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饒欽止

鎖定
饒欽止(1900年2月22日—1998年3月28日),藻類學家,湖泊學家。我國藻類學的奠基者之一,主要從事淡水藻類的分類、生態分佈和地理分佈的研究,編寫有《中國鞘藻目專志》和《中國淡水藻志·雙星藻科》專著。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藻類學人才。還致力於利用湖泊、水庫等水體中的天然食料放養魚類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績。
中文名
饒欽止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0年2月22日
逝世日期
1998年3月28日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主要成就
我國藻類學的奠基者之一
出生地
四川省重慶市
代表作品
《中國淡水藻志·雙星藻科》

饒欽止人物簡介

饒欽止(1900—1998),藻類學家,湖泊學家。我國藻類學的奠基者之一,主要從事淡水藻類的分類、生態分佈和地理分佈的研究,編寫有《中國鞘藻目專志》和《中國淡水藻志·雙星藻科》專著。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藻類學人才。還致力於利用湖泊、水庫等水體中的天然食料放養魚類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績。

饒欽止人物簡歷

1900年2月22日 出生於四川省重慶市。
1920年 畢業於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博物學系。
1922年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科生物學系,獲學士學位,留校任助教,兼任講師。
1931年 任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副教授。
1932—1935年 在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植物學系學習,先後獲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1935年 先後在美國西海岸的華盛頓大學海洋實驗室、哈普肯海洋工作站、斯克裏普斯海洋研究所以及夏威夷大學海洋研究室從事藻類研究。
1936—1941年 任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1941一1950年 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1950—1989年 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1961年起,兼任副所長。
1989年12月 退休。
1998年3月28日10時45分在武漢與世長辭,享年98歲。

饒欽止生平簡介

饒欽止 饒欽止
饒欽止,1900年2月22日出生於四川重慶市一書畫世家。祖父饒其寅(號亮甫)和父親饒昌朝(號颿山)都是當地著名山水畫家和書畫收藏家。他在童年時,每當他父親作畫,他總是聚精會神地站在旁邊替父親磨墨牽紙,耳濡目染,使他熱愛繪畫,很想將來也像父親那樣成為畫家。但是,父親卻鼓勵他本着“鍥而不捨”的精神學習科學,走科學救國的道路。他對父親的教導總是遵從的,於是他樹立了從事科研工作的志向,繪畫卻成了他業餘的愛好。
饒欽止於1912年畢業於重慶第一高等小學堂;1916年畢業於重慶巴縣中學;1920年畢業於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博物學系,在校期間,對植物學很感興趣,曾多次到峨眉、青城等山區去採集標本;1922年畢業於國立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科生物學系,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助教,繼任講師,1931年晉升為副教授。
1932年,得到親友們的資助,自費去美國密執安大學植物學系進修,在W.H.泰勒(Taylor)教授的指導下,以攻讀藻類學為主同時選修與藻類分類工作有關的植物形態學、植物細胞學、湖泊學等課程,於1933年和1935年先後獲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在校期間,連續三年被評選為榮譽學生並獲得獎勵優秀學生的“大學獎金”;被推選為Phi Bata Kappa,Sigma Xi和Phi Sigma三個科學榮譽學會會員,並被授予獎狀和金鑰匙獎章。這是美國大學給予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的最高榮譽。在這三年暑假中,他都去美國東海岸的林穴(Woods Hole)海洋研究室,每天花四小時擔任泰勒教授的研究助手,在工作中,增長了不少研究海藻的經驗並發現一些新的種類。
1935年獲美國洛克菲勒基金委員會的生物科學研究博士後獎學金,先後在美國西海岸的華盛頓大學海洋實驗室、哈普肯海洋工作站、斯克裏普斯海洋研究所夏威夷大學海洋實驗室從事海水和淡水藻類的研究。
1936年秋,饒欽止沒有留戀在美國的優越科研條件和生活待遇,懷着為祖國藻類學拓荒的豪情,毅然回到祖國,到南京任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籌建藻類研究室。不料,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不斷南侵。饒欽止只得匆忙地提着一架顯微鏡隨同動植物研究所工作人員西遷,經漢口、長沙、南嶽到廣西陽朔設臨時工作站工作。1938年,動植物研究所遷到四川北碚,饒欽止晉升為研究員。
1941年,動植物研究所分為動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饒欽止到植物研究所工作。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隨所遷到上海。饒欽止在此度過了比較安定的五年科研生活,同時,還在復旦大學和上海水產學院兼課,教授植物形態學和藻類學課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1961年起任副所長,1982年任學術委員會顧問,1989年12月退休。
60多年來,饒欽止都積極從事學會活動:1922年即參加新成立的中國古生物學會,此後,先後參加中國植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藻類學會、湖北省植物學會,併為後三個學會創始人之一,曾任這些學會的理事、理事長或名譽理事長。他還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孢子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一至三屆的副主編,《植物分類學報》、《水生生物學集刊》和《海洋與湖沼》等刊物的編委、主編或名譽主編。1988年被選為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榮譽委員,湖北省科技美術研究會名譽理事長。
自1955年以來,歷任武漢市第二屆人大代表,湖北省第三和第四屆政協常委,第五和第六屆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饒欽止學術奠基

