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香巴拉镇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下辖镇
香巴拉镇,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地处乡城县境中部,南与青德乡接壤,西与白依乡交界,北与热打乡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州府康定488千米 [2],总面积310.72平方千米 [3],截至2019年末,香巴拉镇有户籍人口10062人 [3]
2019年12月23日,撤销尼斯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香巴拉镇管辖 [1]。截至2020年6月,香巴拉镇下辖3个社区、12个行政村 [4];镇人民政府驻马色村1组25号 [1]
香巴拉镇有工业企业42个,规模以上企业7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3]
中文名
香巴拉镇
别    名
香格里拉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
地理位置
地处乡城县境中部
面    积
310.72 km²
下辖地区
3个社区、12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马色村1组25号
电话区号
0836
邮政区码
627850
气候条件
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
车牌代码
川V
人    口
10062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建置沿革

播报
编辑

原香巴拉镇

民国时期,香巴兆宙宙拉镇境域酷放微属墨学卡之一部。
清光绪三悼拔己誉十四年(1908年),属中乡城保正。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中区。
1951年,属二区。
1957年,少体放属墨学区。
1989年,设桑披镇。
2005年,更名香巴拉镇 [2]恋境翻。

原尼斯镇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尼斯镇境域属中乡城。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区。
验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中区。
195迁泪射1年,属二区。
1957年,更名墨学区,设河东乡
1973年,改为先锋公社。
1984年,改为河东乡;后更名尼斯乡 [5]

撤并后

2019年12月23日,撤销尼斯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香巴拉镇管辖 [1]龙洪。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2011年末,香巴拉镇下辖9个行政村:渔洼仲村、登仲村、奶奶仲村、阿央仲村、信沟村、色尔宫村、东宫村、冷龙村、热郎宫村 [2]
截至2020年6月,香巴拉镇下辖3个社区、12个行政村:幸福社区、香巴拉社区、巴姆山社区、渔洼仲村、色尔宫村、热郎宫村、冷龙村、东宫村、信沟村、阿央仲村、马色村、沙孜村、则鲁村、岗色村、边边哨村 [4];镇人民政府驻马色村1组25号 [1]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香巴拉镇地处乡城县境中部,南与青德乡接壤,西与白依乡交界,北与热打乡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州府康定488千米 [2],总面积310.72平方千米 [3]
香巴拉镇

地形地貌

香巴拉镇地处横断山脉中北段,境内沙鲁里山脉气势雄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

气候

香巴拉镇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其特点是雨量少而集中,干湿季分明;日照充足,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雨热同季;气温年差小,日差较大,垂直变化明显 [2]

自然灾害

香巴拉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阴雨(雪)低温、洪涝、冰雹、霜冻、大雪等 [2]

自然资源

2011年,香巴拉镇有耕地面积3804.6亩 [2]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至2011年末,原香巴拉镇辖区总人口7727人。原尼斯镇辖区总人口2166人 [2]
截至2017年,原香巴拉镇常住人口9928人。
截至2019年末,香巴拉镇有户籍人口10062人 [3]
香巴拉镇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11年,香巴拉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24元 [2]

农业

2011年,香巴拉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402.1万元,主产青稞、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畜牧业以饲养牛、羊、马为主 [2]
香巴拉镇青稞、小麦、玉米图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香巴拉镇艺术表演团体4个(阿妈艺术团、慈母艺术团、巴拉农民艺术团、少儿艺术团),民俗文化街1条 [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香巴拉镇有卫生院1个 [2]

社会保障

2011年,香巴拉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8户,人数26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2户,人数757人;农村医疗救助25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65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37人 [2]

基础设施

  •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香巴拉镇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信号覆盖率达100% [2]

交通

播报
编辑
2011年,香巴拉镇完成5个村14.94千米的公路扩建和3.95千米的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完成1个村3千米的通村路修建 [2]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 地名由来
“香巴拉”为藏语,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因地处“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核心地带故名。旧名桑披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