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魚

鎖定
香魚是鮭形目香魚科香魚屬魚類。 [10-11]  體長形。中等側扁;背鰭始點體最高。頭略尖小,亦側扁;吻鈍,不突出。眼側位而稍高,後緣約位於頭中央。眼間隔中央微凸。鼻孔每側2個,互鄰,距眼較距吻端略近。口大、底有大褶膜;口前位,略斜;上頜骨與下頜骨外緣皮上有短扁稀牙1行。 [12]  鱗很小,橫卵圓形,鱗心約位於中央。除頭外體全蒙鱗。側線完全,側中位。尾鰭深尖叉狀。鮮魚背側黑綠色,向下漸淡;兩側及腹面白色,各鰭淡黃色。壽命一年。 [12] 
香魚分佈於朝鮮西側到日本北海道東側。中國遼寧到台灣、廣東、香港及廣西北侖河等河流下游亦產。為過河口性洄游魚類,每年4月初到6月初稚魚自近海入河內索食生長,秋末約9月回河口附近產卵,產卵後親魚多枯死。卵產後流入海,小魚近海越冬。 [12] 
香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數據缺乏(DD)物種。 [13] 
中文名
香魚
拉丁學名
Plecoglossus altivelis
別    名
香油魚
瓜魚
細鱗魚
海胎魚
仙胎魚 展開
別名
香油魚
瓜魚
細鱗魚
海胎魚
仙胎魚
秋生子
年魚等 收起
外文名
Ayu sweetfish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胡瓜魚目
香魚科
香魚屬
香魚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鮭亞目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種
2 [2]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保護級別
瀕危(EN)《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 [3] 

香魚動物學史

  • 釋名
“香魚”見清初勞大輿《甌江逸志》(1644-1661)和洪若皋《臨海志》:“春初生,月長一寸,至冬盈尺,赴潮際生子。生已輒槁。惟雁山溪間有之。一名記月魚。”山海關居民稱它是海內生,河內長,又名“海胎魚”(張春霖,1955)。壽命只1年,故又名年魚。肉味美不腥,故名香魚。 [4] 
  • 分類學
香魚(Plecoglossus altivelis)是在1846年,由荷蘭動物學家特明克(Coenraad Jacob Temminck,1778-1858)與德國鳥類學家施萊格爾(Hermann Schlegel,1804- 1884),在德國植物學家西博爾德(Philipp Franz von Siebold,1796-1866)在日本主編的《日本之動物相》(Fauna Japonica)的魚類分冊中,根據採自日本的標本,以Salmo (Plecoglossus) altivelis)之學名首次被記載。 [5] 
中國香港地區的香魚,為莊棣華早於1980年代中期在新界大嶼山大蠔水系考察時,由白芒村郭新維先生協助下發現,為廣東省及香港的首個記錄,1992年於《香港自然歷史學會論文集》(Memoirs of the Hong Kong Natural History Society)」的論文“香港溪流的魚類(Hong Kong stream fishes: An annotated check list with remarks on conservation status)”中,根據大嶼山大蠔採得的標本,以Plecoglossus altivelis描述。 [5] 
香魚屬(Plecoglossus)是1846年由特明克與施萊格爾在發表該種時,首以作為鮭屬(Salmo)下的亞屬(subgenus)而被建立,模式種(type species)也是該種。 [5] 
早在1988年,日本魚類學家西田睦(Nishida Mutsumi,1947- ),根據採自琉球體型較小的香魚,發表了該種的第一個亞種:琉球香魚(Plecoglossus altivelis ryukyuensis)。到2005年,中國著高原生物及魚類學家武雲飛(Wu Yun-fei,1938- )等人發表了中國大陸的另一亞種:中國香魚(Plecoglossus altivelis chinensis)」後,明確了香魚在日本、琉球、以及中國等地各有亞種程度的分化。 [5] 
該種的先定同物異名(senior synonym)為Salmo altivelisPlecoglossus altivelisPlecoglossus altivelis altivelis,暫無次定同物異名(junior synonym)。 [5] 

