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塅鄉

鎖定
餘塅鄉,隸屬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地處修水縣西南邊陲,北連大橋鎮,東抵上衫鄉,西、南毗鄰湖南省平江縣龍門鎮,境域面積37.1平方千米,下轄5個行政村,分別是上源村、餘塅村、東坑村、小坪村、茶山村。 [8]  鄉政府駐地上源村。 [1]  [3]  2018年末,餘塅鄉轄區有户籍人口4895人。 [6] 
2015年,餘塅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8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98元,完成財政收入2330萬元。 [5] 
中文名
餘塅鄉
外文名
Yuduan Township
行政區劃代碼
36042420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修水縣西南邊陲
面    積
37.1 km²
下轄地區
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上源村
電話區號
0792
郵政編碼
33242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0.48 萬(2018年末户籍人口) [6] 
車牌代碼
贛G
所屬政區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

餘塅鄉建置沿革

餘塅鄉新貌 餘塅鄉新貌
清代,境域屬仁鄉六十四都。 [1] 
中華民國時期,境域屬黃龍區大橋鄉。 [1] 
1949年9月,境域屬大橋鄉(十區)上源鄉;1958年9月,餘塅公社成立;1960年3月,餘塅公社併入朱溪公社;1961年,分出仍為餘塅公社;1968年9月,併入大橋公社;1972年1月,再分出為餘塅公社;1984年6月,撤銷餘塅公社,設立餘塅鄉。 [1] 

餘塅鄉行政區劃

餘塅鄉黨羣文化苑 餘塅鄉黨羣文化苑
截至2020年6月,餘塅鄉下轄5個行政村:上源村、小坪村、東坑村、餘塅村、茶山村。 [4]  餘塅鄉政府駐地上源村。 [3] 

餘塅鄉地理環境

餘塅鄉位置境域

餘塅鄉地處修水縣西南邊陲,北連大橋鎮,東抵上衫鄉,西、南毗鄰湖南省平江縣龍門鎮,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4°03′25″—114°07′41″,北緯28°49′48″—28°54′18″之間,境域面積37.1平方千米。 [1] 

餘塅鄉地形地貌

餘塅鄉地形圖 餘塅鄉地形圖
餘塅鄉地處土龍山與東陽山合抱之中,東、西、北三面山脈連綿,中部丘陵起伏,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土龍山海拔1080.3米,最低點殿前海拔210.2米。 [1] 

餘塅鄉水文

餘塅河發源於甘塘尾,納3條小支流於湖南省平江縣龍門鎮注入汨羅江,境內河長7千米。 [1] 

餘塅鄉自然資源

餘塅鄉有林地面積286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活立木蓄積量6.5萬立方米,林木主要以松、杉、雜木、油茶、毛竹為主。礦藏資源主要有黃金。 [1]  [2] 

餘塅鄉人口

2008年末,餘塅鄉轄區有1184户,4540人。 [1] 
2017年末,餘塅鄉轄區有常住人口4206人。 [7] 
2018年末,餘塅鄉轄區有户籍人口4895人。 [6] 

餘塅鄉經濟

餘塅鄉綜述

餘塅鄉新農村 餘塅鄉新農村
2008年,餘塅鄉實現生產總值150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2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87元。 [1] 
2015年,餘塅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838萬元,比2010年增加1945萬元,增長217.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98元,比2010年增加1518元,增長110%,年均遞增18%;財政收入由2010年的570萬元上升到2330萬元。 [5] 
2017年末,餘塅鄉轄區有企業1家,企業從業人員12人。 [7] 

餘塅鄉農業

餘塅鄉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盛產白朮、百合等藥材。 [1] 

餘塅鄉商貿

2018年末,餘塅鄉轄區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5家。 [6] 

餘塅鄉社會事業

餘塅鄉教育

2008年末,餘塅鄉轄區有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教學網點3個,在校學生620人,教師34人。 [1] 

餘塅鄉醫療衞生

2008年末,餘塅鄉衞生院有醫生6人,病牀4張;3個行政村有衞生所。 [1] 

