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來熊

鎖定
馬來熊,是食肉目熊科馬來熊屬哺乳動物。體胖頸短,眼睛和耳朵小;頭部短圓;全身烏黑光滑;鼻唇周為棕黃色,裸露無毛;眼圈為灰褐色,趾基部連有短蹼;胸斑中央有一個毛旋,頸部周圍的一圈皮膚極鬆弛,前胸通常點綴着一塊顯眼的形斑紋,斑紋呈淺棕黃或黃白色; [15]  雄性的體形一般比雌性大。 [16]  馬來熊是世界上最小的熊。 [17] 
馬來熊分佈於中國雲南、西藏,印度、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等地也有分佈。主要棲息在南亞熱帶雨林和常綠闊葉林裏。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樹上,巧於攀爬。白天在高樹的巢內休息,夜間則出來活動, [18]  無冬眠期。 [17]  性兇猛,舌很長,喜用舌舔食蜂蜜。食物很雜,白蟻、鳥卵、小型鼠類及植物果實等都吃。馬來熊的發情交配在6-8月,懷孕期約6-7個月,每胎產2仔,偶有3-5仔,幼崽約2-5月齡可跟隨母熊外出走動; [18]  壽命約20年。 [19] 
馬來熊是世界上最珍貴而稀有的物種之一。其體態伶俐、矯健,很受人們喜愛。 [16]  但是人類活動威脅着馬來熊的生存,因森林砍伐造成其棲息地喪失。 [20]  馬來熊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易危(VU)等級。 [21]  在中國被列為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16] 
中文名
馬來熊
拉丁學名
Helarctos malayanus [10] 
別    名
狗熊、小狗熊、小黑熊、太陽熊、日熊、耐力喀蘇(藏)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食肉目
熊科
馬來熊屬
馬來熊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犬型亞目
亞    綱
獸亞綱
亞    科
熊亞科
亞    種
2 [11] 
命名者及年代
(Raffles,1821)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易危(IUCN標準)

馬來熊形態特徵

馬來熊外形

馬來熊的雄性的體形一般比雌性大。頭體長1000-1400毫米;尾長30-70毫米;後足長180-210毫米;耳長40-60毫米;顱全長230-290毫米;體重25-65千克。頭頸短圓。鼻鏡及其附近的上唇全裸,鼻尖與其後的毛區相接處並無截然劃齊的分界線。眼小,耳小,尾短。四肢結實、健壯。前後足各具5趾。前足爪較後足爪長大。足掌粗厚無毛。掌墊與兩個擴展合一的腕墊(前足)或擴成大片的跗墊(後足)連成一整塊。指突或趾突彼此間的基部連以短蹼,故指突或趾突都較其他熊類靈活。雌性腹部乳頭兩對,前面的一對發達,形大如棗。毛短絨稀,夏季背毛長僅14毫米,向前逐漸減短,至鼻尖附近,毛長已不足5毫米。肩部有2個左右對稱的毛漩,由此射向四外的毛流有的達於頭頂,有的沿頸側向下並與胸斑中心的毛漩的上行毛流相遇合。在交匯處形成一條高20-30毫米的顯著毛嵴,此毛嵴上行經耳後到頭頂與對側的毛嵴相連接。所以從肩、頸和頭頂毛被的走向看,主要是渦向前外,而與頭頸毛一致披向背後的其他熊類不同。腰臀部的毛較短,長約10毫米。頦喉和胸部的毛被長短與頭頸部相似。腹毛較稀,長達40-50毫米。尾周的毛與腹毛等長,其密集程度與背毛相似。馬來熊是世界上最小的熊。 [16]  [8-9] 

馬來熊毛色

通體呈油亮的烏黑色,但鼻額和嘴筒呈深乳黃或棕黃色,在鼻唇上部漸與棕褐色的頭部毛基相混雜,愈近眉部愈趨黃褐。眼圈褐灰。胸斑馬蹄形,右側略寬於左側,棕黃色較深並染有棕紅色。臀部和腳爪略呈棕褐色。 [9] 

馬來熊頭骨

鼻額部極短縮,吻部略呈方形,吻寬大於眶間寬。顴弓甚為擴張,俯視之,恰位於一正圓形內。頭頂稜嵴除最後30餘毫米(接近後枕部)癒合為單一的矢狀嵴外,在頂骨部均未癒合。從頂骨的前1/3處起向前外方逐漸分散開而走向眶後突,在距眶後突約30毫米處又雙分為兩支,並向前外行分別止於眶後突的前緣和後緣。下頜骨短粗。下頜聯合縫特短,其傾斜度遠較其他熊類高。 [9] 

