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伯援

(原棗陽縣長)

鎖定
馬伯援(1884~1939),亦名發祥,字吉楷。湖北省棗陽鹿頭鎮人。歷任孫中山大總統秘書、內務部會計主任,馬警總隊總隊長,棗陽縣長。 [1] 
中文名
馬伯援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北省棗陽鹿頭鎮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39年

目錄

馬伯援人物生平

1905年考入新軍左旗學習軍事。不久留學日本,初入東京神田日語高等學堂修習日語,加入同盟會。1910年畢業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系。辛亥起義時,回國抵滬,曾率紅十字會員護送黃興、宋教仁等由上海赴武昌,參加漢陽戰役,任黎元洪顧問。同年12月29日,作為湖北代表,在南京投票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參加總統就職典禮。南京臨時政府內閣組成,任孫中山大總統秘書、內務部會計主任,兼馬警總隊總隊長。堅持每夜率領馬隊巡邏街道。孫中山下野,馬亦離職。1913年2月,隨孫中山、黃興去日本,8月赴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深造。次年夏,因黎元洪中斷公費,被迫輟學回國。馬常説:“要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1915年返回家鄉,決心創辦實業學校。同年10月,開始籌辦“求實小學”和“蠶桑公司”,植桑養蠶,與連賓門、馬仲援各出地14畝,共摺合錢1200串;另向地方熱心教育者勸募1800串入股,添置校具,購買湖桑(武昌南湖產)6000株,植於小西門外,作為“蠶桑公司”基地和學生實習場所。
1916年2月26日“求實小學”於鹿頭鎮山西館開學,辦學宗旨“使人人能謀自立生活”。馬任學校董事長兼校長,親自教授日語、英語和經濟等科,並動員夫人勞遠懿(南京匯文女中畢業)為義務教員;隗沌祜、沈玉珊為蠶桑專業教員兼管“蠶桑公司”業務。後因經費困難、鄉紳阻撓被迫停辦。
1917年,孫中山領導護法戰爭,王安瀾在棗陽大阜山豎旗招兵,稱“鄂北靖國軍”。馬四處奔走,協助籌辦軍餉,並促使襄鄖鎮守使黎天才合編王部,共同護法;次年10月,去上海謁見孫中山,12月去日本東京,在“中華留日基督教青年會”工作。其間曾資助留日學生200餘人,營救因聲援“五四”運動而在日被捕學生數十人。1920年6月,赴蒙古考察,10月升任“青年會”主任幹事。1922年初,受孫中山之召回國,3月到西安,秘密會晤馮玉祥,馮聘請其為名譽顧問,後經常來往於馮部。4月又會見胡景翼,晤談中馬問胡對孫中山的態度究竟如何,胡提筆寫8個字:“人遠心近,始終一致。”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電請孫中山北上,並派馬前往廣州迎接。孫中山北上至天津,卧病牀榻,馬前往報告情況,孫於病牀答曰:“知之矣!你一定要去日本,須注意日本外交。”1925年5月,馬由日返國,訪問孫夫人宋慶齡,孫夫人説:“已匯款3萬元到上海購買藥品,你到鄭州找馮司令(馮玉祥)轉達鄙意,倘西北軍需此藥品,我先將此項藥品付給西北。”6月15日,馬到鄭州調和馮軍與國民黨關係時,轉告孫夫人意見,馮深表感謝。此後,還以馮的名譽顧問身份,到南陽、鄧縣、襄陽等地,與方振武、孫連仲等軍政要人會晤,宣傳“宗教革命”思想。
1932年9月,回鄉任棗陽縣長,大力改革弊政,撤換縣、區、鄉三級政權中的豪紳分子;整編團防局為保安隊,將全縣團丁整編為6箇中隊,實行編制、糧餉、訓練三統一,減輕羣眾負擔;由省撥合作事業專款,羣眾自願入股,在鹿頭鎮辦起合作社,經營生活、生產必需品,抵制奸商壟斷市場;將鹿頭小學改名為“實業小學”,另辦“實業中學”兩班,實行中,小學合校,聘用外籍教師,講授理化、農藝、衞生等課;學校辦有織布廠、肥皂廠、農場,供學生實習。並動員嬸母邱瑤潔捐資興建15間磚木結構的校舍,題名為“憶親堂”、“瑤潔堂”、“師生堂”。還倡議棗陽各界捐資興辦私立復興初級中學一所,招生兩班90名,自任該校董事長。同時,重視宣傳新思想,懲惡治邪。凡羣眾檢舉告發盜、匪、淫,煙、賭、霸紳等案件,及時查辦,概不容情。由於遭地方舊勢力和駐棗清鄉軍獨立三十四旅旅長羅啓疆反對,被迫離職,避居廬山。後至武昌任湖北省農村合作委員會委員兼於事長。不久,再渡日本任“青年會”幹事。“七七”事變前夕返鄉,以200畝公學產建合作農場,開辦初級實用農業中學,聘請郭正青為代理校長,自任董事長兼名譽校長。1938年,攜眷到成都,後旅居香港。1939年4月13日因高血壓病卒。 [1] 

馬伯援著作

馬書法秀勁,旅行中亦隨身攜帶筆墨,每日就寢前,必用毛筆書寫日記。著有《東流信使》、《為宰十月記》、《為宰三月記》、《我所知道的國民革命軍與國民黨的合作史》,《棗陽縣鄉土志》、《三十三年剩話》等書。 [1] 
參考資料
  • 1.    馮天瑜, 餘凱,湖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 人物(上)/人物傳;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第136-1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