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養羊業

鎖定
中國養羊業歷史悠久,早在夏商時代就有養羊文字記載。一千多年前,我國南方主要以飼養山羊為主,後逐步形成規模。養羊生產具有繁殖率高、適應性強、易管理等特點,在我國廣大的農區牧區廣泛飼養。改革開放以來,隨着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不斷完善和落實,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畜牧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畜產品種類和產量雙雙獲得大幅提高。
中文名
養羊業
外文名
Sheep industry
領    域
農業科學

目錄

養羊業現狀

養羊業正在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我國的養羊業已經從千家萬户分散飼養為主要形態的飼養方式, 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養羊模式過渡, 有些地方建立銀行、企業、協會組織、政府等多種形式的信貸支持來消除養殖户的顧慮, 支持養殖户的規模化發展。肉羊規模養殖比重逐漸提高。出欄500只以上的場 (户) 比重由2012年的9.6%提高到2016年13.7%。2015年出欄1~29只的養殖場 (户) 佔69.19%, 30~99只佔19.65%, 100~299只佔7.08%, 300~499只佔2.22%, 500~999只佔0.93%, 1 000只以上佔0.93%。從不同養殖規模的生產水平與效益、土地消納面積和糞污處理利用情況看, 一般農户以户均年出欄100只以上為宜。
羊肉消費呈現增長趨勢
隨着人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中國人的食品消費結構正在快速變化中, 對肉食特別是羊肉的消費需求, 正在快速增長中。從2011年, 羊肉消費在過去的幾年裏穩步增長, 在2013年為433.65萬噸, 2014年為455.85萬噸, 2015年為462.71萬噸, 2016年為459.4萬噸, 2017年達到468萬噸。按照這樣的增長趨勢, 預計到2020年中國羊肉供需為530萬噸左右, 與新西蘭、歐洲等發達國家相比, 在人均羊肉消費量上, 仍有極大增長空間。預計到2024年中國羊肉供需缺口在30萬噸左右。
養羊業向環保 (生態) 養殖模式發展
養羊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才能促進養羊產業鏈向後延伸, 進而帶動農民致富奔小康。各地提倡適度規模養殖企業發展, 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家庭牧場建設, 並結合中央環保政策, 使養羊企業向環保養殖模式發展。2017年, 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87.6億元, 繼續支持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2017年6月12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到2020年, 建立科學規範、權責清晰、約束有力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 構建種養循環發展機制, 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 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 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提前一年達到100%。另外無抗養殖 (養殖過程中不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外源性藥物) 是今後發展的必然方向。
公司加農户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已形成
養羊業 養羊業
為了促進利益聯結, 提高產業鏈競爭力, 向上控制羊肉來源, 向下掌握銷售, 進行渠道和品牌建設, 向中提高精深加工能力, 走循環經濟的道路。普遍採用農户+專業合作社, 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户等形式盤活閒置養殖資源, 因地制宜完善產業鏈建設, 是為農牧民增加收入探索的一條政府滿意、公司獲利、農户受益的產業化經營之路, 是集種羊繁育、育肥羊養殖、全價草顆粒飼料加工、肉羊規模養殖、屠宰加工、生產研發為一體的現代化種養產加銷的產業鏈式發展模式。這種新的模式為養羊業的發展和農牧户的脱貧起到了重要作用。
肉羊出欄價格漲幅明顯, 效益明顯好轉
我國肉羊產業在經歷了兩年多的低迷期之後“冬去春來”, 迎來了自身發展的春天。2017年肉羊出欄價格增勢顯著。從不同品種來看, 綿羊從1月19.41元/千克波動上升至12月的22.60元/千克, 全年平均出欄價格20.22元/千克, 同比上升23.95%;山羊從1月的25.26元/千克折線上升至12月的28.42元/千克, 全年平均出欄價格26.76元/千克, 同比上升4.09%。2017年肉羊養殖效益大幅回升。全年標準體重綿羊 (45千克) 和山羊 (30千克) 平均純收入分別為269.25元/只和305.89元/只, 同比分別增長了93.24%和8.81%。

養羊業發展方向

加大肉羊遺傳改良進度, 加速新品種培育
由於肉羊遺傳改良的長週期性、育種羣規模效應等特點, 育種投資的長回報期與社會巨大經濟利益的矛盾難以解決, 核心育種體系不完善, 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商業化潛力的基因資源和專門化品種, 已成為困擾和制約我國肉羊育種改良的障礙。因此, 持續選育提高特色地方品種和引進的專門化品種, 培育產肉性能好、生長速度快、繁殖力高、胴體品質優良的新品種, 並形成雜交配套組合進行產業化開發, 促使優良地方品種和新培育品種成為國內肉羊生產的主導品種, 實現主要引進品種的本地化和國產化, 為我國羊肉食品有效供給提供長期有力的科技創新支撐。
選擇合理的品種利用方式
開展肉羊雜交改良及配套技術研究, 獲取高代雜種優勢, 提高羊的生長速度、繁殖率, 建立優質種羣快繁生產基地, 大幅度提高養羊業的供種和供肉能力。我國地方綿羊品種43個, 培育品種27個, 引進品種9個。山羊地方品種61個, 培育品種9個, 引進品種4個, 這些地方綿羊和山羊品種具有體格較大、耐粗飼、適應性強等特點, 是我國養羊生產和新品種培育的重要基礎羣體。但普遍存在生長速度慢、後軀不豐滿、肉用體型欠佳等缺陷, 同時育種羣規模小, 性能測定製度不完善, 選育力度不夠, 種羣遺傳進展緩慢等問題。因此, 不同地區選用不同的二元或三元雜交模式非常重要, 例如, 杜×蒙和澳×杜×蒙, 適應於內蒙古、甘肅、寧夏、陝西北部等地區。具有肉質好、出欄快、產肉多等特點, 可選育成專門生產優質肥羔的雜交配套系。杜×寒和澳×杜×湖, 適應于山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蘇和安徽等中原肉羊優勢區域, 以及新疆地區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具有繁殖效率高、出欄快、產肉多等特點, 可向生產優質肥羔的雜交配套系方向選育。
應用於羊的遺傳育種與改良
在家畜育種中, 基因組選擇 (genomic selection, GS) 憑藉其準確性高、世代間隔短和育種成本低等優勢, 被應用於各種經濟動物的種畜選擇中, 基因組選擇技術是畜禽經濟性狀遺傳改良的重要方法。隨着全基因組時代的到來, 能夠成功建立起變異與表型的關聯。基於基因改良的羊遺傳評估體系的研究與應用, 肉羊性能測定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準確有效的GEBV育種值的估算, 鑑定或標識具有育種可利用價值的基因或調節因子, 並建立鑑別技術, 實現在繁殖性能、生長髮育性能和胴體品質等性狀的聚合與協調改良。在開放式核心羣育種和快速擴繁的基礎上, 經系譜分析、後裔測定、育種值估計、基因測定、活體儀器掃描測定及全基因組選擇等綜合選育技術, 建立肉羊專門化品系育種核心羣, 實現肉羊羣體的持續選育提高。
基於物聯網的肉羊育種管理信息
隨着肉羊生產模式從傳統放牧型向集中舍飼型轉變, 並不斷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經無法適應肉羊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養殖場需要測定和分析的數據越來越多, 畜牧業大數據時代已然來臨。我們要將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肉羊生產管理和產品銷售過程當中, 協助管理和分析肉羊生產、銷售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信息。將物聯網技術引入肉羊養殖和羊肉產品銷售行業, 設計開發相應的肉羊育種管理信息系統, 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羊場育種管理和羊肉銷售的智能化與現代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