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食鹽量

鎖定
食鹽量,《管子·海王篇》:“終月大男食鹽五升少半,大女食鹽三升少半,吾子食鹽二升少半。
中文名
食鹽量
類    別
鹽業術語
”古法十二兩六銖九條一黍為鹽一升,五升少半計鹽六十七兩十三銖六條有奇,為四斤三兩十三銖六索有奇,每日應食鹽二兩七銖零四黍有奇,今量為四錢以上;大女食鹽三升少半,較之大男減食40%,小男小女食鹽二升少半,較之大男減食60%。《元史》:“每人每日食鹽四錢一分八釐。”《元史》所載的食鹽量與《管子》的記載相近,依兩書的説法,每人每年平均食鹽九斤以上。實際上,不同的地區食鹽量不同,沿海多於內地,東南多於西北。食餚之將 舊時將食鹽喻為製作菜餚味道的首務。《漢書·食貨志》與《漢書·王莽傳》均言:“夫鹽,食餚之將。”顏師古注:“(將)大也。”一説鹽為食餚之將帥,或日百味之王,百味之祖。食貴食淡 食貴鹽或無鹽可食。《鹽鐵論》:“鹽價貴,百姓不便,貧民或淡食。” [1] 
參考資料
  • 1.    宋良曦,林建宇,黃健,程龍剛編,中國鹽業史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10,第386-3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