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克斯·玻恩

鎖定
馬克斯·玻恩(Max Born,1882年12月11日—1970年1月5日),出生於德國普魯士佈雷斯勞,德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生前是愛丁堡大學教授 [22] 
馬克斯·玻恩於1901年進入佈雷斯勞大學就讀;1902年在海德堡大學;1903年在蘇黎世大學;1904年進入哥廷根大學就讀;1906年獲得哥廷根大學數學博士學位;1907年因為哮喘發作而提前結束服兵役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並在卡文迪什實驗室學習物理學,同年回到德國後再次被招募入伍;1908年回到雷斯勞大學工作;1909年獲得哥廷根大學任教資格;1915年前往柏林大學工作,抵達柏林後加入陸軍信號部隊;1918年退役;1919年轉到法蘭克福大學,擔任理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25]  ;1921年應邀回到哥廷根大學,擔任物理研究所所長;1933年納粹上台後被迫移居英國;1934年受邀在劍橋大學任教授;1935年冬天在印度科學研究所工作6個月;1936年被納粹剝奪德國國籍;同年前往愛丁堡大學任教直到1953年退休;1939年加入英國國籍;1953年退休後居住在巴德皮爾蒙特,同年成為哥廷根榮譽市民;195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5年參與簽署“羅素—愛因斯坦宣言”;1970年1月5日在哥廷根逝世 [4] 
馬克斯·玻恩主要從事量子力學、晶格動力學流體動力學非線性動力學電磁理論等方面的研究 [4] 
中文名
馬克斯·玻恩
外文名
Max Born
國    籍
德國/英國
民    族
猶太人
出生地
德意志帝國普魯士西里西亞省佈雷斯勞
出生日期
1882年12月11日
逝世日期
1970年1月5日
畢業院校
哥廷根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晶體點陣動力學》
主要成就
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
1937年當選為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
1939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195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9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性    別

馬克斯·玻恩人物生平

年輕時的玻恩 年輕時的玻恩
1882年12月11日,馬克斯·玻恩出生於德意志帝國普魯士西里西亞省佈雷斯勞(現波蘭弗羅茨瓦夫)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早年在佈雷斯勞的國王威廉文理中學(König-Wilhelm-Gymnasium)接受教育。
1901年,進入佈雷斯勞大學(University of Breslau)就讀,因為德國的大學系統允許學生很容易從一所大學轉到另一所大學,因此他於1902年在海德堡大學(Heidelberg University),1903年在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度過了夏季學期。
1904年4月,進入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öttingen)就讀,在此期間聽菲利克斯·克萊因(Felix Klein)、大衞·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赫爾曼·閔可夫斯基(Hermann Minkowski)的課程,並擔任大衞·希爾伯特課程的抄寫員(lecture scribe),為哥廷根大學學生數學閲覽室(students' mathematics reading room)寫課堂筆記。
玻恩(1882~1970) 玻恩(1882~1970)
1906年,參加由菲利克斯·克萊因和應用數學教授卡爾·龍格(Carl Runge)和路德維希·普朗特(Ludwig Prandtl)舉辦的關於彈性主題的研討會。之後受到菲利克斯·克萊因邀請以“彈性在平面和空間中的穩定性(Stability of Elastica in a Plane and Space)”為題寫一篇論文,可以申請學校的年度哲學系獎(Annual Philosophy Faculty Prize),同時也可以作為博士論文;6月,參賽並獲獎;7月,通過畢業答辯,獲得數學博士學位(Ph.D in mathematics)。
1907年1月,因為哮喘發作而提前結束服兵役(Military service);同年,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Cambridge),並在卡文迪什實驗室(Cavendish Laboratory)學習了六個月的物理學,師從約瑟夫·約翰·湯姆遜(Joseph John Thomson)、喬治·塞爾(George Searle)和約瑟夫·拉莫爾(Joseph Larmor);同年,回到德國後再次被招募入伍六週。
1908年,回到雷斯勞大學,在奧托·盧默(Otto Lummer)和恩斯特·普林斯海姆(Ernst Pringsheim)的指導下工作。
1909年,在哥廷根大學與赫爾曼·閔可夫斯基共事不久,閔可夫斯基因闌尾炎突然去世,馬克斯·玻恩受命繼續閔可夫斯基在物理領域的研究工作;同年,獲得大學任教資格(Habilitation lecture),在哥廷根大學受聘為無薪金講師。
1914年,收到馬克斯·普朗克來信,邀請他接受柏林大學(University of Berlin)設立的理論物理學教授職位。
1915年,前往柏林大學擔任理論物理學教授,抵達柏林後加入了陸軍信號部隊(Army signals unit);10月,加入了魯道夫·拉登堡(Rudolf Ladenburg)領導的炮兵測試委員會(Artillerie-Prüfungs-Kommission),負責研究聲波理論和原子晶格理論。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退役。
《玻恩現象》 《玻恩現象》
1919年4月,轉到法蘭克福大學(University of Frankfurt am Main),擔任理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所長 [25] 
1921年,應邀回到哥廷根大學,替代彼得·德拜(Peter Debye)擔任物理研究所(Physical Institute)所長,他與同事詹姆斯·弗蘭克(James Franck)一同回到哥廷根大學任教。
1933年,納粹上台後,由於馬克斯·玻恩是猶太人血統而被停職,並與許多德國科學家一樣被迫移居國外,他選擇移居英國 [26] 
1934年,受邀在劍橋大學任教授 [26] 
1935年冬天,在印度班加羅爾的印度科學研究所度過了6個月,期間與錢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Chandrasekhara Raman)共事 [27] 
1936年,被納粹剝奪德國國籍;同年,前往愛丁堡大學任教直到1953年退休 [22] 
1939年,加入英國國籍 [28] 
1953年,退休後居住在巴德皮爾蒙特;6月28日,成為哥廷根榮譽市民 [4] 
1954年,與瓦爾特·博特(Walther Bothe)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4] 
1955年7月9日,參與簽署了在倫敦發表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1970年1月5日,在哥廷根逝世 [14] 

