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克·吐温

(美國作家、演説家)

鎖定
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國作家、演説家,“馬克·吐温”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手寫一些有趣的小説,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1]  代表作品有小説《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馬克·吐温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温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體裁涉及小説、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説,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説,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
2006年,馬克·吐温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 [2] 
中文名
馬克·吐温
外文名
Mark Twain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835年11月30日
逝世日期
1910年4月21日
職    業
小説家、演説家
出生地
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鄉村
代表作品
百萬英鎊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
原    名
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馬克·吐温人物經歷

簽名。 簽名。
1835年11月30日,馬克·吐温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鄉村貧窮律師家庭。他是家中7個小孩中的第6個。他的父親是當地的律師,收入微薄,家境拮据。小馬克·吐温上學時就不得不打工。他十一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他開始了獨立的勞動生活,先在印刷廠當學徒,當過送報員和排字工,後來又在密西西比河上當水手和舵手。 [3] 
1850年的馬克·吐温照片 1850年的馬克·吐温照片
1839年秋,馬克·吐温一家遷往密蘇里州漢尼拔(Hannibal)的一個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這就成為了他後來的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中聖彼得堡的城市的靈感。那時,密蘇里州是聯邦的奴隸州,而年輕的吐温開始瞭解奴隸制,這成為了往後在他的歷險小説中的主題。馬克·吐温是色盲,而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詼諧玩笑。 [3] 
1847年3月24日馬克·吐温的父親約翰·克萊門斯死於肺炎。1847年,家世寒微的馬克·吐温開始去做印刷所學徒、報童、排字工人、水手、淘金工人、記者等工作。 [3] 
1851年,馬克·吐温成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並開始給他哥哥奧利安創辦的《漢尼拔雜誌》(Hannibal Journal)寫草稿。 [3] 
1855年左右的馬克·吐温 1855年左右的馬克·吐温
1852年5月1日在波士頓的幽默週刊《手提包》上發表了他的處女作《拓殖者大吃一驚的花花公子》。 [3] 
1858年,馬克·吐温回到密蘇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紐奧良的旅途中,輪船的領航員“碧士比”要吐温終身成為輪船領航員。 [3] 
1861年歐萊思被林肯總統派去西部內華達領地政府任秘書,他隨同前往,試圖在經營木材業與礦業中發財致富,均未成功,便轉而以寫文章為生。1862年在內華達弗吉尼亞城一家報館工作。
1863年,開始使用“馬克·吐温”的筆名。
