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光凝

鎖定
餘光凝(1874——1945),字炳心、又字炳星、病心。出生於原遂安縣東亭鄉葉家村,1922年,徙家於淳安縣賦溪鄉。歷任台州中學和紹興中學校長、温州中學教員兼附小校長,山東省視學、衢州中學附小主任、淳安縣教育局局長等職。 [1] 
中文名
餘光凝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74年
逝世日期
1945年
出生地
遂安縣東亭鄉葉家村

目錄

餘光凝人物生平

餘光凝出生於原遂安縣東亭鄉葉家村,1922年,徙家於淳安縣賦溪鄉。
少時,家境貧窮,無力上學;常佇立書館外,聽塾童課讀,竟能背誦。塾師見其聰慧,免費收為學生。後送至嚴州雙峯書院學習;中秀才,補廩生;又入嚴州六睦學堂就讀。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官費選送日本早稻田大學師範學院深造。他早有科學救國思想,認為“我們應提倡科學技術教育,把國家推向科學化的道路;一個國家假使沒有良好的科學基礎,光搞政治是沒有用的”,所以在日本專攻理化科。
在東京,受孫中山先生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影響,對滿清腐敗政府深為不滿,敢冒取銷官資留學的危險,毅然參加中國同盟會,與陶成章、廖仲愷、黃元秀、秋瑾等友好。由於努力革命工作,被推為東路總幹事;1910年歸國,主持浙江一帶革命活動,以在淳安簡師任教為掩護。1911年,被派往雲南從事革命工作,在雲南商業學堂及第一中學任教。
辛亥革命成功後,他發現官場黑暗,便退出國民黨組織。
1912年(民國元年)至1914年,任浙江省立第九中學校校長。初辦學校時,教師多屬科舉場中人物,學生不少是童生、秀才,思想保守、封建;為了堅持廢除讀經,開設英語、格致課,將孔廟改裝成教室、宿舍,建造兩座實驗室,與校內外守舊派作尖鋭的鬥爭,幾乎遭敵對勢力所陷害。
修建校舍時,他腳穿草鞋,參加勞動,與學生一道搬磚運石,作出表率。
1925年,調紹興中學任教,被選為浙江省參議員,並不以此為進身之階,不張羅拜客,交結權勢。曾於1916年任景寧縣知事,解勸漢、番兩民族停止持續多年的械鬥,息卻漢人各宗族集團之間的公訟;大力禁賭博,禁鴉片;親自率手下人耕種蔬菜,清正廉潔,百姓稱頌。為官一載即去職,從此,脱離仕途,專心致力於教育事業。嗣後,歷任台州中學和紹興中學校長、温州中學教員兼附小校長,山東省視學、衢州中學附小主任、淳安縣教育局局長等職,其間曾兩次去日本考察教育。
他教學時講求教育方法,倡導教育要循循善誘,有條有序引導學生。他重視科學技術教育,在任温州中學附小主任時,課外教學生製作家庭工業品,如肥皂、蠟燭等,曾獲上峯嘉獎。他的5個兒子聽從他的教誨,都攻讀實業科。
1929年告老返鄉,常去賦溪小學訪問教師i與之攀談教育、教學問題;並將家置田產的一半,一百數十畝捐助給小學。平日免費為鄉民看病,樂善好施;邀集社會人士苦口婆心勸阻賭博、抽鴉片惡習,移風易俗;提倡植樹造林,振興農村經濟。 [1] 
參考資料
  • 1.    宋榮發, 倪儒銓,淳安縣教育志編纂委員會;淳安縣教育志/附 錄;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年12月;第303-3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