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首都體育學院

鎖定
首都體育學院(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是北京市屬體育類普通本科院校,為亞洲大學生體育聯合會教育發展中心、教育部國家漢辦漢語國際推廣武術培訓與研究基地、教育部學生體育協會對外交流與培訓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培訓基地。
首都體育學院創建於1956年,原名北京體育學校。1960年,改建為北京體育師範學院。1962年,併入北京師範學院。1979年,恢復北京體育師範學院。2000年,更名為首都體育學院。2020年,依據北京市屬公辦高校分類發展方案,被確定為“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截至2023年1月,學校有薊門校區、知春路校區和鳳凰嶺校區3個校區,佔地面積380畝;設有9個教學單位,開設本科專業15個;設立“青少年身體功能訓練”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有各類在校生總人數5000餘人,專任教師386人。 [17] 
中文名
首都體育學院
外文名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簡    稱
首體院(CUPES)
創辦時間
1956年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體育類
學校特色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2023年6月) [21] 
主管部門
北京市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何明
校長:張霞 [3] 
本科專業
15個 [17] 
碩士點
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博士點
1(聯合培養)
博士後
科研工作站1個
院系設置
9個教學單位
校    訓
以挑戰者精神拼搏創新
校    歌
《挑戰者之歌》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11號
院校代碼
10029
主要獎項
首都文明單位(2001年)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2009年)
知名校友
李炳淵

首都體育學院辦學歷史

  • 北京體育學校
1956年7月,北京體育學校創建,受國家體委和北京市體委雙重領導,校舍建在先農壇體育場。
1958年5月,北京體育學校遷到北京市海淀區校址。
1960年3月,經市政府批准,在北京體育學校的基礎上成立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制有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中專科、三年制預科。
1962年,教育戰線實行院系調整,同年9月學院併入北京師範學院的體育系。
1979年2月,從北京師範學院分出,恢復“北京體育師範學院”。 [2] 
1979年2月,北京體育師範學院覆校。
  • 首都體育學院
2000年5月,為適應首都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首都體育學院。 [1] 
2009年,學院成為首批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
首都體育學院
首都體育學院(1張)
2011年,學院獲得“體育學”與“心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012年,學院通過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審核,開始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
2014年,學校新增了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2018年,學校獲批北京市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20年2月,國際奧委會正式批覆同意學校設立“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並納入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研究機構名錄。12月,學校入選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 [12] 
2021年4月16日,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與首都體育學院宣佈共建北京國安首體院女子足球隊。 [4]  5月13日,首都體育學院冰雪運動學院成立。 [15] 
2023年3月,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正式成立“奧林匹克女性發展基金”。該基金共計人民幣50萬元,將作為國際奧委會“婦女與體育獎”遺產項目執行。 [18] 
首都體育學院 首都體育學院

首都體育學院辦校條件

首都體育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月,學校設有9個教學單位,開設本科專業15個。 [17] 
專業設置
學院
專業
管理與傳播學院
新聞學
公共事業管理
體育經濟與管理
運動科學與健康學院
運動人體科學
運動康復
休閒與社會體育學院
休閒體育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體育旅遊
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體育教育
運動訓練
體能訓練
武術與表演學院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舞蹈表演 [7] 

首都體育學院師資力量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5張)
截至2023年1月,學校有在編教職工總數554人,專任教師386人,教師中高級職稱189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364人,博士生導師37人,碩士生導師116人。學校擁有一批教學科研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以及高水平專業人才,包括國家級海外人才項目專家特聘教授、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全國優秀教師、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冰雪科學家等21人,外籍高層次人才資助計劃人選、北京“高創計劃”人選、北京項目專家特聘教授、百千萬工程市級人選、長城學者、教學(青年)名師、國家體育總局百人計劃人選等30人,北京市創新團隊20個,國際級運動健將21人、國際級裁判38人,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名譽教授、客座教授45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北京市優秀本科育人團隊3個。 [17] 
類別
名單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鍾秉樞
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
體育教師核心教學技能培養團隊(2021年,尹軍) [10] 
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名稱
負責人
立項時間
田徑教學團隊
2008
籃球教學團隊
2009
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名稱
負責人
立項時間
運動生物化學教學團隊
2010
田徑教學團隊
2008
籃球教學團隊
2007
運動競賽與訓練學教學團隊
2009 [6] 
北京市教學名師
姓名
立項時間
姓名
立項時間
李相如
2011
李建臣
2012
2014
2013
2010
顏天民
2015 [6] 
優秀教師
姓名
立項時間
類別
1995
北京市優秀教師
王文生
2004
北京市優秀教師
李京誠
2006
北京市優秀教師
魏利婕
2009
北京市優秀教師
茹秀英
2013
北京市優秀教師
茹秀英
2014
全國優秀教師 [6] 

