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源村

(鳧峯鄉下轄村)

鎖定
餘源村距鳧峯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與本鄉鳧源、鳧坑及休寧縣流口鎮茗洲村毗鄰。
中文名
餘源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鳧峯鄉
人口數量
1400人

餘源村概況

一、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二、自然條件
餘源村是一個典型的偏遠農業山村,屬中山地貌,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春季低温多雨,夏季早晚氣温較低,最高氣温37℃左右,年平均氣温15℃。
三、社會經濟情況
1、行政區劃:春光、景光、餘坑、餘口、浯溪、孫曹、車頭七個村民組組成,餘口為村委會所在地。
2、人口結構:全村總户數689户,總人口1400人,勞動力1000人,其中外出務工300人。
3、主要產業:農業主導產業為茶葉、林業、毛竹。
4、農村經濟:全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80萬元,農業產值512萬元,其它經濟產值400萬元,村組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農民純收入4580元。 [1] 

餘源村村務活動

創建生態文明村是推進和深化生態示範縣工作的基礎,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戰略目標,加快小城鎮建設和農業現代化步伐,為將創建生態文明村工作落到實處,促進生態經濟建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特制定餘源村創建生態文明村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強縣”的總體要求,以提升全村生態質量和城鄉綠化一體化為目標,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環境支撐,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
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3、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
4、堅持科學規劃的原則;
5、堅持穩步推進的原則。
三、基本情況
餘源村位於我鄉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 5 公里,全村國土面積 18.6平方公里,轄 7 個村民組,419 户,1469 人,山場面積21682畝,耕地 696畝,有水田 419畝,茶園1025畝,全村現有基本農田保護區1 處共60畝。餘源村是傳統的農林業大村,種植業以林業、茶葉、糧油為主,養殖業以生豬為主。全村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26 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526元。
四、組織機構
為抓好創建,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經研究決定成立餘源村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領導組。
組 長:江春標
副組長:吳曉陽 江同益
成 員:廖愛君 吳厚洲 鄭海生 查文武 方忠民
領導組負責協調各相關部門工作,落實創建所需的人力、技術和財力。同時建立創建生態文明村監督檢查機制,定期對創建工作執行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整改,並建立檔案。 [2] 
五、主要措施
(一)經濟發展
1、農業
1.1茶葉
截止至2006年底,全村茶園面積1025畝,茶業產值超過81萬元。立足村情,依託本村資源優勢,確立茶葉為主導產業,構建農業產業化平台。力爭實現茶園面積由1025畝增加到1150畝,茶業產值實現140萬元,人均純收入超過1000元。
①建設目標:堅持“擴建高效茶園,做強茶葉加工業”的產業發展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努力實現茶業的產、加、銷一體化發展。
②具體措施:一是大力扶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鳧綠開發公司等茶業項目為主產品的企業,通過各種渠道爭取資金壯大茶葉加工項目,利用資源優勢和打綠色品牌的策略,宣傳鳧綠茶產品,爭創品牌,以品牌促發展;二是以鳧綠茶業合作社為主,堅持把茶葉科技培訓擺在重要位置,加強茶葉高新技術培訓,改變傳統粗放管理加工方式,增加茶葉科技含量,有效地提高茶葉的市場競爭力。
1.2林(竹)業
餘源村現有林地 1445公頃,人均擁有林地 1 公頃,其中人均毛竹林 0.46 公頃,目前該村林業產值70萬元,林產業增值潛力巨大。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林業將有望取代茶葉而成為該村第一主導產業。餘源村林業生產將以毛竹加工業為第一突破口。力爭實現人均毛竹林地 0.6公頃,林(竹)業產值實現 120萬元,人均純收入接近 800元。
①建設目標:堅持“縮林擴竹,做強木竹加工業”的產業發展思路,瞄準國內外市場,實現產品創新、產業升級。
②具體措施:一是加大對現有的木竹加工企業柏軍竹片加工廠的扶持力度,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規模木竹加工企業入駐,實現木竹加工產業化;二是加快荒山造林和毛竹墾複進度,增加毛竹林地面積 210 公頃;三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實現科學育林。 [2] 
