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慶堂

(浙江省蘭溪市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餘慶堂,俗稱上廳,位於浙江省蘭溪市女埠街道渡瀆村,建於明洪武年間,是章氏“衍二公”祖居。 [2]  [4]  [10] 
餘慶堂坐東朝西,三進院落佈局,佔地面積914餘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前進五間、天井、中進三間、後進三間二樓,中進與後進之間設穿堂,格局完整,前、中進保存較好,後進有殘損。餘慶堂保存較好,時代較早,是研究明代宗法制度及民間宗祠、木構建築形制、工藝的重要實物例證。 [2] 
2013年5月3日,餘慶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餘慶堂
地理位置
浙江省蘭溪市女埠街道渡瀆村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佔地面積
約 914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編    號
7-1022-3-32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餘慶堂歷史沿革

餘慶堂建於明洪武年間。 [2] 
清代,餘慶堂有整修。 [5] 
2017年,蘭溪市政府對餘慶堂進行維修。 [6] 
2023年,蘭溪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對餘慶堂進行整體修繕,包括文物本體修繕、水電基礎設施更新、天井及庭院環境整治等。 [7-8] 

餘慶堂建築格局

餘慶堂坐東朝西,三進院落佈局,佔地面積914餘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前進五間、天井、中進三間、後進三間二樓,中進與後進之間設穿堂,格局完整,前、中進保存較好,後進有殘損。前進面闊五間,進深為七檁,明間五架樑前雙步,平身科斗栱為五踩重翹。中進為主要建築,通面闊16米,通進深10.6米。明間為五架樑帶前後雙步廊,柱有側腳、柱頭卷殺,柱頭用圓櫨鬥,順檁方向出兩翹,平身科明間、次間均二攢,單步梁鴟魚狀,月梁拼合,斷面矩形,山面樑架五柱落地,抬梁與穿鬥混合式。穿堂施藻井。後進為全穿鬥式構架,側腳明顯。餘慶堂內,塑立着蘭溪明代八婺大儒章懋的雕像。 [2]  [4]  [10] 
餘慶堂

餘慶堂文物遺存

餘慶堂中進廳邊尚存一對明代石獅。 [2] 

餘慶堂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章懋(1436~1521年),世稱楓山先生,渡瀆村人。元天順六年(1462年)鄉試第一,為解元。明成化二年(1466年)會試第一,為會元,賜進士。選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編修。其論學之語,有《楓山語錄》傳世,並編撰《正德蘭溪縣誌》。他的心性論,承襲北宋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朱熹的“程朱道學”,其知名的“大心和小心”説,談的是“格物窮理”和“涵養持敬”兩項理學的基本工夫。學説中較有價值的 “躬行實踐”和“經世致用”,是婺學傳統道統中富於實踐精神的精髓。章懋已形成一個“章氏學派”,是五百年來婺州地域最重要的道學領袖。 [10] 

餘慶堂文物價值

餘慶堂保存較好,時代較早,可考相關文獻資料尚存,是研究明代宗法制度及民間宗祠、木構建築形制、工藝的重要實物例證,在中國江南古建築史上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2]  [9] 

餘慶堂保護措施

2005年3月,餘慶堂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3月5日,餘慶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餘慶堂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餘慶堂位於蘭溪市女埠街道渡瀆村。 [4] 
  • 交通信息
乘蘭溪市內公共交通蘭溪318路、蘭溪321路公交車可以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