香魚形態特徵

背鰭Ⅲ-10;臀鰭Ⅲ-13~14;胸鰭Ⅰ-14;腹鰭Ⅲ-7;尾鰭Ⅸ-17-Ⅸ。有脂背鰭。側線鱗
;鰓耙外行16+25,內行15+28。 [4] 
香魚
香魚(6張)
成體香魚一般體長15~20釐米,大者30多釐米。 [1]  體長形。中等側扁;體長為尾部長3.9倍,為體高5.1倍,為頭長42倍;體高為體寬1.5倍,背鰭始點體最高。頭略尖小,亦側扁;頭長為吻長3.5倍,為眼徑4.2倍,為眼間隔寬3.2倍,為口寬3.5倍,為尾柄長1.8倍。吻鈍,不突出。眼側位而稍高,後緣約位於頭中央。眼間隔中央微凸。鼻孔每側2個,互鄰,距眼較距吻端略近。口大、底有大褶膜;口前位,略斜;後端略伸過眼後緣:前端似橫截形。頜齒寬扁能活動。前頜骨鈎狀。上頜骨與下頜骨外緣皮上有短扁稀牙1行,牙能活動。前頜骨牙尖錐形,不能活動。下頜前端膨大,前端背面凹刻狀。舌由口內下頜前端黏膜向後摺疊而成。鰓孔大,側位,下端達眼後緣下方。鰓蓋膜分離,不連鰓峽。鰓膜條骨5-6。有假鰓。鰓耙外行細長,其長度約等於2/3瞳孔徑;內行很細小。肛門鄰臀鰭前緣。 [4] 
鱗很小,橫卵圓形,鱗心約位於中央。除頭外體全蒙鱗。側線完全,側中位。 [4] 
前背鰭始於體正中略前方;上緣斜直;第一分支鰭條最長,頭長為其長1.2倍。後背鰭為脂鰭,位於臀鰭基後半部上方。臀鰭下緣凹形,前下角鈍圓;頭長為第1分支鰭條2倍。胸鰭尖刀狀,很低;頭長為第2鰭條1.5倍。腹鰭始於背鰭始點稍後方,頭長為第2鰭條1.9倍。尾鰭深尖叉狀。 [4] 
鮮魚背側黑綠色,向下漸淡;兩側及腹面白色。各鰭淡黃色。 [4] 

香魚動物區別

香魚
背鰭Ⅲ-10;臀鰭Ⅲ-13~14;胸鰭Ⅰ-14;腹鰭Ⅲ-7;尾鰭Ⅸ-17-Ⅸ。有脂背鰭。鰓耙外行16+25,內行15+28。
背鰭17~18;臀鰭18~20;胸鰭14~15;腹鰭8。縱列鱗42~44,橫列鱗16~17。鰓耙110+172。
鮮魚背側黑綠色,向下漸淡;兩側及腹面白色。各鰭淡黃色。
體背部綠色。體側和腹部銀白色。幼魚期體側有斑點。吻部乳白色。吻背方淡灰色。鰭淡黃色,且背、尾鰭邊緣灰黑色。
香魚 香魚
鰣

香魚生活習性

香魚是一種溯河產卵的洄游性魚類,每年秋季在江河中產卵,當年孵出的幼魚入海越冬。冬天在平靜的沿岸越冬。翌年春季,體長大約為46毫米的香魚白海里上溯至河流餌料豐富地帶育肥,此時全體透明。上溯時一天可達20千米以上的旅程,並能超越過相當大的障礙。上溯一般分三四批,而第一批個體最大。如上游無冷水,香魚的上溯可接近發源地。香魚進入育肥併產卵的江河必須是地勢陡峻,水流湍急,深度不大,水流有聲,水温在27℃以下,水質清亮透明度大,河牀為石礫底質,附生藻類多,沒有泥沙附着的通海河流。香魚生長較快,香魚生命週期短,1+齡性成熟產卵後即死亡。香魚的幼魚以浮游動物為食,可用毛鈎釣取。進入淡水後,以刮食岩石上的硅藻、籃藻等植物性為主,同時也攝食昆蟲類和浮游動物,故漁民常以擬餌鈎捕獲。 [1] 

香魚分佈範圍

水域範圍:分佈於中國遼寧到台灣、廣東、香港及廣西北侖河等河流下游。朝鮮西側到日本北海道東側亦產。 [4] 
國家地區:中國(新疆、山東、江西、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江蘇、香港、台灣)、日本、琉球羣島、韓國、朝鮮、越南。 [6] 
香魚分佈圖 香魚分佈圖