馬來熊牙齒

門齒3對,最外側的一對特大,內側2對較小且接近等大。犬齒粗短,齒尖極易磨損。上下頜前臼齒每側各具4枚。但在雲南的頭骨標本上,左上頜僅具2枚,其中第一上前臼齒正常,第四上前臼齒僅有蝕斷齒根,右上頜4枚前臼齒中,第二上前臼齒極退化,僅餘一齒尖露出,且位於齒列外側。上裂齒甚大,具3齒尖,前尖的大小與第一上前臼齒相當,原尖低小,不顯著。2枚上臼齒均有4個齒尖,外側2個略高於內側2個,齒冠面中央形成一條縱向的低平齒槽。全齒呈方形。但第二上前臼齒的次尖特別向後延伸,形成一個不規則的斜菱形,下門齒和下犬齒與上頜的相似,唯第三下門齒僅略大於內側的2枚下門齒。下前臼齒4枚俱全,3枚下臼齒中,第三下臼齒最小,近似圓方形。齒式:3.1.3.2/3.1.3.3=38。 [8-9] 
馬來熊骨骼和牙齒

馬來熊近種區別

馬來熊
美洲黑熊
北美灰熊
頭體長1000-1400毫米;尾長30-70毫米;後足長180-210毫米;耳長40-60毫米;顱全長230-290毫米;體重25-65千克。
體長1.2-2.2米,肩高0.7 -1.1米,雄性重量60-272千克,雌性重量40-150千克。雄性大於雌性30%至40%。
成年雌性體重為134-193千克,雄性體重為194-325千克。雌性平均比雄性小38%。
通體呈油亮的烏黑色,但鼻額和嘴筒呈深乳黃或棕黃色,在鼻唇上部漸與棕褐色的頭部毛基相混雜,愈近眉部愈趨黃褐。眼圈褐灰。胸斑馬蹄形,右側略寬於左側,棕黃色較深並染有棕紅色。臀部和腳爪略呈棕褐色。
美洲黑熊毛髮濃密,有時前胸會長有白色的V型胸斑。美洲黑熊的體色有很多種,大多數黑熊是黑色與淺棕色,但它們的毛色會因不同的亞種而有不同的毛色,由密西西比河西部常見的白色到巧克力棕色、肉桂棕色、金黃色、再到東部的黑色。
北美灰熊的毛色有灰色、金色、棕色和黑色;苔原地區的北美灰熊往往背部是褐色,而胸腹部棕褐色並有白斑。有些個體毛尖顏色偏淺,甚至近乎銀白,遠看似披一層銀灰色。
馬來熊 馬來熊
美洲黑熊 美洲黑熊
北美灰熊 北美灰熊

馬來熊分佈範圍

馬來熊地理範圍

馬來熊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和南亞一帶。歷史上在中國分佈於四川、雲南西北部和南部、西藏東南部;延伸到印支、蘇門答臘和婆羅洲。 [9] 

馬來熊具體國家

  • 現存:中國、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 [10] 
  • 已滅絕:新加坡。 [10] 
馬來熊分佈圖 馬來熊分佈圖

馬來熊棲息環境

馬來熊為典型林棲動物,主要棲息於海拔0-1350米的熱帶、亞熱帶茂密的雨林和常綠闊葉林裏,且馬來熊主要活動於原生林中,而受到破壞(如採伐)的生境中不會發現該物種。但也有報道稱,馬來熊棲息於椰子園、低地山區和海拔達2400米的沼澤森林 [1]  [9]  [12] 

馬來熊生活習性

馬來熊行為節律

馬來熊照片 馬來熊照片
馬來熊一般獨居,性兇猛。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主要是在白天覓食,但是在人類定居點附近則全在夜間活動。高度樹棲性,能夠敏捷地爬到樹上覓食果實和昆蟲巢,用樹枝修建大型的巢台作為休息的場所。此外,馬來熊的晝間行為節律呈現單一分佈模式,主要集中於晝間活動。馬來熊在早晨會出現一個活動高峯,在13:00後會出現另外一個,持續到黃昏,18:00以後活動減少,在21:00以後馬來熊的活動減為最低(<20%)。馬來熊在5-11月,活動行為佔40-70%,平均活動水平為52%,9月活動頻率最高(70%)。 [14]  [18]  [8]  [12] 

馬來熊家域特徵

Wong(2002)應用無線電遙測技術記錄分析了6只馬來熊的家域面積。95%的計算結果表明,馬來熊的平均家域面積為14.8±6.1平方千米,並且家域範圍涵蓋雨林和採伐地區。馬來熊不同個體間家域範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但25%的核心區域沒有發現重疊。馬來熊家域內的核心區域面積為0.68±0.32平方千米。馬來熊的日移動距離為1.45±0.24千米。該距離受食物可獲得性的影響 [12] 

馬來熊覓食活動

馬來熊吐舌頭
馬來熊吐舌頭(2張)
雜食性,食性狹窄,主要食物是昆蟲、蜂蜜和果實。取食的昆蟲超過100種,特別是社會性昆蟲如螞蟻、白蟻和蜜蜂。用強壯的爪子刨開蟲巢,然後用極長的舌頭舔食昆蟲成體、幼蟲、卵、蜂蜜、蜂巢、蜂蠟和果脂。果實也是極其重要的食物,食用的果實種類超過40種,最重要的是榕樹果實。偶爾捕食其他的無脊椎動物如蚯蚓和蠍子、爬行動物(包括小型龜類)、吶齒動物和鳥卵。很少取食植物性食物,不過喜食椰子樹生長芽(椰心),失去椰心後的椰子樹無法存活,造成與種植園主的衝突。也會盜食果園裏的果實和作物如甘蔗、土豆和木薯。基本不捕食飼養動物,偶爾有襲擊家禽圈舍的舉動。揀食人類垃圾,特別是在天然食物匱缺的季節。

