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

鎖定
1977年,首都醫科大學(時為北京第二醫學院)恢復高等醫學教育當年即着手啓動研究生教育。經教育部批准,首都醫科大學於1979年9月招收了第一屆碩士研究生,共50人,標誌着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的開始。1985年招收了第一屆博士生 [3]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本着“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強校之路”的學校理念,立足首都、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努力培養適應新時代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高層次醫學人才,為中國醫學學科建設和醫學事業的發展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3] 
中文名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
外文名
Graduate Schoo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簡    稱
首醫研究生院
創辦時間
1979年9月1日 [5]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醫科大學研究生院
主管部門
首都醫科大學
專職院士數
7人 [1] 
碩士點
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按照二級、三級學科統計,有7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所有醫學及醫學相關學科的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1] 
博士點
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按照二級、三級學科統計,有5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具有所有醫學及醫學相關學科的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1] 
博士後
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24年) [1] 
國家重點學科
8個(2024年) [1] 
院系設置
35個 [4]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簡述

首都醫科大學階平樓雪景 首都醫科大學階平樓雪景
截至2024年,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有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按照二級、三級學科統計,有5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7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所有醫學及醫學相關學科的碩士、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有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現有全日制研究生7345人。 [1]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師資力量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科研樓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科研樓
截至2024年,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有教師7266人,其中有院士7人;教授1176人,副教授1889人;博士生導師1281人,碩士生導師1793人,其中許多專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批風華正茂、才華橫溢的中青年學術骨幹也形成後起之勢,有利地推動各學科的發展。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歷任部分工作人員:
李麗俐 科技處副處長負責研究生進修生工作 1978年~1980年,研究生進修生部主任 1981年~1982年,研究生部主任 1982年~1984年
孫英玉 研究生進修生部副主任 1981年~1982年
郭宏偉 工作人員 1982年~1985年
董紋仙 工作人員,研究生培養等工作 1980年~1991年
呂兆豐教授 院長, 陳改清教授 常務副院長兼學位辦公室主任 2003年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下設招生辦公室、培養辦公室、學位辦公室、學科辦公室、學生辦公室(研究生思想工作部)、綜合辦公室 [2] 
“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1999年 教育部 “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1999年 教育部
1999年在教育部開展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表彰活動”中,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部被評為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3] 
近些年來,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不斷刷新辦學理念,大力推進研究生教育信息化、智能化與規範化管理,並不斷刷新辦學理念,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在研究生招收、培養、學位、思想教育、教育宣傳、管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首都醫科大學優良的工作風格和管理特色。面對首都醫科大學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醫科大學奮鬥目標,研究生院將不辱使命,進一步刷新辦學理念,大膽創新,全面提升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為振興首醫、發展北京、服務全國做出新的貢獻。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培養單位

研究生培養單位名稱(發佈時間:2019-06-05)
1
基礎醫學院
2
藥學院
3
公共衞生學院
4
護理學院
5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6
中醫藥學院
7
醫學人文學院
8
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
9
馬克思主義學院
10
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
11
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
12
宣武醫院(第一臨牀醫學院)
13
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第二臨牀醫學院)
14
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第三臨牀醫學院)
15
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第四臨牀醫學院)
16
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第五臨牀醫學院)
17
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第六臨牀醫學院)
18
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第七臨牀醫學院)
19
附屬復興醫院(第八臨牀醫學院)
20
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第九臨牀醫學院)
21
附屬北京胸科醫院(第十臨牀醫學院)
22
三博腦科醫院(第十一臨牀醫學院)
23
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第十二臨牀醫學院)
24
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兒科醫學院)
25
附屬北京口腔醫院(口腔醫學院)
26
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衞生學院)
27
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婦產醫學院)
28
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中醫藥臨牀醫學院)
29
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腫瘤醫學院)
30
附屬北京康復醫院(北京康復醫學院)
31
附屬北京潞河醫院(潞河臨牀醫學院)
32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康復醫學院)
33
中日友好醫院(中日友好臨牀醫學院)
34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防醫學教學基地)
35
北京神經外科研究所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發展歷程

1979級研究生畢業合影 1979級研究生畢業合影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始於1977年 [3]  ,1979年 [3]  正式招收研究生。當時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為研究生進修生部,隸屬於學校科研處。
1982年研究生進修生部從科研處獨立出來,更名為研究生部。在研究生部發展階段,特別是1995年以後,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招生規模顯著增加,博士、碩士授權學科建設成績顯著,同時為北京,乃至全國醫療、衞生、教學及科研事業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研究生。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着中國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規模大幅度擴大,學校為了加快研究生教育發展,校黨委常委會於2003年3月18日研究決定,以原研究生部為基礎,成立研究生院。從此,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進入一個嶄新時代。至2015年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已超過4000 人。學校大力推進學科建設,建立了臨牀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基礎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等醫學相關的主要一級學科博士點和所有與醫學相關的專業學位授權點,國家重點學科數在全國醫科院校位居前列,建立了大批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家臨牀重點專科等,在本專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醫學教育改革當中發揮了引領作用。具備了建設一流醫科大學的基礎與基本實力 [3] 
為適應醫改對高層次臨牀醫學人才的培養需求,在“十二五”期間,學校率先實施了臨牀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相銜接的改革,充分發揮自建校之初即具有突出的臨牀資源優勢,整合當時21所附屬醫院的學科優勢,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臨牀應用人才成功探索出一條學位教育與畢業後醫學教育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培養內涵和政策體系合理銜接的成功道路,在全國起到較好的示範和推動作用,成為 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啓動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等重大醫學教育改革的前奏。 [3] 
“十三五”以來,學校在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戰略目標指引下,以建設健康中國、健康北京為已任,提出了建設高水平研究型醫科大學的戰略目標,將學校的建設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學校的學科水平進一步提升,臨牀醫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免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總論等7個學科進入全球 ESI前1%行列,其中臨牀醫學進入ESI前1‰水平。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實施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當中,臨牀醫學和護理學進入A類學科行列。 [3] 
在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下,學校努力倡導積極進取的校園文化,激勵全校師生增強自信、超越自我、追求一流。學校通過強有力的人才引進政策大力引進具有優秀教育背景和學術業績的年輕教師,其中包括“傑青”“優青”“千人計劃”等傑出人才,學校的師資隊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同時,學校強化導師遴選和滾動管理等激勵政策,推動師資隊伍水平的提升;通過強化學術氛圍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研究生科研創新水平;通過以崗位勝任力培養為導向強化臨牀培訓和出口把控,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臨牀實踐水平,學科建設和各類人才培養跨入一個新的階段。
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被列為北京市高精尖學科。以市教委專項學科建設經費作為支撐,各學科着力強化學科的交叉融合和交流合作,進一步夯實平台條件,提升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水平,努力向世界一流學科邁進。截至2019年公佈的ESI排名顯示,首都醫科大學在全球的總體排名為628位,較上一期前進6名,在中國大陸入圍的320個機構中排名第32位,在中國大陸獨立設置醫科院所入圍榜單的51個機構中排在第2位。同時各學科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臨牀醫學保持位居前千分之一行列,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與病理學進入前5%行列。 [3] 
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不斷髮展壯大。光輝的發展足跡凝聚着各級領導的關懷,凝聚着廣大師生的支持與厚愛,也藴涵着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的辛勤耕耘。“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正是一代又一代研究生管理人員對研究生教育的無私奉獻、團結協作、開拓創新與發揚光大,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才得以蓬勃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