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饒啓堯

鎖定
饒啓堯(1906—1979),貴州省貞豐縣城人。高小輟學並離家出走,投黔軍李曉炎部當勤務兵,後考上中央軍校高教班學習畢業。從軍銜至國軍少將,官至國軍第49軍參謀長。抗戰期間先後隨國軍94軍121師參加了上海淞滬會戰、湖北鄂西會戰、湖南湘西會戰、廣西桂林會戰而九死一生,頗為傳奇。在桂林會戰中,饒啓堯作為國軍94軍121師363團團長,運用越點攻擊戰術,主動深入敵後,奪取並堅守桂林北大門之長蛇嶺半月之久,與數倍之敵反覆拼殺,以少勝多,徹底切斷了日軍的後援與退路,為主力部隊勝利收復桂林立下首功而榮獲二戰羅斯福勳章,成了桂林家喻户曉的抗戰英雄。 [1]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國民黨軍第九十四軍參謀長、第四十三師師長、第九十四軍軍長、貴陽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國民黨軍第四十九軍參謀長等職。 [2]  1949年11月25日被俘。 [3]  1979年去世。 [1] 
出生地
貴州貞豐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79年
本    名
饒啓堯
性    別
軍    銜
國民革命軍少將

饒啓堯人物經歷

饒啓堯抗日戰爭時期

饒啓堯,貴州省貞豐縣城人。高小輟學並離家出走,投黔軍李曉炎部當勤務兵,後考上中央軍校高教班學習畢業。從軍銜至國軍少將,官至國軍第49軍參謀長。抗戰期間先後隨國軍94軍121師參加了上海淞滬會戰、湖北鄂西會戰、湖南湘西會戰、廣西桂林會戰而九死一生,頗為傳奇。在桂林會戰中,饒啓堯作為國軍94軍121師363團團長,運用越點攻擊戰術,主動深入敵後,奪取並堅守桂林北大門之長蛇嶺半月之久,與數倍之敵反覆拼殺,以少勝多,徹底切斷了日軍的後援與退路,為主力部隊勝利收復桂林立下首功而榮獲二戰羅斯福勳章,成了桂林家喻户曉的抗戰英雄。 [1] 

饒啓堯解放戰爭時期

1948年初冬,東北解放軍先後全殲東北地區國民黨軍所有精鋭部隊,稍事休整,即揮師人關,迫平、津,使整個華北局勢急轉直下。東北解放軍入關以後,首先展開對郭景雲和安春山的第三十五軍和暫三軍的殲滅戰。當郭、安兩軍被圍於新保安等地時,華北“剿總”又派袁樸的第十六軍,鄭挺鋒的第九十四軍馳援。鄭挺鋒與第九十四軍副軍長朱敬民、參謀長饒啓堯率指揮所人員,帶第五師和一二一師車運南口。軍部由政治副軍長林偉宏負責,指揮第四十三師、三O五師留置天津。當北平被圍後,第九十四軍軍長鄭挺鋒急謀脱身之計,力保該軍副軍長朱敬民升任軍長,自己請求另調他職。傅作義終允所請,將鄭挺鋒調為天津防守副司令,朱升軍長,同時將留天津之第四十三師師長王治熙調為高參,以饒啓堯調任師長。此時的天津,正在解放軍日夜圍攻之中,北平的南苑和天津的張貴莊兩機場已為解放軍佔領,平津鐵路交通也已中斷。鄭、饒兩人的調令發表後,由“剿總”派機送往天津。 [2] 
1949年1月15日中午,3路解放軍的聯合作戰,經短兵相接、逐樓逐層的激戰3個小時,全部佔領了國民黨守軍核心區最後的一個據點。在耀華中學地下室內,活捉了國民黨94軍軍長饒啓堯;43師少將師長王治熙、副師長餘和,師參謀長徐奇春以下2690餘人,能傷敵軍900餘人,繳獲榴彈炮14門,汽車10輛,軍馬50匹和大批軍用物資。 [6] 
饒啓堯在天津被俘後逃走,返回貴州老家。1949年9月任國民黨軍第四十九軍參謀長。 [7]  11月21日,奉第四十九軍長王景淵命令,饒啓堯率軍部及直屬部隊,用汽車輸送,離開黔西,向畢節、威寧撤退,到水城集中。饒啓堯率領運輸軍部及直屬部隊的車隊由黔西到達大方縣時,車隊在城外公路上休息,饒本人同兩個幕驚進入城中,被先時到達城內的解放軍便衣偵察員俘虜。 [8] 

饒啓堯代表著述

《長蛇嶺半月戰鬥記》 [4]  、《第九十四軍四十三師在天津被殲經過》 [2]  、《國民黨軍偷襲石家莊計劃的破產》 [5]  等。
參考資料
  • 1.    毛繼強編,貴州抗戰名人影集,貴州人民出版社,2014.10,第54頁。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天津文史資料選輯 第31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04,第78-83頁。
  • 3.    貴州省大方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大方縣誌,方誌出版社,1996.09,第642頁。
  •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廣西兒女抗日親歷記,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08,第254頁。
  • 5.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10 全面內戰 中,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08,第754頁。
  • 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和平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天津和平文史資料選輯 第2輯,1989.10,第117頁。
  • 7.    政協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安龍風雲人物,1996.10,第151頁。
  • 8.    政協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安龍風雲人物,1996.10,第1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