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養生農業

鎖定
中華養生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脈絡相通,中華養生文化是由孺釋道醫武及諸子百家的養生文化組成的,是以中醫養生文化為主要內容和代表的世界獨有的物質 和精神財富。創意方:北京養生文化創意產業協會 趙立冬
中文名
養生農業
性    質
創意型農業

養生農業背景介紹

中國自古至今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中國文明發展歷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認同:“農業是文明的基點”這一觀點。中國的農業也經歷了從原始到 傳統再到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也會向有機農業方向發展。但是,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面臨進一步增加農作物產量的巨大挑戰,同時,也面臨着由於使用不適合於土地 的灌溉方法,使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藥,繼續擴大產量,結果出現了使土質惡化,但又不能使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尷尬。農業作為生命的源泉和食品的供應源,它的 持續發展是人類持續發展的關鍵。
全世界的農業面臨着嚴重的危機,人們在思考,反思,探索這種危機的病根,尋求治病良方,使病態的農業治癒康復,並延長生命時限,呈可持續發展狀態。 我是從事養生行業的,2005年開始關注有機農業,並用中國養生文化哲理思索有機農業與食物安全、營養、食療及養生的關係。寫過《養生食為先》、《食療文 化修養》、《食療文化服務》等文章,也講過相關的課程。以後又進一步認為有機農業是養生產業的上游產業,是基礎產業。將有機農業與養生產業相融合就在腦子 裏形成了養生農業的概念。農業正處於轉型期,需要科技上創新、文化上創意。因此,我用中華養生文化這一創意源創意了養生農業概念,於2009年發表本文。 養生農業是“以中國養生哲理為靈魂和指導思想,借鑑採用相關的養生方法和技術並結合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有機農業、生機農業、本來農業中的科學合理的內 容,形成的一種新型的、具有循環力的、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態的農業。”請農業相關專家對我的這一提法進行批評、指正、研討。

養生農業新型循環農業

中華養生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脈絡相通,中華養生文化是由孺釋道醫武及諸子百家的養生文化組成的,是以中醫養生文化為主要內容和代表的世界獨有的物質 和精神財富。“養生”最早見於《莊子內篇》,生:生命、生存、生長之意。養: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學是研究如何延長生命的時限,如何提高生命 質量的一門中國養生處事哲學、一門中國的健康智慧學、一門中國的健康管理學。養生學研究的對象不僅是解剖學意義上的個體疾病和未病,而是哲學意義上的整個 人生的過程,是研究人與自然、社會的關係及人體關係協調、共存的哲理學問。養生學的思維方式是直感領悟、信息傳導、整體觀、辯證施養、三因制宜、扶正祛 邪、替天地化育眾生。養生學認為天地人是對應的,人要保持好的健康就必須追求天地人和諧,以維持陰陽平衡,這是“和”之法則。只能隨應自然,不能逆天而 動,逆則敗,順則成。調順並和睦各種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是中國養生的核心思想。
中國養生對人的調理及中醫治病、治未病都是通過調動人自身的免疫力、自愈力,而非對抗療法。養生農業也是有效發揮和培植土地自身的生命活力、免疫 力、循環力、自愈力、陰陽平衡力,而不是採取人為過度干預和對抗行為,使土地功能退化。化工農業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相當於醫學上給人使用激素和 抗生素,兩者的後果也高度一致:人和地自身功能下降,病蟲害和病毒病菌產生抗藥性等。其因都是在對抗思想鬥爭哲學指導下采取消、殺、滅等手段所致。養生農 業是把土地看成是活着的生命體,把生看成是對象和目標,尊重和涵養土地的生命之氣,講地性、講地文、講以地為本,這樣可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生命質量可持 續提高。有了可持續健康的土壤才會有健康的作物,才會有健康的人類。土地不健康,人類不安全。養生農業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農業的經營模式:在有效利用和發揮 自然原本擁有的循環力和維護生命的功能的同時,能長期地創造經濟價值。發展養生農業也是人的一種環境友好態度和行為方式,還是一種健康的生產經營方式,一 種以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生活方式。

