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養胎

鎖定
養胎,漢語詞彙,拼音yǎng tāi,妊娠期注意飲食起居,護養胎兒的方法。又名妊娠養胎、胎養。
中文名
養胎
讀    音
yǎng tāi
注    音
ㄧㄤˇ ㄊㄞ

目錄

養胎解釋

指妊娠期注意飲食起居,護養胎兒的方法。又名妊娠養胎、胎養 [1]  妊婦飲食起居不慎,足以影響胎兒,還可造成初生小兒發生胎寒、胎熱、胎毒等疾患,故有養胎之説。

養胎典籍

《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一:妊娠之人,有宿挾(疒阿)疹,因而有娠;或有娠之時,節適乖理,致生疾病,並令臟腑衰損,氣血虛羸,令胎不長。故須服藥去其疾病,益其氣血,以扶養胎也。
《格致餘論》指出:“兒之在胎與母同體,得熱則俱熱,得寒則俱寒,病則俱病,安則俱安,母之飲食起居,尤當慎密。”慎密即“節飲食,適寒暑,戒嗔怒,寡嗜恚”(《幼幼集成》),以預防疾病。
《千金要方》則明示“逐月養胎法”,注意營養,並避免某些對胎兒不利的食物和藥物,從事一些輕的體力勞動。凡此,對胎兒的發育和分娩均有助益。如《儒門事親》曰:兒“在母腹中,其母作勞,氣血動用,形得充實……多易生產。”
小兒病源方論》卷一:“豪富之家,居於奧室,懷妊婦女,飢則辛酸鹹辣,無不所食,飽則恣意坐卧,不勞力,不運動,所以腹中之日胎受軟弱,兒生之後……少有堅實者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