藻類學奠基者
饒欽止於1928年即開始從事科研工作。當時,他採用淡水藻類作為研究材料,進行細胞學的研究,並廣泛採集淡水藻類的標本以積累研究材料。在那時,國內尚無人從事這類藻類的分類研究工作,北京各圖書館中也無這類植物的參考文獻。他感到,淡水藻類在植物界演化過程的初級階段中和在維護水體生態平衡、淨化水質上能發揮重要作用,其種類繁多,分佈又廣,竟無人問津,因而引起他到國外去學習藻類學並收集有關參考文獻的願望。
1932年,饒欽止隨身帶着歷年採集的淡水藻類標本,自費到美國學習。他利用學校和導師泰勒教授收藏的文獻,夜以繼日地對他帶去的標本進行研究,特別側重於鞘藻目(Oedogoniales)和雙星藻科(Zygnemataceae)物種的探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採自中國的新鞘藻”。在校三年(1932—1935)中,共發表包括中國和美國藻類分類研究的論文11篇,包括他的博士論文“中國淡水藻類之研究一,四川之雙星藻科”。該文系統地記載此科植物6屬,75種和1變種,有40種和1變種是在這一地區發現的新種類,特別是他根據自己研究的結果,為此類藻類創立了明確的分類基礎和分類系統。曾廣泛地為後來研究這類藻類的工作者所引用,被公認是此科藻類文獻的經典著作。

