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山廟會

鎖定
香山廟會是陝西銅川市耀州區香山寺院舉行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活動。作為集宗教活動與民俗活動為一體的一種傳統文化形式,香山廟會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香山廟會寄託了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中文名
香山廟會
分    類
民俗
地    區
陝西省銅川市
正會時間
初六至十五

香山廟會基本內容

圖1 香山廟會 圖1 香山廟會 [1]
香山廟會是以民間信仰為主要內容的羣眾性活動和民間文化活動。正會前即有香客居士、僧眾自四方翩然而至,求佛護佑,祈福禳災,求子祛病,求平安順當等。廟會期間,寺院規定:十方僧俗朝山拜佛,皆以誠敬待之,不得攀權附勢,厚此薄被之念。正會由初六至十五,初一至初五,為準備階段,打掃衞生,清整環境,接待香客,安排住宿。昔日由於交通不便,遠道而來者,被安排在城裏香山下院、廣福庵、廣嚴寺和山壽寺內,後擇吉上山,這些香客除本來拜佛者外,尚有外埠及洪淵同胞。
香山廟會期間,寺院日日都需拜佛上供、焚香、誦經、免費開齋,循序進行,有條不紊。初六至十五正會進行期間,更是人頭攢動。香煙繚繞,許願還願,絡繹不絕,到了十五這一天,更是香客如雲,殿內擠擁不堪,叩拜、攢香、焚表者令人目不暇接。 [2] 

香山廟會基本特徵

1、是典型的民間信仰活動廟會,是陝西省佛教三大寺院之—,亦是全國八大名山之一,素以“靈異”稱著的大香山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遠播東南沿海,港澳台胞及海內外,故人們往往朝拜普陀山又要到香山。
2、是銅川地區及周邊百公里地區民間居士、香客自發組織,且檔次較高的香會聯合空間。朝山、拜佛、燒香、焚表的目的表達了以平民百姓為主體的社會各附層廣大人民羣眾祈福禳災、祈求平安吉祥……的心願。
3、廟會自發組織,並受統戰、民政的統一領導監督,體現了民眾組織的協作能力,且和諧共處。 [3] 

香山廟會地理環境

圖2 大香山風光 圖2 大香山風光 [4]
香山傳統廟會,每年農曆三月初五至十五和十月初五至十五日,舉辦春香和秋香廟會各一次,以春香廟會為最盛。
香山位於陝西銅川市耀州區西北45公里處,香山古剎,傳為觀世音菩薩肉身成佛之地,地處東經108°44′~45′,北緯35°08′~09′之間,其全長1.75公里,寬1公里,平均海拔1415.3米,最高峯為西峯,海拔1430.6米,大香山山勢由東向西分東、中、西三座主峯,形成筆架,古名“三石山”,香山北至樊家溝,南至後槽溝心,東至姚峪村河,西至水泉,溝底山林古蹟眾多,總面積為2000畝。香山林區地貌形態多變,形成了雄、奇、險、秀的自然景觀,這裏林海茫茫,古木蒼勁,峯巒疊嶂,幽古深邃,溪流清澈,煙昏霧瞑,動植物種類繁多,自然景觀秀麗奇特,歷史遺蹟星羅棋佈,民間傳説神奇迷人。
圖4 香山寺院 圖4 香山寺院 [5]
香山傳統廟會主要活動區域分白雀寺、崎峯洞、勝果院、西峯寺院三部分。白雀寺位於香山東面瑤玉村前:崎峯洞又名正果洞,真身洞(系中峯半山腰天然洞穴),勝果院就在洞前依山而建,此處是廟會的主要活動場所;西峯寺院海拔1430米,峯頂建大殿,供彌勒佛送子菩薩像八尊,還建有湯房、僧舍數十間。行人可從東側沿石階而上,東峯腳下有棵“九龍柏”,樹高10米有餘,胸徑1米有剩,同根生長棵樹相互依偎着,將頭顱伸向高高的天空,以春雨洗刷的翠綠和其美麗的傳説迎送着往來香客;行人也可驅車沿路直達西峯山底。
每年會期,朝山之佛門僧侶、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客來自於甘肅、山西、河南、廣東、南京、香港、上海、無錫、漢口、四川、寧夏以及鄰近各區縣,也有來自異國他鄉的印度人、尼泊爾人、泰國人、馬來西亞人、日本人、韓國人等。會期只見人頭攢動,各種土特產品排列成市,各地商販雲集,踏青旅遊者絡繹不絕。時時會有鐘聲從古老的勝果院佛殿中飄出,帶着幾分深沉,幾分厚重,在百里林海迴盪、纏繞,然後飄向遙遠的天際。 [6] 

