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克思主義與人

鎖定
《馬克思主義與人》是現代北京大學哲學系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作品名稱
馬克思主義與人
作    者
北京大學哲學系
創作年代
現代
類    別
哲學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3年
字    數
22.1萬字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與人 馬克思主義與人
這是為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週年而作的一本論文集,它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理論。作者們普遍認為對哲學思想發展史上的經驗教訓的總結,對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費爾巴哈的哲學)的批判繼承,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確立,都與對人的科學的理解有密切關係。而且,這個問題也是最容易引起混亂和分歧的問題之一。作者們還認為,自從馬克思創立了關於人的唯物主義理論以來的100多年間,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無論就人與人的關係看,還是就人與自然的關係看,都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提出了一些新問題,有待於我們這一代人來研究和解決。論文集收有黃楠森的“關於人的若干理論問題”;陳志尚的“怎樣認識人性問題”;趙光武的“淪人的意識的社會性”;施德福、餘其銓的“人的本質觀上的革命變革”;趙家祥、李澄的“異化概念在歷史唯物主義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趙常林的“馬克思世界觀的轉變和關於人的思想的發展”;張興琨的“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研究與唯物史觀的發現”;張岱年的。簡評中國哲學史上關於人的價值的學説”;朱德生的“談談‘異化’範疇”;楊適的“異化和對象化”;周輔成的“談‘人’和‘人的解放川;魏英敏的“論價值和人的價值’\甘霖、楊辛的“美和人的自由創造”;克地的“美的規律與人的本質對象化”。論文或從理論本身的角度,或從馬克思的思想發展的角度,或從哲學史的角度,或從倫理學的角度,或從美學的角度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理論及其在哲學的各個領域中的表現作了一次全面的探討。
該書作為80年代初中國理論界關於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大討論過程中的重要理論成果之一,適合於哲學系本科生、研究生及所有對馬克思主義入學感興趣的理論工作者和理論愛好者閲讀。 [1] 
參考資料
  • 1.    李超傑 邊立新,20世紀中國哲學著作大辭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年08月第1版,第1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