饒欽止研究成果

抗日戰爭時期的艱苦日子裏,饒欽止同跟隨他一道工作的青年,也始終沒有停止藻類研究工作。特別是在四川北碚暫居的幾年中,不但積累了大量的藻類標本,更取得了一些很有意義的研究成果。值得簡略介紹的有:
(一)1937年在行經湖南時,到南嶽山區對藻類進行分類和生態分佈的研究。除根據山區的各種自然條件,對當地的水生和氣生藻類的生態分佈作了概述外,並對採得300餘種藻類作了系統的記載和討論。在這些藻類中,發現了一新屬,命名為擬細鏈藻屬(Leptocinopsis),新種52,新變種10和新變型11,還有許多是我國或東亞的新記錄。
(二)在嘉陵江流經北碚的一段河道中,有從江岸伸到江心、地形複雜的廣大石灰岩河牀,當地人稱它為“”。在每年冬季枯水月份時,“碚”的部份岩石露出江面;在夏季洪水月份則全部淹沒在深水急流中成為險灘。饒欽止在北碚7年中,對這一特殊生境上生長的藻類特別重視。每年在江水下落後,他都常常到“碚”上去對着生在岩石各部位和浮生在“碚”上水坑中的藻類進行仔細的觀察和採集,某些種類還採回在實驗室中做長期的培養和研究,終於發現不少出人意料的特殊藻類。主要的有:
(1)冬季江水下落後,在仍經常受到波浪衝刷的“碚”的陰窪部分,他發現以假根着生在岩石陰面的一種盤形綠藻。經過兩年對它的植物體的形態構造、細胞特徵、生殖方法以及生長過程的仔細研究,命名為草綠空盤藻(Coelodiscus prasinus Jao),認為它不但是一新屬和新種,而且是一新科,命名為空盤藻科(Coelodiscaceae Jao),於1941年發表於《Sinensia》上。
1947年,饒欽止又從貴州湄潭一小河急流中的岩石上,發現此新屬的另一新種,依照它的形態,命名為泡狀空盤藻(C.bullatus Jao)。此種分佈很廣,曾在北京、西雙版納、長江三峽等地急流中的岩石上採到過。
(2)在“碚”上,還發現兩種褐藻和四種紅藻。其中,很值得重視的是屬於褐藻的一新種河生黑頂藻(Sphacelaria fluviatilis Jao)和屬於紅藻的一新變種美舌藻狹形變種(Caloglossa leprieuriivar.angusta Jao)。黑頂藻屬在褐藻門分類系統中是一較高級的屬,不但種類多,分佈也很廣;但以往未見淡水種類的報道。後來河生黑頂藻先後於1975年R.湯普森(Tompson)和1978年P.蒂帕諾(Timpano)在美國密執安州的吉爾湖(Gull Lake)中發現。至於美舌藻這種紅藻,雖有生長在熱帶山溪中的記錄,但絕大多數藻類文獻中都確認它是生長在河口半鹹水中的藻類。這兩種藻類,特別是前者,不可能是在近代從海洋中傳播到遠離海洋的淡水水體中去的。饒欽止根據古生物學家A.W.葛利普(Grabau)在他的名著《中國地質史(Stratigraphy of China)》中明確畫出四川地區在二疊紀中期是古海的記載,提出了上述兩種藻類很可能是這古海經過多年滄桑鉅變後遺留下來的“活化石”的新見解。
(3)在“碚”上幾個大水坑的壁上和坑中生長的絲狀藻類的植物體上,都附生着一種新奇的綠藻,它充分成長的植物體為形態不規則的膠囊,囊壁由類似四孢藻屬(Tetraspora)植物細胞排列那樣的一層細胞分佈在膠被中組成。由於它在形態、構造上都很特殊,饒欽止因而認為它是一新屬,定名為皺囊藻屬(Oncosaccus),其模式種為擬四孢形皺囊藻(O.tetrasporoides Jao)。
(4)以“碚”上着生的藻類為主,對北碚這段嘉陵江中的藻類進行了羣落及其生境的研究。認為可分為7個着生藻類羣落,這些羣落中,有4個種是新種。
(三)1945年植物研究所復員到上海的所址是接收日本建立的上海自然博物館。使饒欽止感到很意外的是,在接收的圖書、標本中,有不少是日軍從南京動植物研究所掠奪去的圖書和標本,現又物歸原主,這使他增添了不少可供研究和參考的資料而感到十分欣慰!從此,他專心致志地進行了五年(1945—1949)的研究工作。為了給編寫藻類植物誌和為一些門類的藻類建立更符合自然規律的分類基礎和分類系統,他寫了大量的筆記。此外,還完成了16篇論文。有5篇報導1938年在廣西採得的綠藻,包括雙星藻科、鞘藻科、原球藻目、絲藻目、管藻目管枝藻目鼓藻科植物322種,其中新命名的多達82種。這表示廣西的藻類在種類上有它的特點。更值得注意的是:地域性強的鼓藻科植物有不少是以往在印度馬來亞地區(Indo-Malayan Region)報導過的種類,這顯示廣西的藻類在地理分佈上應屬於印度馬來亞區;在廣西的鼓藻中有10個種和38個新變種的模式種都是印度馬來亞地區原產的,顯示出廣西的藻類與印度馬來亞的種類有密切的親緣關係。
(四)1952年2月,鑑於水生生物研究所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從事內陸水體生產力的研究,饒欽止中斷了他多年醉心的藻類分類研究工作,轉而應用他掌握的豐富的湖泊學知識,培訓一批青年工作人員組成湖泊調查隊,一同到湖北去進行合理利用淺水湖泊的天然放養條件的湖泊調查,經過10個月的努力,完成了黃岡、孝感和荊州3個專區的591個湖泊的調查工作。通過調查,對各個湖泊的概貌、環境條件、主要生物種類、特別是浮游生物和魚類等各方面情況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他們根據各種放養魚類的天然食料,參照其它與放養有關的條件,擬定出各個湖泊在一畝水中的放養量、放養魚類的種類及其放養量以及應如何處理的意見,為水生生物研究所開創這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基礎,也為水產養殖事業做出了貢獻。
在這一調查的基礎上,由饒欽止主編寫成《湖泊調查基本知識》一書,於1956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在饒欽止所撰寫的“放養標準”這章裏,他強調湖泊的放養不可只顧目前利益,投放魚類過多,以免破壞水體中生物的生態平衡,導致不良的後果。由此可以看出他的遠見卓識。
《中國鞘藻目專志》
在1956年以後20多年中,由於一系列的政治運動,他只能在“忙裏偷閒”中做了一點自認為是頗有意義的藻類的研究。如“關於雙形藻屬和韋氏藻屬的分類位置問題”一文,雖然討論的只是這兩屬的分類問題,實際上成為多年來在分類系統上為綠球藻目(Chlorococcales)創立新的分類基礎和分類系統的主要依據。
從1977年起,饒欽止着手對藻類分類進行比較系統的研究。雖然這時他已年近八旬,又常在病中,但他仍以高漲的熱情和驚人的毅力,爭分奪秒地投入了工作。主要是對他50多年積累的資料和研究記錄進行整理,開始他構想多年的中國淡水藻志的撰寫。1979年出版的500多頁的鉅著《中國鞘藻目專志》,其後期工作幾乎都是在醫院病牀上完成的。在本書中,他提出以植物體在性的分化上的特徵為主要依據,建立此目藻類新的分類基礎和分類系統。在分類部分,系統地記載了301種、81變種和33變型,其中有99新種、37新變種和11新變型。此外,還對前人記載過的種類中,改寫了2種的種名,修改了6種的特徵。這本書雖然只是他想要完成的中國淡水藻志宏偉計劃的一部分,但在中國以及世界藻類學上都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專著。國際上許多知名的藻類學家,如美國的藻類學宗師泰勒等,都認為此專志是藻類文獻中的重要著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1982年,此專志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84年,又由他主編完成了《中國淡水藻志·第一卷:雙星藻科》一書的編寫。此書是他組織、培訓國內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15位藻類工作者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大力協作的成果,於1988年出版。1990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到現在為止,饒欽止已發表論文70多篇,專著兩部,主編書籍5本。

