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仁瑀

鎖定
馬仁瑀(933年-983年),大名府夏津人,北宋初年名將。 [2] 
馬仁瑀幼時喜歡戰陣,擅長騎射,能挽弓二百。後周時跟隨世宗攻打北漢,又從攻南唐,官職累遷為內殿直都虞候。宋初,以佐命功授散員都指揮使、鐵騎右廂都指揮使、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在平李筠、下荊湖、滅後蜀等戰役中,他屢建軍功。後出任密州防禦使。宋太祖攻北漢時,他率師巡邊至上谷、漁陽。開寶四年(971年),遷瀛州防禦使,備禦契丹,在任達12年。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又跟隨太宗攻北漢,攻契丹。軍還後,遷朔州觀察使,並仍判瀛州事。 [3]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馬仁瑀因病逝世,終年五十歲。 [2] 
馬仁瑀金戈鐵馬終一生,執法如山為官正。其事蹟和品行,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 
別    名
馬控鶴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夏津(山東德州夏津)
出生日期
933年
逝世日期
983年
主要成就
北宋開國功臣之一
本    名
馬仁瑀

馬仁瑀人物生平

高平(今山西晉城一帶)之戰周軍失利,形勢危急,馬仁瑀躍馬出陣,引弓搭箭,斃敵數十人,周軍聲勢大振,遂大敗後漢軍。960年(宋建隆元年)宋太祖即位,馬仁瑀被授為都指揮使,隨宋太祖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後出任密州(今莒南,膠縣一帶)防禦使。曾奉詔率師巡邊。馬仁瑀治邊,恩威並濟,契丹畏服,邊事綏靖。後赴兗州之戰,敵勢悍猛,馬仁瑀率驍卒十餘騎,衝入敵陣,擒獲敵首,大獲全勝。馬仁瑀為官清正,執法如山,其侄曾因殺人被判死罪,有人替他開脱罪責,馬仁瑀不允,説:“我為長史,而兄子殺人,此怙勢耳,豈敢以私親亂國法哉!”,於是按律斬首。977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以後,升為遼州知府,曾隨宋太宗徵太原,因軍功擢遷為朔州觀察使。 [1] 

馬仁瑀歷史記載

《宋史·馬仁瑀傳》
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餘歲時,其父令就學,輒逃歸。又遣於鄉校習《孝經》,旬餘不識一字。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獨往焚學堂,博士僅以身免。常集裏中羣兒數十人,與之戲,為行陣之狀,自稱將軍,日與之約,鞭其後期者,羣兒皆畏伏。又市果均給之,益相親附。及長,善射,挽弓二百斤。
漢乾祐中,周祖鎮鄴,仁瑀年十六,願隸帳下,周祖素聞其勇,既見,甚喜,留置左右。廣順初,補內殿直。世宗嗣位,命衞士習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勁,而所發多中,賜錦袍、銀帶。會太原劉崇入寇,世宗親征至高平,周師不利,諸將多引退。仁瑀謂眾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輩!”乃控弦躍馬,挺身出陣射賊,斃者數十人,士氣益振,大軍乘之,崇遂敗績。世宗至上黨,諸將坐失律誅者七十餘人。擢仁瑀為弓箭控鶴直指揮使,及還京,又遷散指揮使。從徵淮南,至楚州,攻水砦。砦中建飛樓高百尺餘,世宗觀之,相去殆二百步,樓上望卒厲聲嫚罵,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遠莫能及。仁瑀引滿,應弦而顛。及淮南平,身被數十創,賜以良藥,遷內殿直都虞候。又從平三關。恭帝嗣位,詔從太祖北伐。
初以佐命功授散員都指揮使,領貴州刺史,俄遷鐵騎右廂都指揮使,又為虎捷左廂都指揮使,領扶州團練使。從平澤、潞,以功領常州防禦使,改龍捷左廂都指揮使。建隆二年,改領嶽州防禦使,俄又移領漢州。
初,詔仁瑀等領荊湖諸郡,不數歲,復其地。至是,將徵蜀,又詔領川、峽諸郡,遂平之。先是,薛居正知貢舉,仁瑀私囑所與者,榜出,無其人。聞喜宴日,仁瑀酒酣,攜所囑者詣居正切責之。為御史中丞劉温叟所劾,帝優容之。王繼勳以後族驕恣,凌蔑將帥,人皆引避。獨仁瑀詞氣不相下,嘗攘臂欲毆之。會帝將講武郊外,遂欲相圖,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太祖密知之,詔罷講武,出仁瑀為密州防禦使
太祖徵晉陽,命仁瑀率師巡邊,至上谷、漁陽。契丹素聞仁瑀名,不敢出,因縱兵大掠,俘生口、牛羊數萬計。駕還,仁瑀歸治所。明年,羣盜起兗州,賊首周弼、毛襲甚勇悍,材貌奇偉,弼號曰“長腳龍”。監軍討捕數不利,詔仁瑀掩擊。仁瑀率帳下十餘卒入泰山,擒弼,盡獲其黨,魯郊遂寧。
開寶四年,遷瀛州防禦使。兄子嘗因醉誤殺平民,繫獄當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過誤爾,願以過失殺傷論。仁瑀曰:“我為長吏,而兄子殺人,此怙勢爾,非過失也。豈敢以私親而亂國法哉?”遂論如律,給民家布帛為棺斂具。太平興國初,移知遼州。四年,車駕徵太原,命仁瑀與成州刺史慕容超、飛龍使白重貴、八作使李繼升分兵攻城。及徵范陽,命仁瑀率禁兵擊契丹於盧龍北,契丹兵奔潰。師還,遷朔州觀察使,判瀛州事。七年,卒,年五十。贈河西軍節度,葬事官給。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手下有位名叫馬仁瑀的名將,他武藝高強,為宋太祖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北宋初年,為了加強地方的控制,馬仁瑀被派往贏(今山東萊蕪縣)任防禦史。
馬仁瑀的哥哥早亡,留下一子由他撫養。因馬仁瑀忙於征戰,對侄兒疏於管教,孩子又仗着叔父是當朝大官,平日行為放蕩,為非作歹。一天,他由一酒店狂吃濫飲而出,乘着酒興,平白無故地將一個過路青年打死,被在場一些抱打不平的人扭送到了縣衙。
馬仁瑀的一個部下得知此事,連忙跑到被害青年家裏,威嚇死者的父親説:“打死你兒子的,是防禦史馬大人的侄子,你不如識時務些,就説你兒子是誤傷而死。這樣馬大人的侄子不但減輕了罪責,你還能得到一筆賞錢。”在威脅利誘下,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竟答應了。
馬仁瑀早就為侄兒不肖而氣惱,這次聞知侄子打死人命後,不由怒不可遏。他先令人將為他“幫忙”的那個部下找來,斥責道:“我侄子之所以往日為非作歹,無法無天,就是妄圖倚仗我的權勢,逃脱法律制裁。你讓受害者父親編造謊詞,包庇縱容殺人兇手,就是罪上加罪。再説,朝廷派我在這地方做防禦史,為的是國家能夠統一,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我怎能為了自家的私情而濫用職權呢!”説罷他當即派人到司法部門傳達了他的意見:“依法辦案,殺人償命!”
侄子被處死後,馬仁瑀派人為老人妥善地料理了兒子的喪事及老人今後的生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