1864年,在舊金山結識幽默作家阿·沃德和小説家布·哈特,得到他們的鼓勵和幫助,提高了寫作的本領。
1867年的馬克吐温。 1867年的馬克吐温。
1865年在紐約一家雜誌發表幽默故事《卡拉韋拉斯縣馳名的跳蛙》,使他全國聞名。此後經常為報刊撰寫幽默文章。 [3] 
1866年去夏威夷島採訪。
1867年,一家當地的報紙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區的輪船旅遊。在他往歐洲和中東的旅程期間,他寫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在此期間,他遇見了查爾斯·蘭登(Charles Langdon)並看到蘭登姐姐歐莉維亞(Olivia Langdon)的相片,吐温對她一見鍾情。 [3] 
1870年馬克·吐温與紐約州一個資本家的女兒歐莉維亞·蘭登結婚。婚後居住在布法羅,自己編輯發行《快報》,一年後因賠錢過多而出讓。
1872年出版《艱苦歲月》一書,反映了他在西部新開發地區的生活經歷,其中記載了一些奇聞軼事,特別是富有美國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
1873年他同查·沃納合寫的《鍍金時代》,是他第一部長篇小説。 [3] 
1871年的馬克吐温 1871年的馬克吐温
1871年馬克·吐温舉家移居東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這時他已成為有名的作家和幽默演説家。此後的幾年是他創作的豐收年代。
1875年馬克·吐温應威廉·迪安·豪威爾斯之約,為《大西洋月刊》撰文。他以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的生活為題材,寫了7篇文章,後彙集成書,名為《密西西比河的往事》。8年後,他回到家鄉,把這本書擴充成為《密西西比河上》(1883)。 [3] 
1876年,長篇小説《湯姆·索亞歷險記》出版。它雖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鎮為背景的少年讀物,但為任何年齡的讀者所喜愛。書中寫淘氣的湯姆和他的夥伴哈克貝里·費恩以及湯姆的女友貝姬·撒切爾的許多故事,不少是作者的親身經歷,有許多合乎孩子心理的有趣情節。 [3] 
馬克吐温 馬克吐温 [4]
1876年馬克·吐温的另一部重要的小説《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開始執筆,1884年出版。這部小説得到批評家的高度評價,深受國內外讀者的歡迎,同時也不斷遭到查禁。 [3] 
1889年馬克·吐温出版了《亞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國人》,它和《王子與貧兒》(1881)都是以英國為背景諷刺封建制度和宗教的長篇小説。
1894年,馬克·吐温寫了《傻瓜威爾遜》,塑造了一個富有鬥爭性的女黑奴羅克西的形象。在這前後,他的家庭遭到不幸:兩個女兒一病一死,妻子的健康也惡化;他投資製造自動排字機失敗而破產。為了償還債務,他外出旅行演講,訪問了夏威夷、新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和南美等地。 [3] 
1896年出版《貞德傳》,它描寫15世紀法國民族女英雄貞德的一生。
1897年寫成《赤道旅行記》,其中諷刺並譴責帝國主義殖民地人民的壓迫,反對帝國主義成為他此後創作的中心思想。
馬克吐温在尼古拉特斯拉的實驗室裏。 馬克吐温在尼古拉特斯拉的實驗室裏。
1898年馬克·吐温還清全部債務。
1900年10月,在離開美國旅居歐洲幾近十年之後,他和全家回到美國,受到熱烈歡迎,成為文藝界的領袖。
1900年以後發表的許多時論作品,鋒芒仍未削減。 [3] 
1904年,妻子在意大利逝世。馬克·吐温進入了事業的最後階段。他早期作品如《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中已有表現的對“人類”(實為對有產階級)的悲觀情緒,此時成了他一些作品的主調。中篇小説《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1900),散文《人是怎麼回事?》(1906),故事《神秘的來客》(1916)等都有反映。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他口授、由他的秘書筆錄的《自傳》。 [3] 
1910年4月21日,馬克·吐温因狹心症不治逝世,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3] 

