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芸火絨草

鎖定
香芸火絨草(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 Hand.-Mazz.),為菊目菊科火絨草屬植物。產四川西部(道孚)和北部(松潘)、青海東部(西寧、大通等)、甘肅西南部(臨潭)。
中文名
香芸火絨草
拉丁學名
[2]  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 Hand.-Mazz. [1]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火絨草屬
香芸火絨草
分佈區域
中國四川西部、青海東部(西寧、大通等)、甘肅西南部

香芸火絨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小,近橫走,有多數不育莖和花莖,簇狀叢生。莖直立,高15-30釐米,纖細,堅挺,下部木質,宿存,不分枝,僅砍斷的莖有分枝,被蛛絲狀毛,上部常有腺毛,全部有密生而等距的葉;節間長0.5-12釐米。
下部葉在花期枯萎或凋落;葉稍直立或開展,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4釐米,寬0.1-0.35釐米,基部漸狹,無柄,邊緣稍反捲或平,頂端長尖或尖,有細小尖頭,草質,黑綠色,兩面被灰色或青色短茸毛,或上部葉上面被茸毛,下面雜有常超出毛茸的黑色、頭狀、短柄、易脱落且有檸檬香氣的腺毛。中脈細,基部有不明顯的三出脈。苞葉常多數,披針形,較葉稍短,中部稍寬,上面被白色厚茸毛,下面與葉同色,開展成美觀的徑約2-5釐米的苞葉羣。
頭狀花序徑約5毫米,常5-7個密集。總苞長約5毫米,被白色柔毛狀茸毛;總苞片3-4層,頂端無毛,寬,尖,淺或黑褐色,露出毛茸之上。小花異形,雄花或雌花較少,或雌雄異株。花冠長約3.5毫米;雄花花冠管狀,上部漏斗狀,有尖卵圓形裂片;雌花花冠絲狀管狀。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半部稍粗厚,有細齒;雌花冠毛有細鋸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短粗毛。花期8-9月。
香芸火絨草線稿圖 香芸火絨草線稿圖
苞葉與葉一樣在下面有易脱落的黑色腺毛,極易與它種區別。此種多變異,有時莖粗壯,徑1.5-2毫米,曾經前人誤視為堅杆火絨草 L. franchetii Beauv.。 [3] 

香芸火絨草生長環境

香芸火絨草生長於海拔2600-4000米的高山草地、石礫地、灌叢或針葉林外緣。

香芸火絨草分佈範圍

香芸火絨草分佈於中國四川西部(道孚)和北部(松潘)、青海東部(西寧、大通等)、甘肅西南部(臨潭)。

香芸火絨草名稱狀態

被SP2000收錄,狀態為: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為接受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