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鎖定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問題;就是總結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經驗,從而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添新的內容;就是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使之成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 [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 [8]  [11] 
中文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外文名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2] 
釋    義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1]  [13] 
提出時間
1938年10月 [10]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歷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以及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在中國共產黨不斷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毛澤東同志最早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着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説,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解決的問題。” [2] 
第一、中國革命進程中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經驗。
第二、抗日戰爭時期統一戰線問題上的右傾思想幹擾。
第三、毛澤東在全黨實際領導地位的確立。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一開始,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黨。然而,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嶄新的思想武器,並不意味着就能夠自然而然解決中國革命所面臨的問題,還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中國共產黨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經歷一個過程。
黨的早期領導人李大釗等都曾經提出過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應用到中國的實踐當中去的思想,但在黨的幼年時期,對於這個問題還沒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統一的認識。黨的中央領導真正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義會議以後,而就全黨來講,則是在延安整風以後。
1938年,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作的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最先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命題。他指出:沒有抽象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通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鬥爭中去,而不是抽象應用它。成為中華民族之一部分而與這個民族血肉相連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着中國的特性,即是説,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須解決的問題。
毛澤東之所以提出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源於對中國革命進程中正反兩個方面的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在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經歷過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特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學説應用於中國實際,創建中國工農紅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和工農政府,實行工農武裝割據,連續擊退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在國民黨統治區,也在艱苦的條件下,發展了黨和其他革命組織,展開了羣眾革命鬥爭。這一切都是從中國實際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結果。但在這一時期,黨對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還不夠自覺,特別是由於1931年全面開始在黨內佔統治地位的“左”傾錯誤,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使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幾乎陷入絕境。錯誤和挫折教育了黨。黨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實際領導地位後,開始從理論上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為中國革命提供合乎實際的完整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抗日戰爭初期,又努力排除黨內在同一戰線問題上出現的右傾錯誤的干擾。
經過延安整風運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成為全黨的共識。劉少奇代表黨中央在黨的七大上作的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理論上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總綱中確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指針。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需要。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雖然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但將這些普遍真理應用於中國的具體實際卻是一項極其艱鉅的任務。中國共產黨人面對着特殊的國情,在舊中國這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不僅革命的條件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很不一樣,而且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樣,在新中國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如何進行社會主義改革,也不同於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要真正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必須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也證明,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發揮指導作用,不僅因為它是科學,而且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它同中國人民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發生了聯繫,實現了結合,是因為它被中國人民所掌握。
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恩格斯曾明確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的任務就是結合各個國家不同時期的具體實際,將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加以具體化;同時,馬克思主義也只有在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才能開闢自身的發展道路。這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發揮指導作用,就必須將其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又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添新的內容。 [3] 
細心的人們注意到,在十九大報告的通篇報告中,有六處提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字眼:過去五年最大的成績歸根結底就是“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新時期最突出的標誌是與時俱進,而體現在思想上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可以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根本路徑,而科學發展觀就是這一路徑指導下的最新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內涵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回答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勇於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了這一思想的主要內容,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豐富發展。
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複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着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藴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羣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羣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我們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願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使之成為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必須堅持自信自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近代以後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黨的百年奮鬥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闢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我們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既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敢於説前人沒有説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並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複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鉅程度明顯加大,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們要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羣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聯繫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推進改革發展、調整利益關係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要善於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係,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我們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迴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鑑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4]  [1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發展

首先,這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理論品質所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創立時就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工人沒有祖國,但是工人本身還是民族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91頁)這就揭示無產階級的世界性、國際性和民族性的辨證統一性,由此人們可以自然推導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説,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説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48頁)也就是説,馬克思主義一旦走出書齋,落腳現實世界,成為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的理論思想和行動綱領,就必須回答和解決當時當地的實際問題。反過來説,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及其政治上的先鋒隊——共產黨,要想成功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把這一原理和本國的實際相結合,用新的實踐、新的內容、新的語言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互為依託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力量源泉。
其次,這也是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後得出的鄭重結論。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在怎樣學習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重大的基本問題上,大體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一種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教條主義態度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當作語錄,當作《聖經》,開口閉口拿本本來。只注意他們的具體結論,而忽視引出結論的具體的歷史背景和過程。沒有看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許多觀點,是根據歐洲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而來的,生搬硬套把它用到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社會,一定會犯水土不服的毛病。這樣做,看起來取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經,但實際上拋棄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活的靈魂;看起來思想無比革命,實際上思維十分保守。一旦採用這種思想來指導實踐,很容易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帶來嚴重的損失。與之相對應的是實事求是的態度,用毛澤東的話講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根矢,去射中國革命實踐這個的,理論科學,目標明確,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國化以後的馬克思主義去指導中國的實踐,會做到無往而不勝。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回顧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人們都可以清楚看到,什麼時候堅持馬克思主義本國化的原則,革命和建設事業就一帆風順;反之,什麼時候違背這一原則,形而上學、僵化、保守、片面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事業就會遭到嚴重的挫敗。
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品質所決定的。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説,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連,是歷史賦予中共的重要使命。
兩極世界理論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綜合運用唯物辯證法、地緣經濟、地緣政治和社會形態學視角研究分析世界歷史結構基礎上,對社會主義運動方向和共產主義實現途徑作理論預測。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中國化是智慧,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化的有機統一就是力量。這一一脈相承的偉大力量,足以引領我們心懷“國之大者”,真正立足黨的百年曆史新起點、統籌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簡述

(1)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系列根本問題進行研究,並對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2)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主題進行了科學回答,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之道。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形態的偉大創新。
(3)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如何建設黨的核心主題,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4)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向前推進,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兩大戰略思想。
(5)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標誌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歷史性飛躍。 [5]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詳述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進程,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日益結合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黨在幼年時期,由於理論準備和實踐經驗都不足,對於中國的歷史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不甚瞭解,還不善於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使中國革命走了一些彎路,出現了嚴重的曲折。遵義會議以後,黨的理論和實踐逐步走上了正確的軌道。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鮮經驗的基礎上,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瞭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國內外形勢和黨的歷史方位的新變化,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關係到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深化了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繼續推進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迎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開拓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新境界,是當代中國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髮展。 [6]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雖然形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面對着不同的歷史任務,具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堅持實事求是、羣眾路線和獨立自主。這是它們的基本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毛澤東思想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 [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方法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首先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但不能抽象地空洞地談,必須堅持實踐觀點,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立足於解決中國的具體實際問題,着眼於中國正在做的事情。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所處的時代特徵相結合。也就是説,要從世界發展潮流中看待中國,從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關係中把握髮展大勢。沒有這一條,我們在實踐上就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在理論上也不能實現與時俱進,從而就會落後於時代,被時代大潮和歷史潮流所拋棄。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從廣義上講,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理論,也屬於文化範疇,要使這樣一種理論形態為中國廣大人民所接受,就必須使之與中國歷史文化相結合、相融合,使之在中國真正落地生根,成為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辯證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並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實踐能力,提升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性與世界性,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面向未來、價值融通的基本遵循,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向前發展的內在需要。 [7]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着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