餘塅鄉郵政電信

2008年末,餘塅鄉轄區有郵政網點1處,投遞線路18千米,投遞點5處,鄉村通郵率100%。 [1] 
2008年末,餘塅鄉轄區有電信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600門,固定電話用户130户,移動電話用户1390户,互聯網用户673户,電話普及率100%。 [1] 

餘塅鄉交通運輸

餘塅鄉電子地圖 餘塅鄉電子地圖
大餘、聯源公路貫穿全鄉和修水縣大橋鎮、湖南省龍門鎮相通,甘坑、東坑、茶山、小坪公路深入各行政村。 [2] 

餘塅鄉歷史文化

餘塅鄉文物古蹟

  • 下界頭老屋
下界頭老屋是餘塅保存較為完整的十座古屋之一,曾是餘塅公社社隊活動場地。據吳氏宗譜記載,老屋始建於清朝嘉慶五年(1800年),前後花了三年時間才竣工,是餘段吳氏始遷祖吳汝雲的第十八世孫吳學成所建。 [2]  下界頭老屋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是餘塅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十座古屋之一,曾是餘塅公社社隊活動場地。據吳氏宗譜記載,老屋始建於清朝嘉慶五年既公元1800年,前後花了三年時間才竣工,是餘段吳氏始遷祖吳汝雲的第十八世孫吳學成所建。 [8] 

餘塅鄉非物質文化遺產

  • 餘塅燈戲
餘塅燈戲,古稱燈會,有石碑碑刻為記,始建於清嘉慶十年(1805年)。燈戲名稱由來因古時表演時,用楠竹灌入清油,插入棉布條點燃照明,或用燈籠照明,演出而得名。 [2]  燈戲名稱由來因古時表演時,用楠竹灌入清油,插入棉布條點燃照明,或用燈籠照明,演出而得名。燈戲的形成,民間傳説不一,有的説梁山寨百零八將無一善終,陰魂不散,人民於野外搭台張燈演戲,慰之遣之。有的説,宋仁宗大建清醮,國人張燈結綵演戲奉神,以求地方民康物阜,但更多的傳説,則源於唐朝,唐玄宗微服私訪,逆汨羅江而上,下榻平江的嘉義鎮,因離別皇宮甚久,加之投宿山野小店,倍感寂寞,便濱起了地花鼓,唐玄宗飾演丑角(燈戲稱三花)隨時反串旦角,君臣同樂。後在民間流傳開來,每當逢年過節,人們便以一醜一旦,或二醜二旦等上門表演地花鼓,送上吉祥,恭賀新禧,通過年久月深的發展進程,民間逐步形成了搭台表演,為了紀念燈戲的悠久歷史,每場燈戲的開鑼鼓都十分講究,必須開始演奏“匡匡七 七七匡 匡匡七匡 七七匡。”譯為“唐朝起,宋朝興,唐宋元明清,流傳到如今。” [8] 

餘塅鄉民俗風情

修水餘塅鄉人喜飲茶,遇客先讓座,再敬一碗茶。修水茶區別於外地茶的標誌是以佐料下茶,故稱喝茶為吃茶。茶中以佐料的不同可分為仁鄉茶、奉鄉茶、泰鄉茶、懷遠茶和什錦茶等。佐料大多以茶葉、菊花、黃豆、芝麻、蘿蔔、生薑、柑桔皮等,有的還輔以花椒、桂花、茶弓。泰鄉茶還以爆米或玉米為主要茶料,既解渴又飽肚。
參考資料
  • 1.    修水縣志編纂委員會.修水縣志1986—2008: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869
  • 2.    鄉鎮概況  .修水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2-21]
  • 3.    行政區劃  .修水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2-21]
  • 4.    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2-21]
  • 5.    政府工作報告  .修水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2-21]
  • 6.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鄉鎮卷)—2019.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249
  • 7.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243
  • 8.    鄉鎮概況  .修水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