饒欽止培育後人

饒欽止不僅用自己畢生豐碩的科研成果躋身於世界知名藻類學家的行列,而且為了使藻類學後繼有人,他還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培養專門人才。幾十年來,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外,他還曾在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上海水產學院擔任過專職或兼職教授,並在水生生物研究所指導國內外的進修人員和研究生。現在國內許多藻類工作者都出自他的門下,可以説是桃李滿天下。值得特別指出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在1953年,為了發展新中國的湖泊養殖事業,他組織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水產學院畢業班的學生和湖北及其鄰省的水產幹部共50餘人,組成湖泊調查隊去調查湖北省淺水湖泊密集的黃岡、孝感和荊州三個專區的湖泊。在出發之前,饒欽止花了20幾天的時間,為隊員講授與放養有關的湖泊學知識和野外操作技術。在10個月的實際調查過程中,又隨時就遇到的問題予以講解,使他們在工作中學習。結果,在順利地完成調查任務之外,還培養出一批現在活躍在科研和水產工作崗位上的高級科研人員和水產幹部。第二件事是從1964年到現在,為了完成中國淡水藻類志這一在中國植物學史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工程,饒欽止除了本人孜孜不倦獨力完成了《中國鞘藻目專志》外,還多次舉辦培訓班,從國內各大學生物學系中和幾個科研所的青年中挑選人才,集中到水生生物所進行專業培訓。由他親自講課,指導他們進行研究工作和撰寫論文,無私地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研究資料借給他們參考,併為他們修改論文直到發表。這些論文都有着統一的規格和要求,可以説,每篇論文都藴含着他的心血。最後,集中這些論文和他自己50多年來積累的資料,邀約15位參加訓練工作的人員一同完成了《中國淡水藻志·第一卷:雙星藻科》。此“志”的完成,實現了“出書育人”的願望,同時也為以後卷冊的編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饒欽止人物評價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饒欽止90壽辰時寫給他的賀詞中有兩段話,表達了學術界對他精湛的工作和高尚的人格的高度評價和尊敬。賀詞中寫道:
“饒老的博學多才和學術成就,早已聞名遐邇,受到國內外學術界廣泛尊敬。他從事科研與教育工作近70年,著作等身,桃李滿門,是我國藻類學的一代宗師。
“饒老在漫長的學術生涯中,歷盡滄桑,飽嘗炎寒。他生性耿直,剛直不阿,從不趨炎附勢,他是隻藉着自己的真才實學才從人際狹縫中艱難的走過來的科學巨匠,因此在人們的心目中倍受愛戴。”

