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油罐

鎖定
香油罐,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 et. Sav.的全草或根皮。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和四川等地。具有涼血止血,祛瘀之功效。用於外傷出血,跌打損傷。
別    名
大煙鍋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天名精屬
大花金挖耳
分佈區域
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和四川等地
中文名
香油罐
採集時間
夏、秋季採收全草,秋後採收根皮

香油罐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皮。

香油罐性味

味苦,性微寒。

香油罐歸經

歸腎、肝經。

香油罐功效

涼血止血,祛瘀。

香油罐主治

用於外傷出血,跌打損傷。

香油罐相關配伍

1、治外傷出血:香油罐根皮適量。研末外敷傷處。
2、治跌打損傷:鮮香油罐全草適量。搗爛敷患處。(1-2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彙編》)

香油罐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末撒敷。

香油罐採集時間

夏、秋季採收全草,秋後採收根皮,鮮用或曬乾。

香油罐形態特性

大花金挖耳又名:千日草、神靈草、仙草。多年生草本。莖高60-140釐米,基部直徑6-9毫米,有縱條紋,被捲曲短柔毛,中上部分枝。莖葉於花前枯萎,基下部葉大,具長柄,柄長15-18釐米,具狹翅,向葉基部漸寬,葉片廣卵形至橢圓形,長15-20釐米,寬10-15釐米,先端鋭尖,基部驟然收縮成楔形,下延,邊緣具粗大不規整的重牙齒,齒端有腺體狀胼胝,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被短柔毛,沿葉脈較密,側脈在葉基部與中肋幾成直角,在中上部則彎拱上升,中部葉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先端鋭尖,中部以下收縮漸狹,無柄,基部略呈耳狀,半抱莖,上部葉長圓狀披針形,兩端漸狹。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端及枝端,開花時下垂;苞葉多枚,橢圓形至披針形,長2-7釐米,葉狀,邊緣有鋸齒。總苞盤狀,直徑2.5-3.5釐米,長8-10毫米,外層苞片葉狀,披針形,長1.5-2釐米,寬5-9毫米,先端鋭尖,兩面密被短柔毛,中層長圓狀條形,較外層稍短,先端草質,鋭尖,被柔毛,下部幹膜質,無毛,內層匙狀條形,幹膜質。兩性花筒狀,長4-5毫米,向上稍寬,冠檐5齒裂,花葯基部箭形,具撕裂狀的長尾,雌花較短,長3-3.5毫米。瘦果長5-6毫米。

香油罐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草地。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和四川等地。

香油罐藥材性狀

莖細長,分枝,有縱條紋,被短毛。表面灰綠色。葉多皺縮破碎,廣卵形至橢圓形,葉綠具粗大不規則的重牙齒,葉灰綠色。頭狀花序枯黃色,着生於莖、枝端,苞片葉狀,披針形,總苞扁球形或杯狀。氣香,味澀。

香油罐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涼血,散瘀,止血。主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冉先德.《中華藥海 下》: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