首都體育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專業為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5個北京市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1個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北京市百名品牌專業,1個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市級精品課程4門;獲得北京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3個,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5] 
截至2023年1月,學校擁有大學生體育館、游泳館、田徑館、滑冰館等14個體育場館共計6.3萬平米;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體育經濟與管理、運動人體科學、休閒體育、新聞學、舞蹈表演等9個專業為國家一流專業,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等2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運動康復、體能訓練、公共事業管理等3個專業為北京市一流專業。除體育旅遊、冰雪運動、電子運動競技與管理等3個新建專業外,其他12個專業全部入選國家“雙萬計劃”。擁有國家精品課程2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國家級規劃教材20部,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有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應用示範基地1個。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體育經濟與管理、體育教育、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人體科學、休閒體育、新聞學、舞蹈表演
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體育教育
北京市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
運動人體科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等
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運動康復、體能訓練、公共事業管理
北京市百名品牌專業
體育教育、運動人體科學
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
體育教育、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北京老年醫院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老年醫院臨牀技能綜合培訓中心 [5]  [7]  [14]  [20]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
田徑、籃球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田徑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社區體育 [13] 
北京市級精品課程
運動競賽學、學校體育學、武術等 [7] 
  • 教學成果
2020年,學校《體育經濟學》課件獲批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重點課件,《人體解剖學》獲批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一般課件,《冬季奧運項目報道手冊》、《籃球運動技術教學雙語教程》獲批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一般教材。 [7] 
截至2023年1月,學校有3部教材榮獲首批國家級教材獎。北京市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15項、優質課程15門、優質教材、課件15項。市級成果或獲獎60餘項,包括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6項。 [5] 
教學成果
名稱
獲獎類別
《田徑――專升本》(教材)
2005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首都體育學院學科建設

校園活動
校園活動(2張)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3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1個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人才培養項目,與福建師範大學聯合培養體育學博士研究生。 [5] 
截至2023年1月,學校設立“青少年身體功能訓練”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其中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和運動人體科學等3個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5] 
類別
名稱
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
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
體育學
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
青少年身體運動功能訓練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體育學、心理學 [5]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應用心理學、運動康復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體育、新聞與傳播 [19] 

首都體育學院學術研究

首都體育學院研創平台

截至2021年1月,學校設有15個省部級研究平台以及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有6個特色科研團隊,其中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基地,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級優秀學術創新團隊。 [5] 
截至2023年1月,學校擁有體醫工精準組學實驗室、運動心理與腦科學創新中心、心肺功能與運動康復實驗室、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運動營養與恢復實驗室、體育人工智能實驗室、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實驗室、運動機能服裝研究中心、5G+4K超高清演播中心等1.4萬平米集中教學科研平台。設有國家體育總局運動能力評價與研究重點實驗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產業研究基地、北京市運動機能評定與技術分析重點實驗室、京津冀體育健身休閒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市體育賽事管理與營銷研究基地等17個省部級科研平台。 [5] 
類別
名稱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運動能力評價與研究綜合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基地
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運動機能評定與技術分析重點實驗室、腦科學與運動實驗室 [7] 
北京市級優秀學術創新團隊:
名稱
立項時間
振動力量訓練團隊
2009年
《落實中央7號文件》團隊
2010年

