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餽,拼音是kuì,漢語漢字。 [1] 
中文名
拼    音
kuì
倉    頡
OIHI
筆    順
34451154325113554
五筆86
WYVC
五筆98
WVRC
統一漢字
U+993D
UniCode
CJK
四角號碼
86713

基本釋義

拼音:
餽是饋的異體字。所謂異體字,又稱又體、或體、説文解字中稱為重文,是指讀音、意義相同,但寫法不同的漢字。
異體字又可分為“完全異體字”(在任何情況下讀音和意義都一樣)和“部分異體字”(只在某些情況下才相通)。
有時候,異體字特指與官方正體字相對應的規範外的異體字,因而隨着各中文地區對正體字的不同認定,哪些字是另一些字的異體字,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夠”是“夠”的異體字,而在中國台灣地區卻恰恰相反。
饋(餽)kuì
⒈贈送:~贈。
⒉吃飯。
例如:抱忠應諾,令人餽食城東。朝義與部騎食訖,遠遠聽有喊殺聲,恐是唐軍追至,急急的奔往廣陽。——《唐史演義》(蔡東藩 著)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𠀤音匱。《説文》吳人謂祭曰餽。
《廣韻》同饋。《前漢·食貨志》千里負擔餽饟。
貽也。《孟子》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姓。《姓譜》晉中行穆伯攻鼓,餽閒倫欲因其嗇夫而下之不從。
《集韻》基位切,音媯。
歸謂切,音貴。義𠀤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