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

鎖定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是香港浸會大學在海門創辦的一所科研機構。
中文名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
主管部門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簡介

在海門讀兩年國際名校,再到香港或美國、英國高校繼續深造,學成後可獲兩所高校頒發的兩個博士學位。這樣的好事聽起來有點虛幻,卻是不折不扣的現實。2015年4月17日,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在江蘇省海門臨江新區正式啓動,江蘇省海門市委書記姜龍等當地領導,香港浸會大學校長、校董會成員、各院系管理層以及科研團隊精英、英國威廉敏斯特大學等國內外名校代表在內的逾130位嘉賓出席。作為香港浸會大學在海門創辦的一所科研機構,研究院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及其它國際知名高等學府合辦雙博士學位課程,還將提供全額獎學金。
這不僅對學生是好事,對香港浸大實現創新科研的發展願景、提升海門乃至南通經濟發展的軟實力等,也將是個多贏局面。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發展歷史

“對於像我這樣的教育工作者,今天是我實現夢想的一天。”在今天的啓動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教授第一句話就這樣説道。
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HKBU)顯然有着遠大的發展目標。這所大學在珠海開設了第一所分校,主要招收本科生。而在2013年7月與海門市政府簽訂協議成立香港浸大(海門)科技研究院後,浸大有了更高的起點,通過與國外學校合辦課程,直接招收博士生,學校在科研方面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香港浸會大學的每一步都走得高效紮實。2014年4月,浸大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簽訂協議,開辦藥物研發及相關範疇的雙博士學位課程,並很快就成立了六支研究團隊。2014年6月,浸大與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探討合作開辦傳播學雙博士學位課程事宜。2014年9月,首屆博士研究生開始在浸大上課。2015年4月,香港浸大(海門)科技研究院投入運作。2015年1月,首屆博士研究生將在海門科技研究院開始研究工作。
陳新滋院士對浸大海門科研院寄託了美好的期望:“做教育的人都有得天下之英才的願望,這個平台讓我們有機會把全中國乃至全球最好的研究生招收進來。浸大的科研實力將因此而得到很大提升。”
創立於1956年的浸大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的八所公立大學之一。據《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的2010世界大學排名,香港浸會大學排名第111位,首次進入世界200強,同時在亞洲位列第13位。2010年,浸大提出了“2020願景”,決心在未來十年,通過高素質教與學、創新研究、社區互連三大策略和行動綱領,將浸大打造成為亞洲區最佳全人教育學府。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的成立對我們實現這一願景是個很好的機會。香港寸土寸金,我們很難有拓展的空間,而在海門,一切都不是問題。”陳新滋説。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人才培養

眾多周知,授課式研究生課程以其多元靈活、實用性強的特色越來越受到內地學生的青睞。香港浸會大學數年前開始與歐美名校的合作,推出更具國際視野的雙學位碩士課程。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進一步深入與歐美知名學府合作,在浸大(海門)科技研究院推出雙博士學位課程,將博士研究生培養推向一個全新高度。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課程主要集中在藥物研發/生物醫學、新聞傳播學兩個領域。學生在首學習階段於海門研究院或香港浸會大學學習及進行科研,通過考核後,前往合作院校繼續深造。在學期間,兩校教授將聯合指導學員的研究項目,學成後可獲兩校分別頒發的兩個博士學位。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錄取門檻較高,除了基本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和成績單外,還得提交幾千字的研究計劃書,以及託福或雅思成績單。不過,學生一旦被成功錄取,就可獲發獎學金,以支付學費、日常及其他在學開支。該院網站上寫明,在海門就讀期間,浸大將為學生每月提供7500元人民幣獎學金及免費住宿安排。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研究院的誘人之處還不止於此,學生學習期間可以在內地、香港以及歐美國家感受不同的文化,接觸不同背景的老師與同學,視野更具國際特色。研究院2014年首批錄取的學生分別來自中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以及希臘。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生物醫藥學簡介

香港浸會大學拓展的一個重點研究領域是生物醫藥,而其落户所在地海門臨江新區,建設了一個生物醫藥科技創業園,兩者堪稱天作之合。曾是長江邊上一片荒野之地的臨江,正在努力向一座科技小城發展。
江蘇省海門市臨江新區書記徐駿表示,醫藥健康產業是陽光產業,臨江新區在新一輪規劃中,大幅度調整發展格局和產業結構,以生物醫藥科創園為核心,圍繞醫藥健康產業,做精城鎮,做高平台,做深內涵。
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生物醫藥科創園總規劃建設面積32萬平方米,配置有公共實驗平台、獨幢研發樓、GMP實驗工廠、智能化管理系統和公共信息服務系統,專門為科研團隊、專家教授、創新創業人才提供科研、創業、服務外包平台,將是“2.5”產業的集聚地。經過兩年建設,生物醫藥科創園已有15個研發項目完成工商註冊,30個項目達成進駐協議。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海門分院、韓國百朗德中國研發中心紛紛進駐落户生物醫藥科創園。
陳新滋院士表示,江蘇省海門在之前的發展中表現出了很高的活力,在轉型發展中需要引入新的模式,其中少不了科技和教育的帶動。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研究院旨在培育高端人才、推動創新科技研究及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將有力推動臨江新區沿江開發和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大大提升臨江新區的整體形象,加快海門經濟建設步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