香魚繁殖方式

香魚的產卵場多在江河的中、下游水流湍急有礫石的地方,卵粘性,附着於石礫上孵化。產卵季節於8月下旬至9月下旬。產卵以夜間為盛,每逢陰雨,水温下降,產卵魚就增多。一尾長17釐米、重74.6克香魚的懷卵約46900粒,一尾長15.5釐米、重36.3克的個體約懷卵19500粒。 [1] 

香魚亞種分化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香魚指名亞種
Plecoglossus altivelis altivelis
Temminck & Schlegel,1846
香魚琉球亞種
Plecoglossus altivelis ryukyuensis
Nishida,1988 [2] 

香魚保護現狀

香魚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6] 
香魚琉球亞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1996年 ver 2.3)——瀕危(EN)。 [7]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爬行類)——瀕危(EN)。 [3] 
列入2000年農業部修訂的《這個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Ⅱ級。 [1]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EN)。 [1] 

香魚瀕危原因

由於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造成資源量急劇減少,尤其是在香魚產卵育肥河段的上游大量森林被砍伐,土地被開墾,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破壞了香魚的繁衍生存的環境;此外,幾乎所有河流均攔河築壩建水庫,阻斷了其澗遊通道,改變了溪川的水文條件;工業污水大量排入溪川,水質污染嚴重,破壞了原有生態環境;更嚴重的是產地普遍存在大量殺滅幼、成香魚的毒、炸等嚴重破壞資源的現象,加之電、密網和鸕鷀等不良漁法,致使香魚遭受毀滅性破壞。 [1] 

香魚保護建議

  1. 應利用各級媒體的力量,大力宣傳保護環境及野生動物的知識,增強法制觀念。 [1] 
  2. 加強漁政管理,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1] 
  3. 深入開展香魚的自然資源調查,進一步明確其溯河洄游線路及產卵場所。 [1] 
  4. 在北侖河設定禁漁區、禁漁期加強管理。 [1] 
  5. 積極開展人工增殖放流,補充香魚自然資源。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在規劃水利工程建設時,應充分考慮魚類洄游線路的暢通。 [1] 

香魚主要價值

香魚為中小型經濟魚類,經濟價值較高。其肉味鮮美,具特殊風味。 [8]  香魚肉可以入藥,補氣活血,催乳。用於產婦乳汁缺少。香魚肉與鱭魚肉相似,但質厚,肉嫩,具有一種黃瓜清香氣味。香魚鰾是一個充滿氣體、前粗後細的帶狀囊,最前端有細管與食道相通。 [9] 

香魚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香魚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71 千卡
蛋白質 11.4 g
脂肪 13.1 g
膽固醇 260 mg
脂肪酸 10 g
飽和脂肪酸 3.7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2.2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4 g
水分 60 g
碳水化合物 1.8 g
灰分 14.1 g
葉酸 100 μg
αE 6.7 mg
(βγ)E 0.4 mg
胡蘿蔔素 14 μg
5100 mg
15 mg
210 mg
190 mg
16 mg
4 mg
0.1 mg
1.4 mg
維生素A 2000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6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38 mg
煙酸(煙酰胺) 2 mg
泛酸 1.31 mg
維生素B6 0.11 mg
維生素B12 10.2 μg
維生素D 15 μg
維生素E 7.1 mg
維生素K 6 μ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裴裕松,周解主編;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牧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研究所編,廣西珍稀水生生物識別手冊,廣西人民出版社,2007.12,第124-126頁
  • 2.    Plecoglossus altivelis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biolib[引用日期2020-04-15]
  • 3.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0-04-15]
  • 4.    李思忠,黃河魚類志,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12,第69-70頁
  • 5.    Plecoglossus altivelis  .香港魚類學會[引用日期2020-04-21]
  • 6.    Plecoglossus altivelis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4-15]
  • 7.    Plecoglossus altivelis ssp. ryukyuensis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4-15]
  • 8.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編,遼寧省水生經濟動植物圖鑑,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1,第22頁
  • 9.    管華詩,王曙光主編,中華海洋本草圖鑑 第3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第88頁
  • 10.    蔡文仙張建軍王守文,黃河流域魚類圖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07,第269頁
  • 11.    管華詩,王曙光主編,中華海洋本草圖鑑 第3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第88頁
  • 12.    李思忠,黃河魚類志,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12,第69頁第70頁
  • 13.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RED LIST[引用日期2023-07-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