馬克·吐温人物作品

馬克·吐温作品列表

中文名
體裁
出版年
《傻瓜國外旅行記》

1869
短篇小説
1870
《艱難歷程》

1872

1873
長篇小説
1876
《卡拉維拉斯郡著名的跳蛙》
短篇小説
1876(1865年發表)
《康涅狄格最近的狂歡節上的罪行紀實》

1876
《國外旅遊記》

1880
《王子與乞丐》(王子與貧兒)
長篇小説
1881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頑童流浪記》
長篇小説
1884

1883
《亞瑟王宮廷的康涅狄格州的美國佬》

1889
《百萬英鎊》
中篇小説
1893
《湯姆·索亞在國外》

1894
《傻瓜威爾遜》

1894
《冉·達克》

1896
《偵探湯姆·索亞》

1896
《貞德傳》

1896
《赤道旅行記》

1897
《致坐在黑暗中的人》

1901
回憶錄
2010
參考資料 [5] 

馬克·吐温作品館藏

收藏馬克·吐温作品及手稿的主要圖書館
圖書館
地點
參考資料
班克羅夫特圖書館
Bancroft Library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6-7]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美國紐約
[8] 
Library of Congress
美國華盛頓

Buffalo & Erie County Public Library
美國紐約

馬克·吐温創作特點

馬克·吐温作品主題

批判美國虛偽的政治
馬克吐温圖冊
馬克吐温圖冊(6張)
馬克·吐温在創作遊記《在密西西比河上》這部作品時一針見血地揭露過政黨和新聞媒體的沆瀣一氣,馬克·吐温提到:“那個時候領航員是世界上所有的人當中唯一不受任何約束和完全獨立的人物。國王是貴族社會不自由的僕人;國會帶着選民鑄成的鎖鏈開會;而報紙的編輯總和某一個政黨聯繫在一起;如果不照顧自己的信徒的意見,就沒有一個傳道者能夠自由發言和全説真話;作家只不過是讀者的奴僕,作者寫作的時候坦率而無畏,但後來,到排印之前又要或多或少地減掉自己作品的鋭氣”。由此可見,馬克·吐温是看穿了美國政黨和選舉的真實性的,並且毫不隱諱地給以了抨擊。《競選州長》更是馬克·吐温對美國社會民主政治制度進行的全方位揭露和抨擊。小説風格幽默詼諧,用短小的篇幅,挖掘出了美國選舉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思想極為深刻,它揭露了美國所謂“民主”的選舉制度的黑暗內幕,暴露了資本主義選舉制度的虛偽性。
批判美國畸形的道德觀
馬克·吐温小説《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中,馬克·吐温揭示出了這樣的事實:金錢可以支配人説謊、勒索甚至殺人,金錢是至上的。在小説《鍍金時代》中,圍繞着建設鐵路、開闢航道、開辦大學等情節,概括了當時瀰漫整個美國的投機發財心理,在刻畫塞勒斯上校這樣一個典型人物上,作品用獨特的語言展現了塞勒斯上校的狂熱:“發財,無論如何也要發財,……空氣裏到處都有財可發”,塞勒斯上校被“一切人都有平等機會”以及”任何一個擦皮鞋的人都可能成為百萬富翁”的謊言引入歧途,他永遠沉醉於那些冒險計劃和虛幻的企業,從而使他失去了最起碼的人情,他的家人為他的這種虛幻的等待過着幾乎赤貧的生活。而小説《百萬英鎊》中,一個持有百萬英鎊的窮漢,在惶恐中得到了滿意的消費和體面的服務,卻絲毫不用付賬,資本主義拜金思想的人性在一張百萬巨鈔的面前,顯得何其脆弱和為人不齒。
批判美國虛偽宗教
在雜文《基督教的上帝》中,馬克·吐温諷刺性地寫道:“這些教士忘記了提到他們的上帝是宇宙間最慢的移動者,他從不睡眠的眼睛也是一樣的慢,因為他的眼睛要等一個世紀才看到的事情,其他人的眼睛只需要一個星期就能看到。”在所有的歷史上尚沒有一個例子是上帝最先想到的一件高尚事蹟,他總是比其他的人慢一步地想到和做到,然後他才到達、現身,並且享受到功勞利益,如果上帝真有先見之明,為何總是事後才現身。在短篇小説《斯托姆菲爾德船長訪問天國》中,馬克·吐温以怪誕而諷刺的形式描繪了天堂的至福,斯托姆菲爾德船長早從主口學校時候起就一直認為,一個人由於他正直的一生,將會在天堂裏獲得應有的獎賞,他這樣相信和祈禱着,“上帝在人間的全權代表們”也曾應許過他天堂的至福,但他死後卻感到極為憤慨的是,他明白了這種“契約”只是一種欺詐,天堂的至福是一套騙局。在小説《坐在黑暗中的人》中,馬克·吐温以美國阿曼特神父為例嚴詞批評了在中國的美國傳教士,他批評阿曼特之流殘酷盤剝中國農民、他們的女人及無辜的小孩,使其捱餓和瀕臨死亡,以這些血腥錢來傳播福音,並肯定了中國人對傳教士認識上的懷疑和日益覺醒。 [9] 