首都體育學院科研競技

  • 科研成果
2020年,學校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獲批—“科技冬奧”專項項目(冰雪運動推廣普及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及示範),“主動健康與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台關鍵技術的研究),獲批科研經費總額4400萬元。 [11] 
截至2023年1月,近年來,學校主持《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台關鍵技術的研究》《冰雪運動推廣普及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及示範》《冬奧會奧林匹克數字博物館呈現與傳播技術研究及應用示範》《國家科學健身知識圖譜庫和推薦系統平台研究》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中國足球事業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助力國家發展戰略研究》等國家社科重大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30餘項,其他省部級項目近百項;2項成果獲得國家級科研獎,4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研獎,申請或授權專利90餘項。 [5] 
部分科研獲獎
名稱
類別
北京奧運文化遺產保護性開發研究
教育部第八屆高校科研優秀成果著作論文成果二等獎
卷首看時局:中國學校體育時局分析
教育部第八屆高校科研優秀成果著作論文成果二等獎
新一輪《奧運爭光計劃綱要》研製及配套政策研究
2014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國際競技體育體系和青少年運動員文化教育研究
2014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制度變遷、城市遴選、市場開發—我國綜合性體育賽事改革研究
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9] 
  • 競技成績
截至2021年1月,學校在“十三五”期間,學校學生參加省級以上競賽530場,其中在世錦賽、世界盃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國際重大比賽中獲得第一名16人次,在亞運會、亞洲錦標賽、亞洲大學生錦標賽等亞洲重大比賽中獲得第一名7人次;獲得全國性比賽第一名902人次,其中在全運會、全國錦標賽、全國職業聯賽等全國重大比賽中獲得第一名194人次。培養運動健將26人,培養一級運動員56人。 [5] 

首都體育學院體育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9月,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53.8萬冊,生均紙質圖書112.63冊,新增紙質圖書21000冊;有電子圖書1010383冊,電子期刊77540冊,學位論文172042冊,音視頻3153075小時。全年圖書流通量13677本次,電子資源訪問量4290563次,電子資源下載量624216次。引進中國知網、超星數字圖書館、Ebosco等中外文數據庫41個。 [7] 
  • 體育期刊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報)是經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審批,由首都體育學院主辦的、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體育類學術刊物,學報為雙月刊,單月中旬出版,學報是北京大學核心期刊收錄期刊;學報2013年成為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擴展版),2012年成為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學報加入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加拿大)國際體育文獻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
《體育教學》雜誌是由首都體育學院主辦、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協辦,以全國大中小學體育工作者為主要對象的科普性期刊。 [5]  [8] 

首都體育學院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月,學校與全球3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係,其中與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簽署的學術與科學合作總協議被納入第七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成果清單。舉辦一帶一路國家駐華大使體育論壇,亞洲大學生體育聯合會教育發展中心、教育部國家漢辦漢語國際推廣武術培訓與研究基地、教育部學生體育協會對外交流與培訓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培訓基地、“北京2022”北京市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工作小組辦公室秘書處落户學校。 [5] 

首都體育學院文化傳統

首都體育學院形象標識

  • 校徽
校徽 校徽
學校主標識運用中國漢字“首”的字形結構,“首”字意為第一,寓意着超越和領先,是體育精神和學校爭創一流的精煉表達。“首”字上方似綿延萬里的長城,代表首都的視覺特徵,體現了學校獨特的地理位置,下方如一條條無限延伸的跑道,體現了學校的學科特色。
主標識色彩運用奧運五環的色彩,象徵着在藍色天空的輝映下,學校弘揚體育精神、傳播體育文化的精神追求。 [2]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白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橫向的學校標識和中英文全稱標準字的規範組合。 [2] 

首都體育學院精神文化

  • 校訓
以挑戰者精神拼搏創新 [2] 
校訓 校訓
  • 校歌
《挑戰者之歌》 [2] 

首都體育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王泳
黨委常委、副院長
副校長
謝軍

首都體育學院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獲獎單位
獎項名稱
2022年4月19日
首都體育學院武術與表演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冬奧志願服務團隊
被授予“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市先進集體”稱號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