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饒簡

鎖定
饒簡(1895—1966),家名思文,字斐野,廣東梅縣鬆口鎮人,為饒實甫三子。 [1]  饒簡是愛國華僑、教育家、鬆口籍同盟會會員,饒簡出生於梅縣鬆口“荔香園”,1907年饒簡前往檳城讀書,受革命思想影響1910年加入了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饒簡跟隨時中中學校長饒芙裳返國,後就讀於廣東政法專科學校,畢業後往印尼經商。1920年返鬆口家鄉,曾任梅縣教育局長,中年後再往印尼棉蘭經商。他熱心華文教育,復辦中華小學,倡辦蘇東中學。晚年定居台灣,1966年在台灣去世。 [2] 
中文名
饒簡
別    名
饒思文
籍    貫
廣東梅縣鬆口鎮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畢業院校
廣東政法專科學校

饒簡人物經歷

饒簡,少年時隨父兄赴南洋,就讀於馬來西亞檳城時中學校,受時任《光華日報》筆政(報刊編輯中撰寫重要評論的人)的戴季陶影響,接受反清革命思想。1910年在檳城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跟隨時中學校校長饒芙裳(鬆口鎮鄉賢,饒實甫曾鼎力支持其辦學)返國。後就讀於廣東政法專科學校,畢業後往印尼經商。1920年返回鬆口家鄉,曾任梅縣教育局局長,教書育人,桃李芬芳。中年後在印尼棉蘭經商,兼任國民黨日裏支部常委,承辦《新中華報》。他熱心華文教育,復辦中華小學,倡辦蘇東中學。1948年,他回到家鄉鬆口,在元宵節的時候舉辦了一場升燈會,當時鬆口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到荔香園。晚年定居台灣,1966年在台灣去世。如今他的後人居住在中國武漢、台灣以及美國、印尼等地。 [1] 

饒簡主要貢獻

饒簡在任梅縣教育局長期間,大力幫助家鄉興辦學校,推進教育事業發展。據饒簡哥哥饒思良之孫饒仕森回憶及查閲相關的僑批,當時銅琶村的私塾(新中國成立後的幼兒園)就設在“荔香園”,村中幼兒得以讀書識字。 [2] 

饒簡家世背景

父親:饒實甫 [1] 
母親:陳氏 [1] 
哥哥:饒思明、饒思良 [1] 
弟弟:饒思玖、饒思學 [1] 
兒子:饒允吉、饒迪吉 [3] 
女兒:饒惠貞、饒潤貞 [3] 
外孫:饒培棠 [1] 
饒簡的大兒子饒允吉的妻子在1947年帶着三個兒子從印尼回到荔香園居住,饒允吉也在1949年回來荔香園居住了半年,當時還帶回來家鄉少見的留聲機,1950年他跟妻兒一起回印尼。饒簡兩個女兒饒惠貞、饒潤貞。饒惠貞小時候隨母親曾經在荔香園生活,她嫁給梅縣隆文鎮的一户華僑家後隨夫家去了印尼。饒簡的外孫、饒潤貞的兒子饒培棠1945年出生,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從事科技工作。他1953—1958年在荔香園居住,1958年才到武漢他母親饒潤貞那裏讀書。他眷戀故鄉老屋,曾多次回荔香園。 [1]  [3] 

饒簡人物故居

“荔香園”是饒簡的故居,它獨具客家建築特色,也體現客家人漂洋海外、報效桑梓的情懷。饒簡的父親饒實甫是馬來西亞有名望的僑賢。饒實甫回鄉後修整祖祠、興建房屋,新建的房子有廳堂、書房和小花園,面積約3000平方米;園中種了數棵荔枝樹,環境清靜幽雅,因此把它命名為“荔香園”。而饒實甫的第三個兒子饒簡(原名饒思文)就出生在“荔香園”,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