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養贍地

鎖定
養贍地,清代台灣地方政府撥給高山族屯丁的土地。
中文名
養贍地
性    質
土地名
朝    代
清代
沿革
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大將軍福康安奏請,經軍機大臣、兵部尚書批准,在台灣內山“生番”居地邊界招募附近“熟番”之力壯者設屯,禁止漢人入山滋事和內山“生番”外出。共置4大屯、8小屯。屯丁平時負責巡防,遇有事故,聽候武營調遣。每名屯丁撥給近山“埔地”一甲(約11市畝),令其自行耕種,以資養贍,故名。屯丁因故退役,挑其子弟充補,承受田畝。所受之地,禁止買賣,如有私行買賣者,按律治罪。 [1] 
參考資料
  • 1.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7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