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城長紅棗

鎖定
香城長紅棗,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 
棗莊市店子鎮地處沂蒙山區西南麓,這裏種植紅棗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所產長形紅棗,因個頭大、皮薄、核小、肉質細、含糖高,並有較高的滋補和藥用價值,享有盛名,被譽為“中國長紅棗之鄉”。 [2]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香城長紅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 
中文名
香城長紅棗
產地名稱
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
品質特點
質地脆嫩,汁液極多,味甜微酸
地理標誌
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364號
批准時間
2010年03月25日

香城長紅棗產品特點

香城長紅棗是中國特有的果樹,既可以鮮食又可以制幹。香城長紅棗果白色,質地緻密脆嫩,汁液極多,味甜微酸,口感極佳,果皮耐搓揉,皮紋淺細,光亮美觀。
1、感官特徵:果實呈橢圓形,頂部凹陷,底部呈橢圓形,色澤深紅,皺紋粗淺,富有彈性,肉質肥厚,味甘甜,手握不粘個,無黴爛、漿頭,無不熟果,無病果、蟲果。
2、理化指標:鮮棗總糖含量≥24%,酸≤0.4%,可食率≥93%,含水率≤68%,維生素C含量≥105毫克/100克。 [1] 
香城長紅棗 香城長紅棗

香城長紅棗產地環境

香城長紅棗土壤地貌

香城鎮地勢東部、北部高,南部低。地形為山地、丘陵、平原窪地約各佔三分之一,最高海拔459米,最低海拔131.8米。土壤主要分為4種類型:一是褐壤土(俗稱粗砂土),主要分佈在低山丘陵中上部的嶺坡和陵崗上,土層薄,一般只有25釐米左右,水土易流失;二是淋溶褐土,主要分佈於近山階地及傾斜平地;三是潮土,主要分佈在河流的兩岸,土層較厚,一般有60釐米至100釐米,是本境的高產土壤;四是潮褐土,主要分佈在山腳下的窪地,該土地易旱易澇,是一種低產土壤。土壤pH值呈中性,物理性狀良好,宜耕期長,適種性廣。經過多年的地力培養,有機質含量平均達到1.2%,土壤團粒性能良好。 [1] 

香城長紅棗水文情況

香城鎮屬於南四湖流域,河流主要有滑將河、二道河、大黃河、大沙河、洪洋河等河流13條,均屬季節性間歇河,冬、秋、夏有水,一般春季乾涸。全鎮有中小型水庫13座,大型塘壩及攔蓄工程220多座,濟寧市三大水庫之一的莫亭水庫,蓄水量達900多萬立方米。水資源以淺層地下水為主,水埋深10—50米,量較豐沛。香城鎮地下水資源較為豐沛,地下水位在30—180米,是農業灌溉的主要水源。 [1] 

香城長紅棗氣候情況

香城鎮屬暖温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回暖快;夏季高温多雨,雨量集中,天氣變化異常;秋季天高氣爽,雨量明顯減少,氣温急降,多幹旱,有時陰雨連綿;冬季乾旱,雨雪稀少,多北風。年平均氣温14.1攝氏度,絕對最低氣温—18.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77.1毫米,集中在六、七、八三個月份。全年無霜期205天,日照時數2580小時,全年温差小,光照充足,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是長紅棗的優生地。 [1] 
香城長紅棗 香城長紅棗

香城長紅棗歷史淵源

長紅棗有1300多年的大棗栽培歷史和傳統,早在隋唐時期就有栽培記載。據《博物志》中記載:“隋末,(615—618年)秦瓊東征至東海縣,攜帶棗苗植於此地而來,名為長紅棗”。
山亭長紅棗的栽培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山東省林業志》中還記載:“宋時,山東棗樹栽培已相當盛行。”在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撰寫的《打棗譜》內有長紅棗敍述,表明在山東省棗中的優良品種——長紅棗,在宋代已培育成為比引種原產地果形大、果肉厚、品質佳的生態型主栽品種。據《滕縣誌》記載,宋朝時期當地人就有以棗作為男女訂婚信物的習俗,在結婚典禮時,將棗栗子向新娘身上拋撒,取其諧音,以示“早立子”或“早生子”。
據歷史記載,在明萬曆年間,張居正巡視滕縣,品長紅棗口感甚好,逐撥大量資金鼓勵滕縣發展棗樹。並將滕縣長紅棗上貢皇帝,萬曆讚譽道:滕縣長紅棗可謂天下第一棗,百果之王。《滕縣誌》記載,據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這裏已有“山地之民千樹棗”、“山地之民皆仰食”之景象。明朝租税中規定,每年須交納棗果鈔六十七錠五貫四百二十文。
民國三十年(1941年)版的《滕縣誌》載:“棗梨東山隨地種植,土人購之,轉售江南”。
20世紀50、60年代,當地曾出現“店子的大棗、水泉的梨、徐莊的柿子上滿集”的豐產景象。 [1] 

香城長紅棗生產情況

2009年,香城鎮已建成綠色、有機、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示範區3處,標準化基地達3萬畝,成為山東省最大的綠色、有機大棗生產基地。 [1] 
2011年,店子鎮先後投資2890萬元,大規模開荒種棗,新栽長紅棗和名特棗165萬株,使全鎮棗林面積達6萬畝,成為棗莊市規模最大,品質最優的長紅棗基地。 [2] 