養生農業養生保健體系

同農業一樣,全球也面臨着醫療危機,應對的辦法必須對醫學的目的做根本性的調整,實行醫療模式轉變。醫學發展戰略優先從“以治癒疾病為目的的高技術 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護和促進健康”。只有這樣,才是“可持續醫學”。在此引用《巴黎宣言》的兩句話:“好的醫生應該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 病治好的醫生”。“醫學不僅是關於疾病的科學,更應該是關於健康的科學”。
中國的“治未病”的醫學,正是“關於健康的科學”,也正是我們中國的養生科學。中醫對於人(個體)健康狀況是這樣描述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正 氣存內,邪氣不可幹”。中醫是通過從整體觀、動態觀、身心合一及人與環境(自然與社會)相協調的角度把握人(個體)健康狀態的辨識和調理就可以達到維護和 提升人的健康狀態的目的,這就是“治未病”,即:“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發,治其未傳,瘥後防復”。以達到防範、控制疾病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風險, 以及由此引起的經濟風險的目的。
把中醫治未病、未病先防、扶正祛邪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技術用於農業種植,也可用於養殖業。近年動物疫病呈現出致病微生物種類增多、毒力上升、耐藥性增 強等特點。其原因:現代動物營養配置的“全價”飼料及各種大劑量、高濃度營養素和抗菌素、促生長劑的使用,迫使動物機體細胞代謝亢進。按中醫理論認為,這 必然引發動物脾氣虛、血氣淤,而使脾、肺、腎等臟腑功能紊亂。免疫系統壓力加大,最終導致免疫系統被破壞。用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及應用中草藥土壤改良劑、中草藥農藥、中草藥飼料等方法技術建立土壤、動植物養生保健體系比對抗式終端控制更有優勢,其具體內容在此不詳述。對土壤及動植物的養生保健及治療較 之與人的養生保健治療更為簡單、容易。人有營養師、健康管理師、保健師,土壤、動植物也應該有這三師,人與自然一脈相通。這也符合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 物與我為一”的思想。