香山廟會主要價值

1、保留了關中地區及周邊的以民間信仰為特點的傳統文化,是研究關中地區民眾居住、生活情狀、理想、信息的重要依據。
2、保留了許多古代建築、文物古蹟、佛教文化等。
3、廟會是民間的文化活動組織,廟會不僅對保護民間文化有重要作用,而且豐富了羣眾業餘文化生活。
4、廟會自古流傳下來,以後羣眾自發參與,具有凝聚力,能夠增強羣眾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和善共處,純潔、淨化心靈,營造安定、祥和的氛圍,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大作用。 [7] 

香山廟會歷史淵源

圖2 香山旅遊公路 圖2 香山旅遊公路 [8]
香山寺歷史悠久,是陝西省佛教三大寺院之一,也是中國八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妙善公主於此修身成佛(即觀音菩薩),故以菩薩靈異而聞名遐邇。
香山廟會沿襲年深久遠,每年農曆3月15日和10月15日過兩次廟會,據史料記載,香山創建寺院院始於符秦,到984~987年(北宋雍熙年間)敕建勝果院,塑“千手千眼菩薩”像。公元1522-1566年(明嘉靖年間)、1573年-1620年(明萬曆年間)及1654年-1799年(清康熙、乾隆年間)繼續修葺,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重修禪院,更名曰香山寺。公元1850年~1861年(清咸豐年間),有郭、景、樊三居士募金百萬,製作鐵瓦三千頁建殿,人稱鐵瓦殿。當時,由於香山聞名遐邇,1862年(同治元年),慈禧太后亦“蒙佑愈疾”,賜以“宣慈昭佑”匾額。1875-1908年(光緒年間),宗亮和尚白南五台來到香山,募銀二十餘萬,開山破石,督工修建,重修了規模宏大的十方叢林,同時規定每年農曆三月初一至十五,十月初—至十五過大會兩次,從此以後,香山名氣愈來愈高,香火愈來愈盛,平時有僧人一百餘名,朝山香額遠及香港、澳門及印度等地,會期,佈施甚是豐厚。1966年-1976年(“十年動亂”)中,香山受害不小,許多寺廟、經院被砸、被燒,香山遭受了空前一場浩劫。春風吹又生,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順應歷史,順乎民情,拔亂反正,香山這座佛教寺院又得到重生,廟會重興,廟會期間不斷有遠道而來的朝山人,據寺內主持講88年3月廟會朝山香客2萬之眾,近幾年都達10萬餘眾。94年3月30日在大香山舉行了“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開光慶典。現每年三月初五,區委、區政府都在香山舉辦“香山佛教文化旅遊節開幕式”。
2005年,區投資900萬元修建了柳林——香山旅遊專線公路,全長7公里,此舉為香山的旅遊開創了無限廣闊的前景。 [9] 

香山廟會遺產保護

為了保護好這一珍貴遺產,2005年區委、區政府投入900萬元修建了柳林——香山旅遊專線公路,2008年區委、區政府投入2500萬元修通了耀縣香山照金景區一級旅遊公路27公里。從1989年起耀州區有關部門便對大香山的古建逐年進行修葺和擴建;1994年3月30日(農曆2月29日佛經載此日為菩薩誕辰之日),在大香山舉行了“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開光慶典;1995年成立銅川市佛教協會及佛教文化研究社;2005年——2008年每年農曆3月初五,區委、區政府都在香山舉行佛教文化旅遊節開幕式。2007年—2008年使香山佔地面積150畝,建築12000m2,投資總額達1600餘萬元。
需要保護的遺產內容有:1、廟會組織及傳承;2、香會的活動、技藝及傳承;3、朝頂、上供、進香的程序和和禮儀;4、廟會的傳統器物,各種經書及文史資料;5、廟宇建築及碑、香道等。五年計劃
2008年,成立了香山廟會組織機構。設立了傳統廟會保護基金。建立了普查、收集整理廟會資料,建立了省會檔案。2009年,成立了民俗協會香山廟會研究會,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工作。順利完成了從東峯溝底上香山的石磴台階基礎設施建設。有關部門還將深入調查和進一步開展研究工作。組織開展全國性的佛教法會。籌備出版系列圖書和展示研究成果。組織召開保護工作討論會。出版系列圖書及音像資料。耀州區委、區政府成立保護領導小組和保護工作機構。成立香山廟會民俗研究會,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深入進行廟會的研究和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成立銅川耀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制定規劃,建立制度,落實責任。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