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馬克思社會實在理論中的個性和共同體

鎖定
《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馬克思社會實在理論中的個性和共同體》是2009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古爾德。
中文名
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馬克思社會實在理論中的個性和共同體
作    者
卡羅爾·C·古爾德
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12月1日
頁    數
205 頁
定    價
25 元
開    本
其它
ISBN
9787303106363

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馬克思社會實在理論中的個性和共同體內容簡介

馬克思的解釋賦予了強調平等性和社會相關性的自由以解釋特權,在那裏,對於個人的平等自由的承認也引起了對於正義的含蓄的解釋。儘管馬克思將這些規範看作是在一個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或許馬克思對這個歷史給予了一種過於狹窄的“西方的”解釋),但我同樣將馬克思歸於強調人的自我改變(不管是個人還是集體)的創造性潛能的人道主義傳統。然而,馬克思又不同於傳統的人道主義進路,他強調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基本的自由和政治權利)於個人和共同體興盛的必要性。隨後我指出,這些不同的能動性條件可以根據一個被擴展的人權(儘管馬克思本人批判權利)觀念而得到具體説明。簡言之,馬克思十分堅定地信奉個人的平等自由。當然,個人被理解為需要某種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發展和免於一切壓迫和剝削形式的自由。
《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的核心論證是馬克思對於個人主義主題與社羣主義主題的獨特綜合。我將這種綜合稱為“關係中的個人”,而“關係中的個人”是構成社會生活的基本要素。 [1] 

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馬克思社會實在理論中的個性和共同體目錄

導言
第一章 社會本體論:個人、關係和共同體的發展
一、歷史發展三階段中的社會關係
二、關係中的個人本體論
第二章 勞動本體論:對象化、技術和時問辯證法
一、對象化與異化
二、勞動和時間的創造
第三章 走向因果勞動理論: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中的行動與創造
一、能動性的因果性
二、作為一種內在關係的因果性
三、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因果性表現為一種外在關係
第四章 自由本體論:支配、抽象自由和社會個人的出現
一、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概念
二、作為活動前提與結果的自由
三、社會發展階段中的自由辯證法
第五章 正義本體論:社會互動、異化與交互性的理想
一、社會關係、異化與交互性的形式
二、正義的含義及其與自由的關係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馬克思社會實在理論中的個性和共同體作者簡介

卡羅爾·C·古爾德(Carol C.Gould):1946年出生於美國紐約,耶魯大學博士,現為美國費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哲學系哲學和政治學教授、全球倫理學和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哲學》雜誌主編、國際法哲學和社會哲學協會(IVR)美國分會前任主席、哲學和公共事務協會執行理事。 著作有《馬克思的社會本體論》(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1978)、《反思民主》(劍橋大學出版社,1988)、《全球化民主和人權》(劍橋大學出版社,2004)。主編了包括《女人與哲學》、《超越統治》、《信息網》、《文化認同與民族國家》、《性別》等在內的七本書,並在社會哲學、政治哲學、法哲學、女權主義理論和應用倫理學方面發表論文60多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