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上體

鎖定
2014年是馬年,網友紛紛期盼新年能鴻運當頭,一種“馬上體”祝福躥紅網絡,有網友在小馬玩偶背部放鈔票,期望來年“馬上有錢”;更有網友在馬背畫上一對小象,暗示希望“馬上有對象”。馬年祝福創意百出,馬年生肖吉祥物也狂“奔”而來,銷量火爆。 [1-2] 
中文名
馬上體
類    型
祝福語言類型
來    源
2014年是馬年
舉    例
馬上有對象、馬上有錢
銷    量
火爆
流行時間
2014年初

馬上體來歷典故

馬年的年畫 馬年的年畫
中國傳統習俗裏,過去馬年的年畫或民俗畫上,會畫着猴子騎着馬,寓意為“馬上封侯”。 [3]  這個習俗漢代就出現了,明清時最為常見。馬上就是即刻,封侯指被封為侯爵。馬上封侯,意思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紋飾主要以馬、蜂和猴組成,運用“蜂”與“封”、“猴”與“侯”同音和隱喻等手法,以示寓意,在玉器雕件等也經常出現。

馬上體馬與人類

人馬之間和諧融洽
十二生肖中的“馬”之所以如此火,跟國人對馬的深厚感情有很大關係。
馬在經過馴化以後,跟人類有一種非常和諧融洽的關係。在各種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關於馬文化的介紹和宣傳,有畫馬的、做馬工藝品的、寫馬的,還有做和馬有關的各種活動的。在電視和廣播電台,進入臘月以來,幾乎每天都有跟馬有關的欄目。 [4] 
有一期節目做的是電影裏的馬,其中提到一部電影我印象非常深刻,講的是一個男孩和一匹馬的友誼。因為一戰,這匹馬被徵召入伍,男孩為了找到這匹馬也應徵入伍,最終這匹馬又回到了男孩的身邊,這裏邊人跟馬的那種緣分,非常令人感動。通過這樣的電影,我們可以看到人跟馬之間的親密關係,不止中國有,外國也有。正是因為人和馬經常接觸,彼此之間才會有非常親密的關係。 [4] 

馬上體事例介紹

馬上有錢版
馬上體大集合
馬上體大集合(12張)
“馬上有錢”走紅網絡,馬年的腳步悄悄臨近,昨天,木馬、瓷馬、布馬等各式各樣的馬都被網友搬上了網絡,而馬身上的錢也從一元到一百甚至上萬不等。網友都希望在馬身上堆很多錢,象徵着馬年越來越旺,馬到成功,馬上有錢。 [5] 
馬上有對象版
除了在馬背上放錢外,網友很快玩出了新花樣。有人把馬的形象進行顛覆,有人將馬卧倒,放上錢,諧音“我馬上有錢。”隨着眾人創作熱情的到來,各種“馬上戴金”、“馬上下單(蛋)”洶湧而至。網友duman47畫了一個漫畫,馬的背上有一對小象,他説,比起馬上有錢,更憧憬的是能“馬上有對象”,一個可以相依相伴直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對象。 [3] 
馬上有一切版
在馬背放錢寓意、在馬背放房子寓意馬上有房子、在馬背放一對象寓馬上有對象,除了這些在馬背放一茄子寓意着馬上有一切。 [6] 