1.3種植業(糧油)
①建設目標:依據現有基礎,運用社會集資,羣眾投勞,爭取單位幫扶和以獎代補等建立良性投入機制,興建和改善農產品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②具體措施:水渠、塘庫、排水溝清整、清障,健全排、灌水網絡,提高灌溉、防洪和農田抗災能力,做好測土改土工作。提高土地生產能力。加強田間道路修建,提高農業機械化使用率和運輸能力。強化科技推廣,建設100 畝超級稻生產基地。
1.4餘源河小流域綜合治理
利用好上級補助資金加大村組兩級監管保護力度,嚴格實行木材採伐限額,加強水土保持林建設,加強草原恢復與建設,對沿河村莊水口林實圍欄保護,對河上危橋加以改造,積極開展河道保護與整治工作,切實做好農田保護和農業發展工作,加強宣傳教育,確保河水不受污染,積極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工作,保護名木古樹,進一步優化環境。
2、農副產品加工
以鳧綠開發公司、柏軍竹片加工廠等現有的加工企業為主,扶持壯大區域內農產品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重點發展的項目有茶葉、中藥材、食用菌、林產品等加工業,規劃中將此類企業入駐工業園,並作為政府強力扶持對象。
3、工業
在鳧峯鄉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整合土地資源,在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同時,強力建設工業園區。緊緊抓住鄉政府“工業強鄉”的發展思路,配合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主要任務是做好工業園的建設和企業入駐服務工作,進駐的企業以無大氣、水污染的企業為主。 [2] 
4、旅遊
4.1建設基礎:餘源村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85%,有“天然氧吧”之譽,該村緊依新安江源頭——率水河,河水清澈,沿河茂林修竹,茶園綿延十餘里,風光無限,極具休閒旅遊開發潛力。
4.2建設內容:規劃投資20萬元,河邊建停車場,設漂流點,建設野味館、休憩亭、垂釣中心。形成漂流休閒旅遊景區。
(二)村落建設
1、農民新村建設
1.1建設目標
根據餘源村總體規劃要求,農民新村選址餘口組與孫曹組結合部,漁瑤公路旁,規劃土地面積 30 畝。一期(2007 年)建設面積 10 畝,爭取 20 户入駐,二期(2007-2008 年)建設面積 15 畝,爭取入住農户在 30 户以上,遠期入住户達到 80 户。
1.2建設要求
徹底改變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房的現狀,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相對集中”的原則,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確保新建房屋全部納入規劃區內。規劃設計要科學處理生產、生活、生態文化之間的關係,建築佈局靈活自然,錯落有致,建築風格體現徽派特色,住宅實用美觀。
2、建設旅遊專線,餘口村口拱橋作為旅遊景區的出入口,拓寬餘口——浯溪旅遊專線 2000 米。
3、橋樑維修:對餘坑河上拱橋進行維修,主要是對橋樑進行除險加固,加設護欄杆。
4、加強對村容村貌整治
4.1全面開展“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三治”(治髒、治亂、治空)工作,結合“門前三包”,清除衞生死角,採取“户收集、村集中、鄉運輸、縣處理”方式各負其責,做好垃圾處理工作。
4.2開展村內道路硬化,引水渠疏通改造,溪邊路整體環境整治等工作,大力推進村域用地的配套建設,優化村落環境。
4.3結合沼氣工程實施,落實改水改廁任務。 [2] 
(三)公民道德村風建設
1、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文明鄉風,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村民的公民文明、思想道德等方面教育,引導幹部羣眾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育良好的村風民風,贍養老人,家庭和睦,不賭博,不搞封建迷信,不大操大辦紅白喜事,移風易俗,倡導殯葬改革,不破壞生態環境;加強誠信建設和社會主義法制教育,積極開展以評選“優秀黨員户”、“星級文明户”、“文明信用户”、“五好家庭户”為形式的羣眾性創建活動,制定村規民約,杜絕不良風尚,倡導健康、良好的道德風貌,創建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
2、完善管理設施,活躍農村文化,新建村部辦公樓,以村委會為中心,集村委辦公、文化宣傳,黨員幹部學習、圖書閲覽、科技程教育、數字化文化信服務和人口學校於一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積極引導村民利用農閒、節日組織燈會、文藝演出、勞動技能比賽等活動,注重保護、挖掘和傳承民間藝術和文化遺產。
六、總體目標
通過生態示範村創建工作的開展,力爭年內達標,促進全村經濟與社會取得跨躍式發展,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年均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 4000 元,年人均增收 500 元以上,各項社會事業能夠長期穩定發展,形成生態環境優美,村民富裕,村容村貌好的新景象。 [2] 

餘源村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被福建省愛衞辦列入“福建省衞生村”擬命名公示名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