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養士之風

鎖定
養士之風,春秋時期社會現象,是有極分明的公私觀念。出自《孔叢子·居衞》。
中文名
養士之風
興盛時期
春秋時期
説    明
有極分明的公私觀念
舉    例
公子光白公勝

目錄

養士之風興起

春秋時期雖列國紛爭,但表面上還維繫着等級有序的一統局面,有極分明的公私觀念。所謂“私”就是一切以下害上的言行,這是為社會所不齒的,因為“以私害公,非忠也。”收養私屬、私卒、私士,是被社會輿論所不容的。在當時的歷史記載中,養士者往往被描繪成野心家,如公子光白公勝等。

養士之風盛行

到了公開兼併與競爭的戰國時代,養士已成為上層社會競相標榜的一種時髦風氣。只要是有實力有抱負的國君、權臣,無不以儘可能多地收養門客為榮。從戰國初期的趙襄子魏文侯,到以後的趙惠文王燕昭王、“戰國四公子”、秦相呂不韋太子丹,門下都收養着數千人以上的門客,其養士之規模是春秋時期所不能企及的。由於通過養士的方式可以大量集中人才,既能迅速抬高自己的政治聲譽,以號召天下,又能壯大自己的政治力量,以稱霸諸侯,所以上層權貴爭相禮賢下士,不拘一格地網羅人才,以盡天才之大為已能,形成了“士無常君,國無定臣”的人才流動和人才競爭的大好局面。
《孔叢子·居衞》篇記載了孔子之孫子思關於春秋、戰國兩個時代不同的養士之風的觀察屯思考。他認為,春秋時期,“周制雖毀,上下相持若一體然”,所以養士之風不得大倡。戰國時代,“天下諸侯方欲力爭,競招英雄,以自輔翼。此乃得士則昌,失士則亡之秋也”。此言深刻地道出了戰國養士之風經久不衰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