饒欽止主要論著

1 Jao C C.New Oedogonia collected in China.Ⅰ.papers Mich.Acad.Sci.Arts and Lett.,1934(19):83—92,pl.5—7.
2 Jao C C.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Ⅰ.Zygnemataceae from Szechwan.Sinensia,1935(6):551—645,pl.10—11.
3 Jao C C.New Oedogonia collected in China.Ⅳ.Sinensia,1937(8): 299—313,pl.1—3.
4 Jao C C.New Oedogonia collected in China.Ⅴ.Sinensia,1938(9): 263—273,pl.1—2.
5 Jao C C.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Ⅳ.Subaerial and aquatic algae from Nanyoh,Hunan.Part I.Sinensia,1939(10):161—239,pl.1—5.PartⅡ:Ibid.1940(11):241—260,pl.1—7.
6 Jao C C.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Ⅶ.Lithoderma zonatum,a new freshwater member of the Phaeophyceae.Sinensia,1941 (12):239—244,pl.1.
7 Jao C C.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Ⅷ.A preliminary account of the Chinese freshwater Rhodophyceae.Sinensia,1941(12): 245—290,pl.1—7.
8 Jao C C.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Ⅸ.Coelodiscaceae,a new family of the Chlorophyceae.Sinensia,1941(12):291—298,pl.1.
9 Jao C C.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Ⅹ.Oedogoniaceae from Szechwan.Sinensia,1941(13):21—51.
10 Jao C C.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Ⅺ.Sphacelaria fluviatilis,a new freshwater brown algae.Sinensia,1944(14):151—154.
11 Jao C C.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Ⅻ.The attached algal communities of the Kialing River.Sinensia,1944(15):61—73.
12 Jao C C.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Ⅻ.New Myxophyce from kwangsi.Sinensia,1944(15):75—90,pl.1—2.
13 Jao C C.Studies on Oncosaccus tetrasporoides,gen.et sp,nov.Bot.Bul1.Acad.Sinica,1947(1):53—66,pl.1—2.
14 Jao C C.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ⅩⅤ.Oedogoniaceae and Zygnemataceae from Kwangsi.Bot Bull Acad Sinica,1947(1):81—102.
15 Jao C C.Coelodiscus bullatus sp.nov,a second species of the Coelodiscacea.Bot.Bull.Acad.Sinica,1947(1):255—256.
16 Jao C C.Studies on the freshwtera lgae of China.ⅩⅨ.Desmidiaceae from Kwangsi.Bot Bull Acad Sinica,1949(3):37—95.
17 饒欽止.關於彎形尖頭藻的討論(A Discussion on Raphidiopsis curvata Fritsch et Rich)Sinensia N S 1951,2(1—2):11—23.
18 饒欽止.湖北省湖泊調查,科學通報.1954,(10):71—77,83.
19 饒欽止.關於雙形藻屬和韋氏藻屬的分類位置問題(On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Dimorphococcus A.Br.and Westella De Wild.)水生生物學集刊,1959(4):378—398.
20 饒欽止等.湖泊調查基本知識(第四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1—110,173—196,241—260.
21 饒欽止.中國鞘藻目專志(Monographia Oedogoniales Sinicae).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1—536.
22 饒欽止.中國淡水藻志·第一卷:雙星藻科(Flora Algarum Sinicarum Aquae Dulcis.TomusI Zygnemataceae).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