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港船頭貨價紙

鎖定
《香港船頭貨價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業報紙,創刊於1857—1864年間,由香港出版發行。該報是最早的經濟類報紙和最早的以單頁報紙形式兩面印刷的中文報紙,由英文孖剌報館發行,實為英文《孖剌報》的中文版。
中文名
香港船頭貨價紙
創刊時間
1857—1864年間
性    質
中文商業報紙
出版地
香港

香港船頭貨價紙簡介

兩版一張,兩面印刷,每逢星期二、四、六出報。主要刊載行情、船期和廣告,也登少量新聞。以香港商店為發行對象,由報館派送。每月取銀一元。該報曾以小冊子形式在日本翻印,取名《官版香港新聞》。並被譯為日文,名《香港新聞紙》,在日發行。約在1865年(或1864年下半年)改名《香港中外新報》。 [1] 

香港船頭貨價紙產生背景

雖説中國近代報紙濫觴於19 世紀初期外國傳教士創辦的宗教宣傳性質的定期出版的期刊,並以1815年在馬六甲創刊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為起點。但在中國境內,最早的報刊還是由外國人主辦的外文報刊,如1822 年葡萄牙文週刊《蜜蜂華報》,此後英文報紙《廣州記錄報》、《廣州雜誌》等先後舉辦。到1833年中國境內才出現第一份近代中文報刊——在廣州創刊的《東西洋每月統記傳》以及隨後的1838 年在廣州創刊的《各國消息》,這兩份中文報刊雖保有一定的宗教性質,但都開始擺脱了純粹的宗教宣傳,主要刊登各國和廣州新聞及航運消息。所以説,中國近代報刊的誕生是多元化的,既有宗教宣傳性質的報刊,也有以《遐邇貫珍》為代表的政論報刊,但更多的還是增長見聞、交流信息的綜合報,尤其是外國人在中國舉辦的外文報刊。經濟類報刊也是中國近代報刊中最早出現的一個類型,《廣州記錄報》就是一份商業性報紙。
之所以如此,與中國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形態的多元化是密切相關的。隨着中西方貿易的急速增長,尤其是鴉片戰爭之後,香港已經成為中國轉口貿易的中心,商業的迅速發展也培育了市場,一批又一批的外國人進駐香港,又形成了一個商業階層。所以,“1857 年誕生的《香港船頭貨價紙》可以説是當時香港繁忙商業社會(以‘船’和‘貨價’為中心與象徵)的產物”。
《香港船頭貨價紙》是《孖剌報》的中文版。《孖剌報》1857 年10 月1 日由美國商人茹達和英國商人莫羅在香港創辦。《孖剌報》是份商業性報紙,以上流社會為發行對象,以刊登經濟行情、航務等商業信息為主,發展一直很穩定,直到1941 年日軍侵佔香港後才停刊,成為香港歷史悠久影響廣泛的英文報紙之一。1857 年11 月3 日,《孖剌報》又創辦了中文商業報紙《香港船頭貨價紙》,後改名《香港中外新報》並於1873 年以“日刊”形態出版。所以新加坡學者卓南生教授認定其為我國第一份中文日報。但因為在卓南生教授發佈研究成果之前,中國大陸學界一直沒有發現《香港船頭貨價紙》的原件,對之幾乎一無所知。