馬克斯·玻恩主要成就

馬克斯·玻恩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12年,馬克斯·玻恩與西奧多·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合作發表了《關於空間點陣的振動》的論文,從此開始了他年創立點陣理論的事業。
1925年至1926年,與沃爾夫岡·泡利、維爾納·海森堡和帕斯庫爾·約爾當一起發展了現代量子力學(矩陣力學)的大部分理論。
1926年,發表了波函數的概率詮釋,後來成為“哥本哈根解釋”。
1938年,想把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統一起來,提出了倒易理論: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在從座標表象變換到動量表象時是不變的 [3] 
  • 學術論著
出版時間
名稱
備註
1909年
Über das Thomson'sche Atommodell Habilitations-Vortrag
獲得在哥廷根大學任教資格
1915年
晶體點陣動力學(Dynamik der Kristallgitter) [29] 
第一本書,總結在哥廷根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1920年
愛因斯坦相對論(Einstein's Theory of Relativity) [30] 
在蘭克福大學講座
1926年
原子動力學問題(Problems of Atomic Dynamics) [31] 
1925年底和1926年初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行的兩個系列講座
1935年
原子物理學(Atomic Physics)
約翰·杜格爾(John Dougall)授權翻譯為《現代物理學》(Moderne Physik)
1943年
物理學實驗與理論(Experimental and Theory in Physics) [32] 
達勒姆哲學學會和純科學學會講座
1949年
關於因果和機遇的自然哲學(Natural Philosophy of Cause and Chance) [33] 
1948年在牛津大學聖瑪麗抹大拉學院的韋恩弗萊特講座
1954年
晶格動力學(Dynamical Theory of Crystal Lattices) [34] 
與中國物理學家黃昆合著
1956年
我們一代的物理學(Physics in My Generation) [35] 

1959年
光學原理:光的傳播、干涉和衍射電磁理論(Principles of Optics: Electromagnetic Theory of Propagation, Interference and Diffraction of Light) [36] 
與埃米爾·沃爾夫合著
1962年
物理學與政治學(Physik und Politik) [37] 

1968年
我的生活和我的觀點(My Life and My Views: A Nobel Prize Winner in Physics Writes Provocatively on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38] 

1971年
玻恩—愛因斯坦書信集 (1916-1955):動盪時代的友誼、政治和物理學(The Born–Einstein Letters: Correspondence between Albert Einstein and Max and Hedwig Born from 1916–1955) [39] 

1978年
我的人生: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回憶(My Life: Recollections of a Nobel Laureate) [40] 

  • 傳記作品
出版時間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2年
玻恩研究 [1] 
人民出版社
2017年
厚宇德著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馬克斯·玻恩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馬克斯·玻恩一生中指導的研究生以及和他一起工作的助手有多位獲得諾貝爾獎,以及領導和參與曼哈頓計劃 [5]  ,也指導了多位中國學者,具體信息如下:
姓名
類型
備註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Max Delbrück) [6] 
博士
齊格弗裏德·弗呂格(Siegfried Flügge) [7] 
博士
理論物理學家
弗里德里希·洪特(Friedrich Hund) [8] 
博士
1943年獲得馬克斯·普朗克獎章
帕斯庫爾·約爾當(Pascual Jordan) [9] 
博士
1942年獲得馬克斯·普朗克獎章
瑪麗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 [10] 
博士
196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洛塔爾·沃爾夫岡·諾德海姆(Lothar Wolfgang Nordheim) [5] 
博士
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 [11] 
博士
領導曼哈頓計劃
維克托·魏斯科普夫(Victor Weisskopf) [12] 
博士
參加曼哈頓計劃
博士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博士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博士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黃昆 [19] 
合作者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恩利克·費米(Enrico Fermi) [13] 
助手
193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 [15] 
助手
193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格哈德·赫茨伯格(Gerhard Herzberg) [16] 
博士後
197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弗里德里希·亨德(Friedrich Hund) [5] 
助手

