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港型惡絲蟲

鎖定
香港型惡絲蟲,是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於2012年發現的一種全新型狗寄生蟲,可經蚊蟲傳播給人類,但較易控制,病人多數不會有即時性命危險,也不會人傳人。
中文名
香港型惡絲蟲
類    別
全新型狗寄生蟲
傳播性
經蚊蟲傳播給人類
特    點
較易控制,病人不會有性命危險

目錄

香港型惡絲蟲簡介

香港型惡絲蟲寄生於狗 香港型惡絲蟲寄生於狗
惡絲蟲是可感染多種哺乳類動物的寄生蟲,狗屬於其主要的寄生宿主之一,人類偶然可經蚊蟲叮咬感染,而出現皮下、結膜腫塊、蕁麻疹或淋巴炎等,但惡絲蟲病並不會人傳人,並可通過手術治療。2012年,香港大學在全球首次發現新型狗寄生蟲“香港型惡絲蟲”。香港型惡絲蟲以貓狗為宿主,香港約3%流浪狗帶有該蟲,由蚊子叮咬受感染動物後再傳人。

香港型惡絲蟲事件

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香港發生3例病例,患者分別於眼皮、頸部及腹部發現有膿腫凸起,將凸起部分切開後,均發現同一種新型惡絲蟲。而3位病人都曾經被蚊蟲叮咬過,其中一名50歲男患者時常被蚊蟲叮咬。其後檢驗約200只流浪狗,發現有6隻身上帶有惡絲蟲。

香港型惡絲蟲危害

本次發現的惡絲蟲只停留在人體皮下組織,沒入侵重要器官,但過去曾有香港市民遭其他品種惡絲蟲入肺,甚至併發腦炎。

香港型惡絲蟲治療

受感染者毋須藥物治療,只要手術切除受感染的壞死組織即可。

香港型惡絲蟲預防

1、寵物主人定期帶貓狗除蟲,並做好防蚊措施。2、應注意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