馬來熊繁殖方式

馬來熊繁殖

馬來熊的發情交配在6-8月,懷孕期約6-7個月,每胎產2仔,偶有3-5仔。熊媽媽的也有受精卵延遲着牀現象,在中國以外的動物園曾有過記錄,表明有的母熊懷孕長達174-240天。熊媽媽每次大約能產下兩個幼崽,有時會有三個,幼崽約2-5月齡可跟隨母熊外出走動。新生的熊寶寶十分柔弱,體重只有300克左右,全身也沒有毛髮,它們會和母親一起生活到成年才會獨立生活。 [1-2] 

馬來熊壽命

馬來熊的性成熟,一般是需要3年,也有需要6年(2372天)的,雌性要比雄性早些。一般壽命大約20年,圈養情況下,它們的最長壽命大概有24年。 [1-3]  [19] 

馬來熊亞種分化

馬來熊3亞種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馬來熊婆羅洲亞種
Helarctos malayanus euryspilus
Horsfield,1825
馬來熊指名亞種
Helarctos malayanus malayanus
(Raffles,1821) [11] 

馬來熊保護現狀

馬來熊保護級別

1972和1973年,馬來熊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被列為保護動物。 [12] 
1989年,列入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4]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1996),評估等級——瀕危物種(EN)。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 [5]  [7]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易危物種(VU)。 [10] 

馬來熊瀕危原因

威脅馬來熊生存的主要因素還是人類活動,包括森林砍伐造成的棲息地喪失等等。馬來熊因東南亞的森林砍伐以及偷獵活動,讓這世界上最小的熊類正面臨滅頂之災。此外,東方醫學認為馬來熊的綠色膽汁可用來治療眼晴、肝臟以及其他疾病,熊掌則被認為是一種餐桌上的美味,所以馬來熊常常遭人偷獵。 [13] 

馬來熊種羣現狀

在泰國進行的一項基於攝像機的標記再捕獲調查估計,在Khao Yai國家公園內的兩個地點,每100平方公里的種羣密度分別為4.3(95%Cl 1.6-11.6)和5.9(95%Cl 2.3-15.4)(Ngoprasert等人,2012年)。在蘇門答臘南部的哈拉潘雨林,一項基於攝像機的研究估計,馬來熊的密度為每100平方公里26只,比泰國估計的密度高4-5倍(Lee 2014,unpubl.data)。 [10] 
在泰國,一些地點的馬來熊數量有所下降,例如考雅伊國家公園,那裏的相機陷阱照片遭遇率下降了近三分之二,從每100天0.73(1999-2003年)降至0.27(2003-2007年)(Lynam等人,2003年,Jenks等人,2011年)。但其他種羣似乎表現更好,在奎布里國家公園和Thung Yai Naresuan野生動物保護區,照片相遇率穩定(Steinmetz,未公佈數據)。一項針對泰國Thung Yai Naresuan野生動物保護區當地物種的早期系統哺乳動物狀態評估研究估計,1984年至2004年的20年間,馬來熊數量下降了40%以上(Steinmetz等人,2006年)。但從那時起,保護和社區參與的改善似乎產生了積極影響。在西蘇門答臘,使用基於佔有率的抽樣框架進行的重複攝像機捕捉調查顯示,在7年期間,由於高水平的森林砍伐,馬來新數量有所下降(Wong等人,2013年)。 [10] 

馬來熊保護意見

  • 加強立法、推行宣教,提高公眾保護意識
加強和強化現有的野生動物保護政策,以及相關貿易的立法法規,包括強化手段、提高關税等。在馬來熊分佈區內的科學家及管理者不僅需要在保護和管理方法上給予提高,思想的重視同樣至關重要。廣泛的宜教有助於提高城市及城郊公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城郊區域,應當號召羣眾關注馬來熊的保護及避免對頑危動物的獵殺。在城市內,應教育公眾避免馬來熊的貿易,例如作為寵物或藥材。因此,廣泛號召居民協助開展馬來熊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對於該物種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2] 
  • 加強科學研究
在東南亞所有馬來熊分佈區內,該物種的種羣狀況、生態學、食性組成及分佈等信息都需要開展深入研究。馬來熊在夜間也有活動、單獨活動、不發出叫聲,因此針對野生馬來熊開展研究比較困難。在熱帶地區馬來熊種羣密度變化情況尚沒有準確有效的調查方法。因此,需要從科研的角度給予加強和完善。 [12] 
  • 建立保護區、緩衝區及森林廓道
保護野生馬來熊的生境,為該物種提供較高的食物可獲得性、隱蔽場所等,滿足其日常生活、繁殖的生物學需求。 [12] 

馬來熊其他內容

馬來熊天敵

馬來熊已知的天敵有虎和大蟒蛇。 [14] 

馬來熊珍貴稀有

馬來熊是世界上最珍貴而稀有的物種之一。其體態伶俐、矯健,很受人們喜愛。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