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 [17] 
助手
194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萊昂·羅森菲爾德(Léon Rosenfeld) [5] 
助手
1949年獲得法朗基獎
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 [5] 
助手
參與研製第一顆原子彈、氫彈
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 [5] 
助手
196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沃爾特·海特勒(Walter Heitler) [18] 
助手
1968年獲得馬克斯·普朗克獎章

馬克斯·玻恩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34年
劍橋斯托克斯獎章(Stokes Medal of Cambridge) [41]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37年
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Fellow)
愛丁堡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1939年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Fellow) [23] 
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1945年
馬克杜格爾-布里斯班獎(Makdougall–Brisbane Prize)
愛丁堡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1945年
維多利亞禧年獎(Gunning Victoria Jubilee Prize)
愛丁堡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1948年
馬克斯·普朗克獎章(Max Planck Medaille) [42] 
德國物理學會(Deutschen Physikalischen Gesellschaft)
1950年
休斯獎章(Hughes Medal)
倫敦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953年
榮譽市民(Honorary citizen)
哥廷根市(Town of Göttingen)
1954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cs) [4] 

1956年
雨果·格勞秀斯國際法獎章(Hugo Grotius Medal for International Law)

1959年
大十字勳章(Grand Cross of Merit with Star of the Order of Merit)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German Federal Republic)
1959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Member) [21]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牛津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柏林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柏林大學(Humblodt Universität zu Berlin)

柏林科學院院士
柏林科學院(Academy of Sciences of Berlin)
參考資料來源: [4]  [14] 

馬克斯·玻恩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馬克斯·玻恩的父親古斯塔夫·玻恩(Gustav Born)是佈雷斯勞大學的解剖學和胚胎學教授,母親瑪格麗特(Margarethe)來自西里西亞的一個實業家家庭,母親在他四歲時去世,他有一個妹妹凱特(Käthe)和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沃爾夫岡(Wolfgang) [4] 
  • 婚姻家庭
1912年,馬克斯·玻恩遇到了萊比錫大學(Leipzig University)法學教授的女兒海德·愛倫伯格(Hedi Ehrenberg)。1913年8月2日,兩人結婚,婚後成為路德教教徒(Practising Lutheran),兩人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艾琳(Irene)、瑪格麗特(Margarethe),一個兒子:古斯塔夫(Gustav) [20] 
  • 同事友誼
馬克斯·玻恩在柏林大學期間,與馬克斯·普朗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瓦爾特·赫爾曼·能斯特並肩工作,他與愛因斯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即使是在愛因斯坦對玻恩的量子理論持懷疑態度的時候,他們之間的書信見證了量子力學開創的歷史,後來被整理成書出版 [39] 

馬克斯·玻恩人物評價

馬克斯·玻恩對固態物理學和光學作出了貢獻,並培養了許多著名物理學家(Born made contributions to solid-state physics and optics and supervised the work of a number of notable physicists) [22] (愛丁堡大學評)
馬克斯·玻恩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在多個物理學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Max Bor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hysicis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several fields of physics) [43] (國際原子能機構評)

馬克斯·玻恩人物影響

  • 玻恩—奧本海默近似方法
玻恩—奧本海默近似方法在1928年發展成為原子軌道模型,馬克斯·玻恩近似在分佈理論中起到了先驅作用 [44] 

馬克斯·玻恩後世紀念

  • 馬克斯·玻恩獎
玻恩之墓 玻恩之墓
1972年,德國物理學會與英國物理學會設立了“馬克斯·玻恩獎(Max Born-Medaille)”,每年頒發給在物理學領域作出特別有價值的科學貢獻,輪流頒發給英國和德國的科學家 [24] 
  • 馬克斯·玻恩和誕辰100週年
1982年,哥廷根大學慶祝馬克斯·玻恩和詹姆斯·夫蘭克誕辰100週年 [45] 
  • 馬克斯·玻恩獎
簽名 簽名
1982年,為紀念馬克斯·玻恩誕辰一百週年,美國光學會(Optica)設立馬克斯·玻恩獎(Max Born Award) [5] 
  • 馬克斯·玻恩研究所
1991年,馬克斯·玻恩研究所(Max Born Institute)成立,全稱為:馬克斯·玻恩非線性光學和短時間光譜學研究所(The Max Born Institute for Nonlinear Optics and Short Pulse Spectroscopy) [4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