香城長紅棗產品榮譽

香城長紅棗曾獲山東省食品博覽會銀質獎,先後通過了山東省環保站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被農業部農產品安全質量中心認證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連續多次在泰安市農博會、綠博會和新疆農產品交易會上獲得“最暢銷產品”稱號。 [1] 
2009年9月,香城長紅棗在第六屆全國乾果生產與科研進展學術研討上被評為名優產品。 [1]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香城長紅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 
香城長紅棗 香城長紅棗

香城長紅棗地理標誌

香城長紅棗地域保護範圍

香城長紅棗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山東省鄒城市香城鎮。地理座標為東經117°3′45″—117°15′00″,北緯35°20′00″—35°22′30″。 [3] 

香城長紅棗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香城鎮地處山區丘陵,鎮內有大沙河滑將河流經,四季分明,晝夜温差大,光照時間長,沙壤土,pH值呈中性,地下水豐富,環境條件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大棗生長。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①土肥水管理:
(1)成年樹在採後及時施基肥,一般在9月—10月間進行,以欄肥有機肥為主,適當加入速效磷、鉀肥,成年棗樹施有機肥50千克左右,過磷酸鈣1.5千克,或三元複合肥1—2千克,施肥深度約30釐米左右。
香城長紅棗
香城長紅棗(3張)
(2)追肥:幼齡棗樹宜勤施淡肥,在一年生長期中,最好在4月—7月分別追肥4次,以氮肥為主,適當搭配磷鉀肥。結果樹需看樹勢、品種和氣候施肥。一年生幼樹一般在6月中旬每株施入0.1—0.2千克尿素即可。盛果期棗樹全年追肥2—3次(不包括根外追肥),第一次在5月上中旬進行,每株追施尿素0.2—0.3千克;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株追磷酸二氨或氮磷鉀複合肥0.2—0.4千克,促進幼果生長髮育;第三次追肥在7月底至8月初進行,株追尿素或磷酸二氨0.2—0.4千克。除此之外,從5月中旬起至採收前每15天左右,最好噴一次0.3%的磷酸二氫鉀液,以促進坐果和果實發育。棗樹雖較抗旱耐澇,由於花期和幼稚果期值梅雨季節,應注意及時防澇,而7—9月正值棗果膨大成熟期,恰逢持續高温乾旱,故需灌水抗旱,以免大量落果及影響當年的產量和樹勢。一般棗園在旱情嚴重時,應每隔10—15天進行1次灌水,直至旱情結束。
②棗樹整形修剪:棗樹對修剪反應不靈敏,必須做到因勢利導,隨枝造型,修剪時期以冬夏結合為好。
a整形:棗多采用自然開心形。主幹高度50—60釐米時定幹,其時期在種植時或種植後當年生產關係了。通過冬季整枝修剪和夏季摘心等方法,培養各層主枝。
b修剪:以休眠期修剪為主,方法因樹齡而異。
(1)盛果期樹。保留各級骨幹枝的延長枝,疏剪細弱枝、過密枝,短截有生長空間的健壯枝,達到維持樹勢健壯,保持通風透光的目的。對結果基枝羣的更新,宜先養後去,在將進入衰期結果基的下部或附近培養1條新棗頭,2年後以新換舊。此方法適用樹冠較稀疏的部位,也可以先去後養,即對衰老期的結果基枝先重截,使用權附近隱芽受刺激後萌生新棗頭。
(2)老樹的更新復壯。對衰老程度較輕的樹,疏截枝羣,較完整的枝羣疏截1/3—1/2,已殘缺的枝羣從基部疏除或保留2—3個棗果疏截。對衰老程度較重的樹,採用回縮骨幹枝的方法,疏截長度不超過原長的1/3—1/2。回縮剪口直徑不超過3—5釐米,剪口下須留出向上的健壯芽或棗股。生長期修剪主要是除去無用的和過多的棗頭,在5—7月間抹芽、疏枝和摘心。
③提高棗樹坐果率:開甲:棗樹開甲又叫環狀剝皮,目的在於阻止地上部分製造的養分向根部運輸,提高坐果率。開甲時間根據不同品種習性而稍有不同。一般落花重、頭蓬花坐果難的品種,開甲的最佳時間在盛花初期,此時開甲可有效促進頭蓬花結果。落果重的品種應在盛花後開甲。開甲的部位可在距地面25釐米處進行,以後逐年開甲高度上移。開甲即環剝的寬度以0.5釐米左右為好。開甲時切口要平滑,以不傷木質部,只剝下韌皮層,留下形成層為度。環剝的傷口必須連接成閉合的環形,否則效果不佳。控制樹勢:棗樹幼樹易旺長,一般當年栽苗生長量就很大。旺長對整個樹體擴冠成形十分有益,但也同時影響了坐果率,致使幼旺樹在1—2年內產量很低,所以在生產上要加以控制。對坐果率低的強旺樹,可採取長放和拉枝等措施,對提高坐果率效果較好。其次還可採取控制肥水以及噴施多效唑等技術措施來提高坐果率。
④病蟲害防治:病蟲害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應根據預測預報及時防治。主要防治棗粘蟲、棗尺蠖、棗鏽病、棗瘋病、棗瓔紋等不得使用國家禁用農藥。
4、產品收穫:9月中旬,當棗果呈紫紅色或深紅色達完熟後採用震落法採收。用烘乾法或晾曬法制幹,使棗果含水率達20%以下,即為成品棗。
5、生產記錄要求。香城長紅棗收購單位應建立健全進貨、質量分級、產品質量檢測、生產加工、銷售等生產記錄。記錄應長期保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