香港船頭貨價紙版式特點

《香港船頭貨價紙》最大的特徵就是一改以往報刊線裝書的裝訂形式,從而,可以説是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中一大突破。這種形式上的改變不僅使得“報紙”名副其實,並開始了“報紙”與書刊式的“雜誌”的分野,也出現了與書刊完全不同的排版方式,提供給讀者一種全新的視覺衝擊與閲讀習慣。
因為只是一頁紙雙面印刷,以往報刊與書本一樣的封面不再存在,報名出現在第一頁的上方,通欄橫排,並飾以粗花邊,像一塊匾置於其上,給人以鄭重之感。報名之下同樣自左向右排的是期號、日期與星期號,一目瞭然。報紙內文文字仍是中國傳統的豎排形式,沒有標點符號。整份報紙的容量在四千字左右,每個欄目以直線相隔,通常分為四欄。每欄中的不同內容用橫線隔開,這也是與書版截然不同之處。具體內容劃分大致為:
第一版右上角為固定的報館啓事。啓事以下,通常是“新聞”欄,每期新聞少則一兩條,多也不過五六條,每條字數也從十餘字到三四百字不等,沒有標題。其餘則基本上是各類廣告與通告,主要為商船往來信息、貨船出租、貨物出賣與轉讓信息、香港鴉片行情等。
第二版幾乎全部是商船往來信息與各類廣告、通告。
因為內容大多為廣告信息,所以在排版時有點類似今天各報紙刊登的分類信息廣告版。每一則信息除了用橫線隔開之外,部分信息會用簡明的小標題以提示,比如“前往舊金山”、“洋船租賃”、“藥材出賣”、“貞利祥記”、“香港書信館”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報紙已經注意用一些小的插圖來美化版面,如船務信息就用“一隻船”的圖標來標示,貨倉租賃用的是“一間房屋”的圖標,而拍賣信息則是一幅拍賣現場圖,圖中畫有一羣紳士模樣的人,其一人正舉錘欲敲落狀,十分生動。這樣的圖標,通常每版都會出現,第一版多些,一般在六七幅之間,二版有三四幅。用的最多的就是船務圖標,每期都有,大多單獨用,但也有的與標題同時用,看不出來其中的規律,不知道是不是與出資多少有關。
廣告內容也並非根據內容的分類固定在某一位置。比如船務信息主要登在一版,但二版也登。大多情況下,多個船務信息連在一起在一欄裏登,但也經常有零星信息登在別欄,甚至別的版面。其他信息也是經常變更刊登之處。唯一在版面上位置比較固定的內容就是“新聞”,後面將具體述及。由此可見,版面固定的意識還沒有完全確立,或者,因為排版與印刷技術所限,排版可能受到收稿時序的影響。

香港船頭貨價紙歷史意義及評價

作為中國早期經濟類報紙的代表,《香港船頭貨價紙》面向市場,大力拓展廣告業務,是勇吃螃蟹的壯舉,成為經濟報刊的開路先鋒,為以後著名的《申報》等經濟類報刊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板。採用單頁紙兩面印刷的形式更是現代報紙樣式的標誌性變革,促成了中國報、刊分流,使報紙逐步演變成現代報紙,由此而形成的排版模式也成為日後其他中文報紙的範本。
在刊登大量收費廣告信息的同時,《香港船頭貨價紙》免費徵集新聞線索,並專闢“新聞”欄刊登時事新聞,將新聞與廣告信息有機結合,使得這份報紙不是單純的“廣告紙”,而是近代意義上的“新聞紙”。同時,因經濟支撐而實現自主經營與辦報,也是宗教宣傳與政黨報刊走向獨立大眾傳媒的關鍵之舉,另外,由此而興起的商業報紙更突出信息的傳播,促進了信息與新聞的時效性實用性的觀念,更注意為讀者服務,從而將原先報紙中的志怪傳奇之類的內容漸漸剔除於報紙之外。
在新聞寫作方面,《香港船頭貨價紙》的新聞報道與寫作雖然還沒有理論的指導,但在選題上十分關注“時事”,尤其是對社會熱點緊跟不放,甚至不惜篇幅,並知道以報道與評論等多種形式來形成輿論。在寫作上注重借鑑傳統的歷史敍事與文論筆法,文字簡練而流暢,並不自覺地運用了客觀報道原則,把握了完整敍事所必需的要素,也十分注意描寫具體細節,使得相當多的報道做到了新聞性、真實性與趣味性、可讀性的統一。評論則大膽潑辣,論説有力有情,富有感染力。
此外,雖然還沒有比較固定的寫作方式,但不拘一格的寫作手法,藴涵了消息、新聞特寫,甚至通訊等主要新聞體裁萌芽,成為日後新聞寫作的模板與充分發展的沃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