾乎是馬六甲王國三分之二的財富。攻佔了馬六甲的葡人,照例進行了屠城。
馬六甲城淪陷了,立國110多年的東南亞王國滅亡了。

馬六甲王朝歷代蘇丹

拜裏米蘇拉(Parameswara)(又名依斯干達沙Iskandar Shah)
1400至1414年
梅加特依斯干達沙(Megat Iskandar Shah)
1414年至1424年
穆罕默德沙
1424年至1444年
阿布Syahid
(Abu Syahid)
1444年至1446年
蘇丹穆扎法沙
(Sultan Muzaffar Shah)
1445年至1459年
蘇丹曼蘇爾沙(Sultan Mansor Shah)
1459年至1477年
蘇丹阿拉烏丁.利亞沙(Sultan Alauddin Riayat Shah)
1477年至1488年
蘇丹馬哈茂德沙阿(Sultan Mahmud Shah)
1488年至1511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