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紀一

鎖定
餘紀一(1911.11.24―2010.10.9),曾用名餘慶瑞、餘徵天。安徽省黟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黟(縣)休(寧)祁(門)中心縣委第一遊擊大隊政治委員,參與領導黟縣際村暴動。全國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江蘇省委軍事委員會幹事,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第一支隊書記官,新四軍第五支隊遊擊總隊政治委員,盱眙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中共縣委書記,新四軍第二師兼淮南軍區津浦路東軍分區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皖浙贛前委第一副書記皖浙贛支隊代理書記,屯溪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浙江省臨海地委書記兼臨海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浙江省委統一戰線部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副主席,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屆委員。2010年10月9日在杭州逝世。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餘紀一
別    名
餘慶瑞
餘徵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11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
2010年10月9日
出生地
安徽省黟縣

餘紀一人物生平

餘紀一,1911年11月24日出生於安徽省黟縣。
1928年在上海蔘加黨領導的工人運動,193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10月奉命調安徽工作,歷任中共皖南黟縣特支書記、區委書記,皖南特委黟縣縣委書記,黟(縣)休(寧)祁(門)中心縣委書記,特委執行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皖南第一遊擊大隊政委。
1935年11月參加上海文化界、職業界救國會,任小組長、幹事。
1937年8月任中共上海軍委幹事,參加組織抗日武裝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第一支隊。1937年12月起歷任中共皖南黟休特支書記、中共皖南特委、徽州中心縣委書記、中共皖南特委統戰部長、新四軍五支隊政治部宣傳科長兼民運科長、第四遊擊總隊政委、中共淮南路東盱眙縣縣長、縣委書記、中共淮南路東區黨委敵工部長、中共淮南湖西總工委書記、中共淮南路東地委聯絡部長、中共淮南甘泉縣委副書記、縣長。
1944年9月在華中黨校學習,任小組長。
1945年2月起調中共皖江區黨委,後歷任中共臨江縣委書記、中共華中分局組織部巡視組長、工作隊長。
1946年8月由華中分局組織部派遣去上海從事秘密工作。
1947年10月起歷任皖南地委前委第一副書記、皖浙贛工委副書記、代書記。
1949年11月起任中共台州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中共浙江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部長。
“文化大革命”期間,餘紀一同志受到誣陷和迫害,被批判、鬥爭和隔離審查。
1972年11月任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委書記。
1977年7月任中共浙江省委統戰部部長、黨組書記。
1981年5月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曾任第一至四屆省政協副主席,第三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屆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屆省人大代表。
1985年12月離職休養。
2010年10月9日4時35分,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100歲。
餘紀一同志逝世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國務院原總理朱鎔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對餘紀一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對其家屬表示慰問。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省紀委、省軍區、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浙江大學、省武警總隊以及有關單位發來唁電、送花圈表示哀悼,對其家屬表示慰問。 [2-3] 

餘紀一人物事蹟

餘紀一少年立志

餘紀一同志少年時期就開始追求真理,接受革命思想。193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極其艱苦複雜的環境中,輾轉華東地區(閩浙贛蘇區)從事革命鬥爭。1933年冬至1934年,先後組織領導了三次武裝暴動。其中,為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配合紅軍游擊隊奪取祁門和黟縣縣城、建立蘇維埃政權而於1934年8月2日成功組織的際村暴動,影響波及鄰近各地,在皖南革命鬥爭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

餘紀一抗日戰爭

1942年至1943年,受上級指派,深入淮南敵後,領導開展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廣泛發動羣眾,爭取中間對象,打擊偽頑勢力,擴大抗戰隊伍和鬥爭聲勢,變“偽化區”為抗日根據地,打開了淮南路東的工作局面。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救亡運動中,餘紀一同志按黨組織的要求,不畏艱險,出生入死,為發動羣眾開展對敵鬥爭、壯大人民抗日武裝力量、恢復發展皖南黨組織、開展皖南抗日遊擊戰爭、建立淮南路東敵後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2-3] 