馬上體衍生版本

2013年12月25日,記者登錄微信、微博等,一搜“馬上有”,各種“馬上體”圖片讓人不禁捧腹,有網民效仿“馬上有錢”,找來形形色色“馬”,什麼木馬、陶瓷馬,就連掛曆上的紙馬都剪出來,放在馬背上的錢數也由最初的一兩張,增加到十幾張甚至是一厚沓,還有網民進行了創新,什麼“馬上有車”、“馬上有房”、“馬上有男朋友”、“馬上下蛋(單)”等有趣的圖片也層出不窮,還有如放個茄子代表“馬上有一切”、放個手機代表“馬上有土豪金”等等。
“我最先看到的圖是馬上有錢,然後又看到了馬上有對象、馬上有車的圖,我也學着畫了一匹馬,在上面畫了兩個大象,希望馬上有對象。”市民小吳説,她29歲,年關將至,家人的聚會開始增多,她的終身大事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她將畫好的畫給媽媽看,弄得她媽媽哭笑不得。
不僅網民紛紛用“馬上體”表達新年願望,烏魯木齊市甚至有商家也製作出“馬上有錢”,擺放在店鋪裏。
在長春南路百姓康城附近一家服裝店,記者進門看見櫃枱上橫卧着一匹背上刻着幾塊金元寶的小木馬,記者誤以為小木馬是被不小心碰倒了,正要扶起來時候,店鋪的王女士走過來説:“就這樣放着,這樣放的意思是諧音‘(卧)我馬上有錢’”。
首府一家銀行正在出售馬年1元面值的紀念幣,其畫面是馬背上坐了一個孩子,這也被網民冠上了“馬上體”,説成象徵着馬上有孩子的意思。
“不管馬上有什麼,都可以看出這是大家對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市民李侯林説,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大家無非是用自我調侃的方式來找個好兆頭,逗逗樂。 [7] 
馬年吉祥物狂“奔”熱銷
馬年吉祥物 馬年吉祥物
除“馬上體”受追捧外,各種馬年生肖吉祥物也狂奔而來,開始熱銷。淘寶網上小馬絨毛玩具相關商品達3.37萬件,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一款價格為8元的小黑馬玩偶,一個月銷售了2萬餘件。
在城隍廟小商品市場,聖誕用品已經紛紛撤櫃,馬年飾品被擺在了顯眼位置。大大小小、色彩各異的毛絨馬駒,提示着顧客馬年就要到了。記者注意到,除了毛絨擺件外,還有馬形的各種靠枕。馬年生肖商品價位大致在10元至七八十元之間。
銷售人員表示,聖誕節過後,年味商品就要大規模上架。因為馬年春節相比往年早,馬年生肖飾品相應也上得早。而在靜安寺久光商廈,一個琉璃專櫃特別擺出了馬年琉璃主題展,各種躍馬奔騰的琉璃擺件銷量頗高。據介紹,馬有“馬到成功”的寓意,馬年生肖飾品的市場相對往年要大。 [1] 
此外,也有企業順勢為品牌做起了網絡營銷,在歲末年初回饋自己的用户。比如德國馬牌輪胎在其官方微博上就發起了“馬上有IPAD”的線上回饋粉絲活動,在短時間裏引起了大量關注。

馬上體文化象徵

馬年藝術品 馬年藝術品
農曆傳統新年的正月初一,也是馬年新春的第一天。為了能在馬年鴻運當頭,早在馬年未至時,“馬上體”祝福就迅速躥紅,成為大家彼此恭賀新年最流行的吉祥話,“馬上有錢”、“馬上有對象”、“馬上有號(耗)”、“馬上有房”之類的祝福語也寄託着大家對新一年美好的期盼。北京民俗協會秘書長、民俗專家高巍表示:“馬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人們根據馬的優良品質衍生出了許多有意思的説法,為年節增添了文化內涵。” [4] 
金馬之年;金馬年源於宗教民族文化
馬年到了,很多朋友都在説2014年是60年一遇的金馬年,其實這是傳統宗教、民族的説法,藉此賦予馬年一些特殊的含義。但在漢文化裏,並沒有特別的講究。 [4] 
不過人們根據馬這種動物,衍生出了許多有意思的説法。馬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人們常説馬是勤勤懇懇、踏實肯幹的,而且馬還非常聰明,在很多屬馬的人身上,我們也會看到這樣的品質。人們根據馬的優良品質衍生出了許多有意思的説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馬文化中包含了祈禱、激勵、成功、祝福等多重含義,“馬到成功”更是我們經常使用的祝福語。 [4] 
駿馬寓意才俊,因此馬的形象在明清瓷器中還是比較多的。有盤,有瓶,還有茶杯,各種形態的馬,或站或卧,顯得格外漂亮。
“清朝由滿族統治,他們入關前屬於馬背上的民族,所以對馬非常重視。當時除了在農業、軍事上的使用,馬也成為一種文化象徵。在一個乾隆年間的青花瓷盤上,畫着一對駿馬,與漢朝的飄逸、唐朝的寫實相比,帶有一些誇張和寫意。
清朝的青花瓷盤,上面畫着馬和鹿。這是一種美好寓意,‘馬上封祿’。一對清代晚期淺絳彩帽筒,有一隻猴子騎在馬上,寓意“馬上封侯”。“馬年來臨,馬上背一卷人民幣寓意‘馬上有錢’等段子在網上很火。其實幾百年前,老祖宗們就開始玩這樣的寓意。 [8] 