養生農業功能

養生農業是以中國養生哲理為指導思想,用文化創意產業的思維方式和手法,整合植入相關的文化資源(尤其是中國農耕文化),合理使用適宜的農業生產技 術所創立的具有多功能的創意型農業。養生農業構築了多層次的全景產業鏈,創新了農業發展模式,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發揮了農業更多的功能。養生農業是以 善待、護養土壤、動植物善念為出發點,從而獲得了健全的生態環境和健康的土壤,也就獲得了健康的農產品,健康的生產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能持續獲得萬 事萬物,這種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因果道理,應當成為現代人心靈教化的法寶。
1、經濟功能:創造經濟價值,而且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生態,產生可持續的經濟效益。
2、環保功能:養生農業是環保型農業,它維持健康的生態環境,健全的生態環境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礎,它為現代人提供生態系統服務(環境服務),護佑着現代人健康生存。
3、生產功能:整合生產資源,培育以資源的循環利用為基礎的可持續生產方式。創意創新出健康的生產方式和環境友好型耕作方法。要將粗、髒、苦、累的傳統“體力型農業”向智慧型、快樂型、審美型、參與體驗型創意農業轉變。
4、生活功能:生活在健全的生態環境中,沐浴着燦爛的陽光,呼吸着新鮮空氣,吃着安全健康的食物,追求真善美和優美的田園風光是人們追求的具有“農”的內涵的生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種迴歸自然的情結,一種鄉戀、鄉夢。
5、社會功能:促進“三農”健康發展,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品質;成為連接城鄉的紐帶,促進城鄉交流合作;促進健全的社會持續發展,緩和城市社會的緊張和壓力以及人們對食物安全的擔心。
6、文化功能:養生農業以農業為載體,傳承中國養生文化和農耕文化,這兩種文化相互跨越、又一脈相承,兩者的思想理念高度契合,其主要核心思想是天地人合一的“三才觀”,它們是構建中華民族核心價值的重要精神文化資源。
中國農耕文化主張對大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時,不焚林而獵,不涸澤而漁,不以雜草和昆蟲為敵,以保持自然的再生能力,與自然和諧相處。我用三句話十 二個字概括農耕文化的核心思想:“順天養地、宜物宜人、和諧共生。”農耕文化內涵不僅包括耕作法,還包括以“農”為基本的生活方式和心態。
通過挖掘農耕文化、養生文化內涵,創立養生農業文化創意產業,釋放傳播文化價值,以農產品、農服務為載體,突出不同文化氣息,如養生餐飲文化、鄉村民間養生保健文化、農事節日習俗、民間藝術等,讓現代人接受這些文化的洗禮,提高他們身心靈健康水平。
7、教育功能:利用中華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農耕文化的文治教化功能,對務農者,尤其是對消費者,進行田園式教育培訓,讓他們學習養生知識,向他們 傳授健康的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學習養生農業知識技能,向他們傳授健康的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喚起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動植物和 相關從業人員感激之心。培養教育養生農業的支持者,專業人才重要,消費者更為重要。
8、旅遊功能:養生農業是承載養生文化和農耕文化的平台,能築造自然和人文相結合的田園風光式的美麗景區,這是極佳的養生旅遊目的地。能為遊客提供以養生健康為主題的吃、住、行、遊、購、娛及參與體驗、交流會議等各種活動的場所和服務。
9、養生功能:養生農業是以養生先養天,養生先養地的天地人合一的“三才觀”為指導思想,可將養生產業、農業、旅遊業等相關產業進行有機複合,打造集生態環境養生、農耕養生、農藝及園藝療法、文化養生及各種自然養生服務於一體的田園式的養生聖地。
10、創意功能:養生農業是以人類最民生、最不可或缺的兩大活態文化—養生文化、農耕文化為創意源而創立的大創意產業,能為人們提供大文化創意平台,留給善待生命、關注健康和環保、熱愛農耕文化、追求和諧可持續生活方式的人們無限的創意空間。

養生農業思路和目標

發展有機農業、本來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以及新型循環生態農業是一種國際潮流。養生農業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視角看也是一種農業文化產業,是一種將養生 文化、農耕文化植入農業中,並與加工業、旅遊業、養生產業、文化產業等多行業有機融合所創立的以養生文化為主線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文化內涵、高科技含 量、高經濟價值、高社會價值、高生態循環價值的可持續發展農業。其發展思路和目標是:把發展養生農業與促進人類健康、環境保護、資源合理利用、走可持續發 展之路。其發展設想如下:
1、建立養生農業發展合作體養生農業是一個跨文化、跨學科、跨行業、跨領域的複合業態,需要由官、產、學、研、用多方組成一個養生農業發展聯盟,需深入進行理論和學術研討及踐行。
2、制定相關行業、技術等標準。
3、規劃創立養生農業樣板,可以是一個養生農業產業園區、景區,也可以是一個養生農莊等不同模式,能承載上述十大功能,起到樣板示範作用就可以。
4、通過發展養生農業創立農業文化創意產業樣板,通過發展對接政府對農業、旅遊業、文化產業等政策和資金支持。農業文化創意產業其表現形式是鄉村養 生文化、農耕文化主題旅遊和養生創意農產品生產及其提供參與體驗、教育培訓等服務。養生創意農產品是以營養食療為主的保健型農業所生產的。
5、用整體觀和文化創意產業的思維方式規劃建設養生農業,將養生農業的農產品、生態、生活、生產等資源合理整合成為全景產業鏈;將養生農業十大功能有機融合使其相互促動,形成系統服務工程,產生疊加效益。
6、以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並舉為發展戰略,以自然優美的養生農業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高效的養生農業生產為基石,以農耕及養生文化為靈魂,以適宜農業技術為支撐,以農耕及養生服務為依託,以提高國民養生素養和生活品質為依歸。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