餘紀一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餘紀一同志受中共華中分局領導,深入敵後在蘇北地區開展工作。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他受黨派遣轉赴上海負責秘密聯絡皖南遊擊區的工作,積極聯繫上層進步民主人士,為皖南遊擊區輸送了大量藥品物資和幹部。後又轉戰皖南開展游擊戰,發動羣眾,發展武裝,建立根據地政權。為配合劉鄧大軍南下,主動打通閩浙贛游擊區之間的聯繫。為配合我軍渡江戰役,主動出擊,解放了皖浙贛邊境地區,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2-3] 

餘紀一新中國建設

解放後,餘紀一同志調浙江省工作。1949年11月出任台州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針對當時台州地區匪情極為嚴重的情況,堅持以剿匪反霸鬥爭為中心,發動羣眾,在廿一軍的協助下,全力進行剿匪。匪患減少、局面基本穩定後,積極恢復工農業生產,結合土改、鎮反運動,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1951年6月,省委調餘紀一同志負責組建省委統戰部。他大力加強省和各地市縣統戰組織建設,認真貫徹黨的統戰工作方針,為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作出了貢獻。他全面開展全省黨的統一戰線工作以及政協工作,為我省黨的統戰事業和政協組織的建立與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文化大革命”期間,餘紀一同志受到誣陷和迫害,被批判、鬥爭和隔離審查。在逆境中,他始終對黨忠貞不渝,堅持不屈服於林彪、“四人幫”的錯誤路線,表現出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堅強黨性。粉碎林彪反黨集團後獲解除隔離。1972年11月省委決定餘紀一同志擔任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和黨委書記。在當時“公檢法”機關遭“文革”破壞、工作局面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頂住壓力,積極努力,為恢復省高院的司法審判工作職能,為健全法治做了大量工作。“文革”結束後,餘紀一同志繼續擔任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部長。在省委的領導下,大力開展撥亂反正工作,堅決糾正“左”的錯誤路線影響,恢復並加強全省黨的統戰工作,為發展和壯大我省統一戰線作出了顯著成績。1981年起,餘紀一同志擔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他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積極承擔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監督、視察、考察和其他工作,為推進我省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少數民族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1985年離休後,仍關心並全力支持省委和省人大工作,努力發揮參謀作用,時刻關心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熱心公益事業,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盡心盡力。 [2-3] 

餘紀一社會評價

《浙江日報》:餘紀一同志參加革命以來,一貫忠誠於黨和人民的事業,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思想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機智果敢,不畏艱險;工作紮實,任勞任怨;勇於開拓,務實創新。他講黨性、顧大局、守紀律,堅持原則,實事求是;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淡泊名利,艱苦樸素,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與地位,對身邊工作人員和子女要求嚴格,始終保持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本色。 [2-3] 

餘紀一人物作品

餘紀一:《抗戰初期皖南地區的國共合作和抗日救亡活動》,政協安徽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第二次國共合作在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03.
餘紀一:《武裝鬥爭與統戰工作相結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婺源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印:《婺源文史資料》第1輯,1986.05.
餘紀一:《關於皖南革命鬥爭的回憶》,中共徽州地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黃山紅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09.
餘紀一:《抗戰初期皖南國統區的統戰工作》,宣城地委黨史辦編:《雲嶺烽火》,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09.
餘紀一:《組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憶第一屆省政協的誕生》,步柏儔主編:《風雨同舟五十年:政協浙江省委員會歷史回顧》,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餘紀一:《變偽化區為抗日民主根據地》,高國平主編;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二師淮南研究分會編:《戰鬥在淮南:新四軍第二師暨淮南抗日民主根據地回憶錄》,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06.
懷寄舊友(1985年秋):
敢鬥蛟龍不畏蛇,高歌五月自由花;並肩戰鬥長相憶,皖贛縱橫是老家。
憶亡友(1986年冬):
憶君正直頌君行,倒海風來心不驚;惡浪豈能吞日魄,錚錚晚節燦如星。
題自畫冊頁(錄二首)(1987年夏):
華夏文化五千年,創新繼承永向前。甲骨、彩陶、畫家石,輝煌藝術扣心絃。
漁山溪畔憶行軍,雨驟風狂飛雁驚。六九春秋流逝去,我今老矣遺丹青。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