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農治

鎖定
餘農治(1899~1998),四川內江人。1927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
餘農治先生在求學時期,就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學生運動。1926年,他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參加了北伐戰爭。後在川軍陳書農部供職。抗戰勝利後,又到川軍王纘緒部工作。 1949年,身為川軍349師少將副師長的餘農治在內江境內率部起義。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內江市(市中區)第一屆人大代表、政協副主席,內江市政協常委、第一二三屆文史委主任等職。1998年病逝,壽齡99歲。
餘農治先生書法精美,藝德俱佳。初學唐朝柳公權、歐陽詢,後研習晉代二王(羲之、獻之父子)法帖。其書,具有柳歐體態勁媚、筆勢險峻,更含二王濃纖折衷、蒼渾雄厚,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和藝術風格。 [1] 
中文名
餘農治
出生日期
1899年9月
逝世日期
1998年
職    業
書法家、將軍
主要成就
《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出生地
四川內江

目錄

餘農治人物生平

餘農治(1899-1998),誕生於內江一翰墨人家,曾獲“巴蜀老人”稱號,同父共享“一門兩父子,都是書法家”美譽。1998年病逝於大千故里,壽齡99歲。
其父餘燮陽(1878年~1944年)系清末秀才,曾任清廷軍機處章京(即屬僚),專事記錄檔案、繕寫奏摺諭旨等。是名震巴蜀書壇、遐邇神州藝苑的著名書法家。掛榜山的“挹秀江瀨”石刻,即出自燮陽老先生手筆。
餘農治先生在求學時期,就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學生運動。1926年,他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參加了北伐戰爭。後在川軍陳書農部供職。抗戰勝利後,又到川軍王纘緒部工作。 1949年,身為川軍349師少將副師長的餘農治在內江境內率部起義。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內江市(市中區)第一屆人大代表、政協副主席,內江市政協常委、第一二三屆文史委主任等職。
餘農治先生熱愛家鄉,傾情故土。1985年10月5日,他邀約我市書畫界人士會聚西林古寺,成立了“西林書畫室”。1986年9月26日,他親自策劃、組織,在西林寺舉辦規模宏大、層次高檔、品位典雅、作品多樣的“內江市詩書畫印展覽”。除了我市書畫愛好者、各級協會書畫家的作品外,我省著名書畫家許伯建、劉蕩平等寄來了佳作。四川省詩書畫院駐院書畫師祁博文,重慶中山詩書畫院院長、內江籍著名國畫大師晏濟元也蒞臨內江。一時,羣賢備至,吟唱潑墨,使西林古寺名播中川。 這次展覽沒有儀式也無侷限,嘉賓沒有包訂旅館,而是夜宿古寺寮房,沒有操辦盛筵,而是三餐齋堂素食。同時,還吸收了部分年歲較長,德高望重,而在詩詞、書畫方面卓有成就,而又無法跨越“門檻”者的參與,使他們展露了技能,彰顯了才華。展後,為西林古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墨寶。這樣,不僅增添了西林廟堂的文化藝術氛圍,而且大大提高了古寺的知名度。
餘農治先生書法精美,藝德俱佳。初學唐朝柳公權、歐陽詢,後研習晉代二王(羲之、獻之父子)法帖。其書,具有柳歐體態勁媚、筆勢險峻,更含二王濃纖折衷、蒼渾雄厚,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和藝術風格。他主張書法貴如其人,書法貴在骨氣。只有注重書外功夫,加強品德修養,才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 在上世紀80年代,餘農治先生抄錄他自題詩一百首相贈。文曰:“班超投筆得封侯,一旦封侯萬事休。只要毛錐(筆的別稱)能善用,功名哪不冠千秋。”書如人,詩言志。仔細拜讀,沉思其義。這恐怕就是餘農治先生對書法藝術的最好詮釋。古今中外,不乏其例。 [1] 
參考資料
  • 1.    《餘農治:德藝雙馨的巴蜀老人》,《內江日報》2009年5月17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