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大悲菩萨传》是由河南宝丰书画研究院与香山寺共同整理、200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佛教典籍,以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为核心内容。该碑现存于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内,碑文由唐代道宣口述、宋代蒋之奇撰文、蔡京书丹,记载妙善公主于白雀寺出家、香山证道成为观世音菩萨的本生故事,是汉化观音文化起源的重要文献 [1] [3-5]。
全书收录碑文原貌、释文及书法研究,系统整理蔡京楷书手迹,共4280字。碑文融合佛教传说与历史考证,确立香山寺为观音证道圣地的文化地位,并呈现“严而不拘,逸而不外”的书法风格。书中内容源自香山寺北宋碑刻拓印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包含序言、碑文释读和书法分析等七部分 [3] [6]。该书为研究唐宋佛教观音信仰演变及书法艺术提供了原始文献依据 [2] [4]。
- 书 名
- 香山大悲菩萨传
- 作 者
- 肖红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年2月
- 页 数
- 144 页
- ISBN
- 9787501026074
基本内容与简介
播报编辑
《香奔渗键山大悲盼敬菩萨传碑》(俗称蔡京碑),亦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得道正果史话碑》,是香山寺的镇寺之宝。该碑高2.23兆体旋米,宽1.46米,碑文共计归应才阿4280字,立于宝丰香山寺大阀祝朵悲观音大士塔底券洞内。碑文内容是唐初在长安终南山灵感寺,天神向道宣律师讲述的妙善证道求盼捆成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本生故事,北宋元符年间由蒋之奇润色撰文,宋四大书家之一的蔡京书丹。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历史上尚无蔡京书法专门出版物的空白,使现代人领略到宋代四大书家之一的蔡京“严而不拘,逸而不外,笔法姿媚”的翰墨风采;佐证了平顶山宝丰香山寺为汉化观音文化发祥地,印证了妙善观音菩萨“出家于白雀寺、证道归才迎于香山、灵显于南海”,以及“香山有碑、普陀有寺”的传说,对研究我国佛教史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香山大普门禅寺(简称香山寺)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城东15公里处大、小龙山之间的火珠山之巅,《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历经兵火恋定灾害,除碑上部的碑额及左右角的字迹损伤外,其余部分完好可读。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记载观音证道成佛的重要历史文献,是唐代以来广为流传的妙善观音证道于香山的范本和根据,也是关于大悲观音证道原生地的最权威记载。 [1]
图书目录
播报编辑
序
前言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文
香山大悲菩萨传释文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与蔡京书法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后记
社会影响
播报编辑
《香山大悲菩萨传》的正式出版,佐证了平顶山宝丰香山寺为汉化观音文化发祥地,为确立平顶山宝丰香山寺大悲菩萨证道之圣地、汉化观音文化之源头的地位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依据;印证了妙善观音菩萨“出家于白雀寺、证道于香山、灵显于南海”,以及“香山有碑、普陀有寺”的传说,对研究我国佛教史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向世人集中展示了独特灿烂的汉化观音文化及其发展轨迹,对于全面深入地研究观音历史文化,弘扬和传承观音文化之精华,推进世界佛教界思想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蔡京书法专门出版物早在1987就已经存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