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飲鶴泉

鎖定
飲鶴泉位於江蘇徐州雲龍山上,靠近放鶴亭,原名石佛井,系穿鑿巖石而成,井深25.74米,據推測此井與山上北魏石佛系同一時代鑿成,明嘉靖戊申年重新疏浚。因井靠近放鶴亭而將其更名為飲鶴泉。明天啓三年(公元1623年),户部分司主事張璇疏浚後立碑於井南。飲鶴泉以其井深、水質甘美而聞名遐邇,井中之水為洞內巖縫滲漏而來,也是全國罕見的因山頂巖洞而鑿的石井。
中文名
飲鶴泉
地理位置
江蘇徐州雲龍山
氣候條件
暖温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型氣候
井    深
25.74米

飲鶴泉來歷

飲鶴泉徐州義士刺惡龍之説

飲鶴泉
飲鶴泉(5張)
古時有條惡龍,被徐州一義士刺死。惡龍墜地後,變為雲龍山,被刺中的咽喉處,即成飲鶴泉。這是個驚心動魄的傳説,表現了徐州人不畏邪惡、敢於自衞的精神,但卻不能視為飲鶴泉的實際成因。

飲鶴泉皇帝斷“龍命”之説

漢朝之後的某朝某代,有個皇帝到雲龍山一看,其山狀如游龍,深怕徐州再出天子,就令人在 “龍頭”處鑿一井,以斷“龍命”。毛澤東1952年10月29日上午遊雲龍山時,曾問及飲鶴泉來歷,當時的徐州市委副書記華誠一講了這個傳説。毛澤東聽後説:“傳説雖近荒唐,但能在這數丈深的岩石上鑿出水來,卻是勞動人民的創造和智慧。” [1] 

飲鶴泉民間傳説

飲鶴泉著名詩人畫家徐書信先生如是説

徐州城南有山,山有九節,山峯高低起伏。第三節山上有石脊三條,自北向南凸起,狀若三條龍脊。此山因春夏雲霧繚繞,遠觀猶如巨龍起舞。故曰:“雲龍山”。
雲龍山上有一口井,曰“飲鶴泉”。此泉原名石佛井,井深25.74米,與興化寺北魏石佛同一時期鑿成。
明嘉靖戊申年,飲鶴泉重新疏浚,因此井靠近放鶴亭,故更名為飲鶴泉。飲鶴泉以其井深、水質甘美聞名遐邇。
著名詩人畫家徐書信先生如是説:“飲鶴泉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由於年代久遠,少有人知。”
遊人站在雲龍山第一節山頭向東遠眺,可以看到不遠處有泰山,鳳凰山。泰山位於鳳凰山與雲龍山之間,三山等距排列。懂風水的人説,徐州將會有一帝王,一大將軍,一娘娘出世。
徐州交通便利,素有“千古龍騰地,一代帝王鄉”之説。此事廣為流傳,引起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温的注意,專程從南京奔赴徐州。
劉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他為“吾之子房”。在中國民間,也流傳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温;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温”的説法。
劉伯温來到徐州後,在大小官員的陪同下來到了雲龍山。
劉伯温登上雲龍山之後,見雲龍山鬱鬱葱葱,煙霧繚繞,如巨龍起舞,當即大驚。又見雲龍山,泰山,鳳凰山山頭朝北。龍蟠,虎踞,鳳鳴三山並列。立馬讓官員籌集資金開工,在雲龍山第一節山頭鑿了一口井,取名飲鶴泉。飲鶴泉似一枚鋼釘狠狠地釘在龍頭上,將雲龍山的風水破了。
飲鶴泉鑿開後,劉伯温又讓人在鳳凰山的鳳頭——奎山上搭建了一座塔,取名奎山塔。奎山塔像一塊巨石重重地砸在鳳頭上,鳳凰山的風水也一命嗚呼了。
飲鶴泉、奎山塔建成之後,劉伯温又讓人在泰山上修了一座奶奶廟。奶奶廟人來人往,香火旺盛,一下子將虎踞鎮住了。打那以後,徐州再也沒帝王出現。
劉伯温死後,鳳凰山似乎動了一下。一天夜裏,大風將奎山塔最上面的兩層颳走,落在了雲龍山東坡。奎山塔從此少了上面兩層。後來,塔身因風吹雨淋,年久失修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倒塌。 [2] 

飲鶴泉真正來源

1998年春天,徐州匯福集團出資淘井,終於解開了飲鶴泉形成之謎:它並不是炸成的,也不全是鑿成的。實地勘測的結果是:井沿至井深3米處,這一段井壁全是用石頭由人工砌成的;3米後至8米處,這一段井壁的東北側也是用石塊人工砌成,只有西南側是鑿成的,其餘井壁未砌未鑿,為天然石壁;8米深以下,則是直徑約兩米、不規則的圓柱形天然石洞,只有個別突出的地方有鑿痕。井壁凹凸不齊。井底,是一塊天然巨石,直徑在兩米左右。從此看出,飲鶴泉是古代徐州人,利用山頂上的一個天然石洞,稍加改造而成的一口井。只有幾處井壁是人工鑿成,井口用石塊砌成。

飲鶴泉讚美詩文

蘇軾《飲鶴泉》
窈窕山頭井,潛通伏澗清。
欲知深幾許,聽放轆轤聲。
蘇軾《遊張山人園》
壁間一軸煙蘿子,盆裏千枝錦被堆。
慣與先生為酒伴,不嫌刺史亦顏開。
纖纖入麥黃花亂,颯颯催詩白雨來。
聞道君家好井水,歸軒乞得滿瓶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