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姚江

鎖定
餘姚江,簡稱姚江,發源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大嵐鎮夏家嶺村東的米崗頭東坡,幹流全長106公里,流域面積2440平方公里。
中文名
餘姚江
別    名
姚江
發源地
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大嵐鎮夏家嶺
河    長
106 km
流域面積
2440 km²

餘姚江地理位置

餘姚江 餘姚江
餘姚江上游北流經四明湖,在上虞永和鎮新江口接通明江匯成姚江干流,向東流到馬渚鎮上陳村入餘姚境內,先後接納十八里河、賀墅江、馬洛中河等,在餘姚城區以西分為南流的蘭墅江(最良江)、中流的姚江干流、北流的候青江。蘭墅江集新豐河、中山河、東山河及南廟大溪、三溪口大溪等水,其一支過最良橋東北折,經竹山節制閘與姚江干流匯合,另一支流經白山東出鬱浪浦閘與姚江干流匯合。候青江過舜水橋、武勝門橋、候青門橋、三官橋,接納西江、中江、東江,向東南至皇山節制閘於三江口與姚江干流匯合。中流的幹流在經姚江橋、新建橋、通濟橋、念慈橋,過中舜江節制閘,彙集最良江、候青江向東南行,河道變得十分曲折。自咸池至姜家渡陸路不足0.5公里,而河道長達5公里,稱為鬱家灣。姚江過姜家渡蜿蜒東流,在丈亭鎮東北有後江(慈江)匯入,再往東,有車廄、大隱、江中、羅江的溪流匯入,在大隱鎮城山渡出境,仍向東南,過姚江大閘,在寧波市區三江口奉化江成甬江,在鎮海注入東海。

餘姚江簡介

姚江屬平原河道,河牀平坦,逶迤曲折,流速緩慢。餘姚鎮三江口以西到菁江渡段,河道相對平直,江面一般為50米左右,水深2.5米左右。三江口以東,江面開闊,河道多曲折,寬度一般為100一150米,最寬處可達250米左右,水深5米左右。姚江干流正常蓄水量約2468萬立方米。
姚江原為潮沙河,如果連續晴20---30天,海水逆河而上可抵丈亭,連續晴40天,海水可抵上虞的通明。海水退潮時,水流滿急。江水鹽度較高,沿岸土地鹽、漬化再重。若連綿陰雨又逢海潮頂託,往往氾濫成災。1959年7月在寧波北郊建成姚江大閘,擋鹹蓄淡,姚江水質起了根本變化。1962一1964年,在姚江中段相繼建成舜江、皇山、竹山、鬱浪浦等節制閘,整個姚江流域的農田灌溉、工業、生活用水得到改善。但節制閘的建成使洪水下泄速度變慢,幹流沿岸易澇,平時又少流水沖刷,使南江河道泥沙淤積速度加快,影響航道暢通。

餘姚江航運

姚江水量豐富,航運發達,歷史上就是溝通寧紹平原東西的重要航道。現幹流為杭甬運河一段,可通40噸級船隻。近年來,由於工業的發展,餘姚鎮附近江水污染日趨嚴重,對農業、漁業及生活用水等影響較大。
姚江流域能通航的主要支流有高橋江、四塘橫江、五塘橫江、臨周江、大沽塘江、青山港、長泠江、馬諸中河、東江、中江、西江、慈江等。較長的溪流有大隱溪、陸埠溪等。

餘姚江歷史文化

姚江 姚江
姚江沿岸有豐富的文化遺存。河姆渡遺址可追溯到7000年前,當時的水稻種植已經非常成熟,並出現了畜牧和紡織。慈城鎮境內的句章城是寧波境內最早的城池,建於公元前473年,為越王勾踐所建,很早就有從事航運的記錄。明代中晚期,姚江畔王陽明等學者形成的姚江學派所秉持的心學成為中國古代主觀唯心主義哲學的最高峯。古時缺乏橋樑,姚江兩岸形成一系列古渡,例如姜家渡、蜀山渡、丈亭渡、車廄渡、黃墓渡(即河姆渡)、城山渡、鸛浦渡、洪陳渡、西江渡、西洪渡、邵家渡、青林渡、李碶渡、桃花渡等大量的渡口。不少渡口儘管已不再使用,但地名仍然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