馬克·吐温藝術特色

馬克·吐温的作品有三個特色:
第一,他在西部幽默傳統的基礎上,發揮極度誇張的藝術想象。
第二,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稱“我”為主人公,這個“我”像中國相聲裏的主人公一樣,扮演各種喜劇性人物。他們大都天真、老實、無知,思想單純,什麼事都一廂情願,結果常常事與願違。 馬克·吐温用天真老實人做主人公是有意識的。主人公總是懷着某種理想或某種單純的想法,但在現實中處處碰壁,説明他這個理想是不現實的,行不通的,而他越不明白這一點,就越現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第三,幽默裏含有諷刺。他在《自傳》裏總結他寫幽默小説的經驗,説“為幽默而幽默是不可能經久的。幽默只是一股香味兒和花絮。我老是訓誡人家,這就是為什麼我能夠堅持三十年”。“三十年”,是指從他開始寫作至寫自傳時為止。他所謂“訓誡人家”是説他寫小説含有抑惡揚善的嚴肅的創作目標。 [10] 

馬克·吐温人物評價

馬克·吐温是獨一無二的,無法相比的,他是美國文學中的林肯(美國評論家威廉·豪威爾斯評) [11] 
馬克·吐温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評) [12] 

馬克·吐温軼事典故

馬克·吐温 馬克·吐温
馬克·吐温的真名叫“薩繆爾·蘭亨·克萊門”,馬克·吐温是其最常使用的筆名,一般認為這個筆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術語,意思是:水深12英尺。薩繆爾曾當過領航員,與其夥伴測量水深時,他的夥伴叫道“Mark Twain! ”,意思是“兩個標記”,亦即水深兩潯(約3.7米,1潯約1.852米),這是輪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還有一個原因是,他的船長塞勒斯,曾經是位德高望重的領航員,不時為報紙寫些介紹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筆名“馬克·吐温”。
1858年,塞勒斯船長髮表了一篇預測新奧爾良市將被水淹沒的文章。調皮的薩繆爾決定拿他開個玩笑,就模仿他的筆調寫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諷刺小品。誰知這篇遊戲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長的心,老船長從此棄筆不寫,“馬克·吐温”這個筆名也從此在報紙上銷聲匿跡了。四年後,當上記者的薩繆爾得悉塞勒斯船長謝世的噩耗,為自己當年的惡作劇追悔不已,決心彌補這一過失,於是他繼承了“馬克·吐温”這個筆名,並以此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但亦有一説,指其在西部流浪時,經常在酒店買酒兩杯,並要求酒保在帳單上記“兩個標記”。 [13] 
參考資料
  • 1.    薛金星.小學教材全解六(下).陝西省西安市: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204
  • 2.    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20-08-29]
  • 3.    劉建明,王泰玄,谷長嶺,金羽等.《宣傳輿論學大辭典》:經濟日報出版社,1992
  • 4.    馬克吐温  .光明網.2004-11/30[引用日期2013-11-03]
  • 5.    馬克·吐温著.馬克·吐温自傳:湖北長江出版集團,2007.6:第381-388頁
  • 6.    Mark Twain Papers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官網[引用日期2019-09-09]
  • 7.    About the Mark Twain Papers & Project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官網[引用日期2019-09-09]
  • 8.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collection of papers  .紐約公共圖書館官網[引用日期2019-09-09]
  • 9.    周玲.馬克·吐温對美國現實的批判及其影響[J].《海外英語》.2010年6月
  • 10.    《百萬英鎊》譯本序  .易文網.2005-8-23[引用日期2014-04-03]
  • 11.    張河川.馬克吐温的幽默技巧初探[J].貴陽師專學報.1995年第3期
  • 12.    [美]馬克·吐温 著 董衡巽 等譯.《百萬英鎊》:中國致公出版社,2012.12
  • 13.    劉發清著.外國名作家小故事.北京市:作家出版社,2010.01:34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