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巷村

(安徽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下轄村)

鎖定
餘巷村位於安徽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南部,距206國道約5公里。全村總面積2938畝,其中耕地2938畝。全村總人口1983人,總户數630户,勞力1386人。
中文名
餘巷村
外文名
Yu Xiang Village
面    積
2938 畝
人口數量
1983人
耕    地
2938畝

餘巷村基本信息

林(果)面積138.2畝,菜地200畝,宅基地157.2畝。主要農業種植品種為小麥、水稻,產值273萬元,水產產值26.4萬元,蔬菜20萬元。

餘巷村發展規劃

餘巷村緊靠高塘湖,水面養殖業較為發達,全村養殖户月8户,養殖水面近2600畝,年收入達100萬元。
2007年以來,餘巷村乘借新農村建設東風,立足本村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根據市場需求,轉變工作思路,創新發展模式,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有以下幾點思路:
一是需要政府推動,多方聯動。調整經濟結構,發展鄉村旅遊,離不開政府和旅遊部門的組織和推動。穆李村的成功,是在區委、區政府、市區兩級旅遊局和馬嶺崗鎮黨委、政府的指導和扶持下取得的。特別是在農民旅遊經驗不足、相關知識缺乏、承擔風險能力弱、從業水平低的情況下,更需要政府的支持,營造寬鬆的旅遊發展環境。為搞好牡丹區鄉村旅遊的試點,區委書記尹玉明親自抓,區委組織部具體組織實施,會同旅遊、農業、林業、交通、建設、文化、體育、愛衞會、馬嶺崗鎮等十幾個部門,成立了全區鄉村旅遊工作協調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尹玉明書記總指導、總調度,組織部統一協調,成員部門按照各自的分工任務具體落實,保障了整體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邀請市旅遊局進行業務指導,把握髮展方向,整體形成一盤棋運作,確保了鄉村旅遊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是需要集體運作,農户參與。個體化經營方式,沒有集體的統一運作和集中管理,只能是一盤散沙,使以後的旅遊發展難以為繼。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才能解決一家一户難以解決的問題,形成服務網絡,使分散經營的眾多農户,逐步納入區域化、專業化經營的軌道,形成產業化格局,獲得較好的羣體效益。只有集體運作,沒有農户參與,也就失去了鄉村旅遊的意義。
三是需要突出特色,營造品味。旅遊項目沒有特色,就沒有永久的生命力。典型的田園風光、鄉村風貌是發展鄉村旅遊的依託,“三農”資源、鄉村文化是發展鄉村旅遊的載體。在發展中,必須牢牢把握當地農業和鄉村文化特色,並不斷強化特色,豐富本地鄉村旅遊內涵,使其文化底藴得到保留和延續,走差異化發展的路子。
四是需要樹立與時俱進、發展創新的觀念。尤其是農村基層組織,要具有適應發展形勢、認清發展趨勢、把握髮展機遇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開闊視野,開拓工作思路,引導推動農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有創新的勇氣,才能敢於帶領羣眾尋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子;要有服務的意識,才能團結羣眾順利開展各項旅遊工作,走出一條成功的道路。

餘巷村基層組織

餘巷村黨支部有黨員34人,支部書記俞敬堂,村委會主任俞步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