馬上體網友熱議

2014年春節,“馬上體”新春走紅,文字、照片等不同形式的“馬上體”祝福也在微博、微信上熱熱鬧鬧傳播開來。 [9] 
農曆馬年,在網友的創意之下,“馬上體”成為新春拜年中傳播最快、認知度最高的新年吉祥符號。“馬上有X”的系列文字、圖片、視頻也在微博、微信圈等各個社交渠道熱鬧傳播開來。如在馬身上堆很多錢,便象徵着馬上有錢,馬年越來越旺。 [9] 
有聲音則認為滿屏幕的“馬上體”反映了這個時代特有的焦慮情緒。其實無須如此過度解讀,“馬上體”不過只是一種祝福的形式,反映的是百姓幽默樂觀的調侃方式。大家都明白,這些看起來很美的“馬上”願望需要靠勞動和汗水去實現。 [9] 
祝福背後存焦慮
“馬上體”引發高關注,也有網友表示不解,稱大家許的心願都是“馬上有錢”、“馬上有車”、“馬上有房”等物質的東西,為何新年祝福不許下“馬上有健康”、“馬上有平安”呢?如“康世偉的微博”就評論道:“你們這些人,太現實了!”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表示,網友們新年許下的各種“馬上有”的祝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人焦慮、不安、浮躁的心態,同時也表達出人們內心的一種渴望和期待。“現實中確確實實就面臨着房子、對象等問題,這種大膽表達願望的方式可以理解,這是網友對新一年的期待,立下一個目標,然後去努力奮鬥。” [10] 

馬上體外媒觀點

外媒評“馬上體”走紅:中國人過年世俗化
對於中國馬年新年“馬上體”的走紅,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2月8日刊文指出,中國過年,向來就比較世俗化,在“馬上有錢”出現之前,“恭喜發財”已經講了很多年,財神也拜了很多年,各種跟財運有關的迷信、習俗也行之有年。只是今時今日,單是“有”已經不夠了,還得“馬上有”,最好一步到位。 [1] 
文章摘編如下:
馬年開跑,“馬上體”走紅中國,僅在新浪微博,相關討論量就超過兩億次,連帶也流行到海外華人圈子——家中小孩跟親友拜年時竟也拋出一句:“馬上有錢!”逗得大人嘻嘻哈哈、開開心心給紅包。
其實,遠在漢代,中國就出現了恐怕是最早的“馬上體”祝語:“馬上封侯”。有關飾物表現的,就是猴子騎着馬,周圍有蜜蜂飛舞,以“蜂”與“封”、“猴”與“侯”同音,隱喻即刻(馬上)就要受封爵位(封侯)、做大官的意思。到了明清的年畫,這個主題尤其常見。
這 一輪“馬上體”熱潮的誕生,中國媒體則追溯到去年底發佈的新年祝福微電影《馬上成真》,四個電影主人翁在“馬上”神奇實現自己願望的故事。再加上聖誕前後 幾位微博明星的推波助瀾,終於引起廣大網民追捧,熱情發揮創意,畫出各種各樣的“馬上體”漫畫:馬背上放着一疊錢,寓意“馬上有錢”;馬卧倒後再放上錢,表示“我(卧)馬上有錢”;馬背上畫了一對面對面站立的大象,就是“馬上有對象”;馬背上馱着一隻茄子是“馬上有一切”;還有“馬上有車”、“馬上有房”、“馬上有娃”……
形勢如此,聰明的商家當然知道應該怎麼迎合,一系列的“馬上體”毛絨玩具隨之面市。有的是小馬掛件,背上了各式各樣 的“馬上體”新年願望;還有一款很搞笑,據報道有人走進店裏找“馬上體”春節飾物,看到腳下有匹馱錢馬倒在地上,以為是自己不小心碰倒了,連忙跟老闆娘道歉並想撿起來放好,卻被阻攔:“不用不用,那是‘我馬上有錢’!”
對於“馬上體”這場“網民的自發狂歡”,評論者各有不同解讀,有的説“馬上體”是“中國夢”在中國百姓身上的具體體現,也有比較批判的解讀是,各種“馬上有”的祝福,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中國人對物質的渴望追求,和對此焦慮、不安、浮躁的心態。
其實,中國過年,向來就比較世俗化,在“馬上有錢”出現之前,“恭喜發財”已經講了很多年,財神也拜了很多年,各種跟財運有關的迷信、習俗也行之有年。只是今時今日,單是“有”已經不夠了,還得“馬上有”,最好一步到位。
雖然有評論認為“馬上體”更多的是自娛娛人、互相調侃,大家不必太過較真,許多官媒紛紛強調“馬上行動”的重要性,有行動才能擁有,《人民日報》昨天還在封面發表短評一錘定音,引述古語“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勉勵民眾要為實現生活夢想付出艱辛的努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