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食蜥王龍

鎖定
食蜥王龍是發現於北美洲晚侏羅世莫里遜組的大型獸腳類恐龍,與著名的異特龍同屬於異特龍超科。該屬下目前只有一種,巨型食蜥王龍。依據目前有限的化石資料來看,食蜥王龍是該組報道的體型最大的捕食者,體型大於發現於同一地區的異特龍和蠻龍。由於食蜥王龍的化石記錄非常少,古生物學家對於這種巨型獵手知之甚少。目前對於食蜥王龍的體型估計認為它的長度可能接近霸王龍和其它大型鯊齒龍類,但由於體態較修長,因此體重要輕一些。
中文名稱
食蜥王龍 [7] 
拉丁名
Saurophaganax
模式種
巨型食蜥王龍(Saurophaganax maximus
分類位置
獸腳類,異特龍超科,異特龍類
產    地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錫馬龍縣
時    代
晚侏羅世,欽莫利期,距今大約1億5100萬年
地    層
莫里遜組
命名人
約翰.斯托瓦爾和丹尼爾.舒爾( John. Stovall and Daniel. Chure)

食蜥王龍命名由來

“Sauros”意為蜥蜴,“phagein”是“以…為食”,“anax”的意思是統治者。因此食蜥王龍的屬名意為“以蜥蜴為食的王者”。種名則是強調它巨大的體型。

食蜥王龍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關於食蜥王龍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斯托瓦爾在俄克拉荷馬州錫馬龍縣發現了一具大型獸腳類恐龍化石,它將其命名為“Saurophagus maximus”。由於在命名時缺乏對標本詳細的形態學描述,這一命名被認為是裸名(nomen nudum, 生物命名中的無效命名)。之後的研究發現,屬名“Saurophagus”已經被用於一種鳥類的命名,因此即使經過正式描述,原有的屬名也是無效的。在1995年,古生物學家丹尼爾.舒爾建立了一個新屬,即“Saurophaganax”,並選擇OMNH 01123,即一節神經棘作為食蜥王龍的正型標本。食蜥王龍的材料可能來自於4個個體 [1]  [2] 
正型標本:OMNH 01123一節背椎神經棘。
食蜥王龍相關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食蜥王龍相關基本信息和形態學(2張)
食蜥王龍的頭骨材料僅包括一件右側眶後骨,兩件不完整的頂骨,以及三顆牙冠。方骨具有一方骨孔。寰椎很大,缺乏與前寰椎的關節面。頸椎為後凹形。前部頸椎具有中等發育的上突。椎體兩側具有大的孔與內部的氣腔化構造相連通。中段頸椎具有發育氣腔化構造的椎弓橫突。中部的背椎具有沙漏型的椎體。椎體與神經棘相連接的地方具有一個深的橢圓形凹陷。背椎椎體也為後凹形。唯一完整保存的背椎神經棘可能來自於一箇中段的背椎神經棘。這枚神經棘與其它獸腳類的神經棘有很大的差別。在它的基部延伸出了一對類似於前後關節突的小骨片。尾椎的椎體呈前凹形。前部的脈弧具有前突。肱骨粗壯,與異特龍的很相似。前肢也具有三個指,但是第一指沒有比其它手指強壯太多。腸骨具有窄的尾骨短肌附着脊。恥骨具有開放的閉孔,以及膨大的遠端。坐骨的閉孔突位於靠近近端的位置。股骨的小轉子比較靠近近端 [1]  [2] 
歸入標本:OMNH 01135寰椎。
歸入標本:OMNH 01444前部頸椎。
歸入標本:OMNH 01190背椎椎體。
歸入標本:OMNH 01685中段尾椎。
歸入標本:OMNH 01338左側腸骨。
歸入標本:OMNH 01737右側坐骨的近端。
歸入標本:OMNH 01425右側恥骨的遠端。
歸入標本:OMNH 01707左側恥骨的近端。
歸入標本:OMNH 01708右側股骨。
歸入標本:OMNH 01370右側脛骨。
歸入標本:OMNH 01935左側肱骨。
其餘歸入標本:舒爾1995年的描述文獻中所描述的一些材料沒有提及標本號,包括一些頭骨骨塊,細節見舒爾1995年和2000年的文獻。

食蜥王龍體型估計

食蜥王龍的體長估計在10.5米到13米之間,體重估計在2.5噸至4.7噸之間。由於食蜥王龍的標本非常稀少,上述估計也只是一個參考 [3-4] 

食蜥王龍古生態學

發現食蜥王龍的莫里遜組也發現了眾多恐龍的化石。與它同時期的獸腳類恐龍還有角鼻龍,異特龍,蠻龍,史託龍和嗜鳥龍。植食性恐龍包括屬於蜥腳類的圓頂龍,腕龍,樑龍,迷惑龍,重龍,還有屬於鳥臀類的劍龍,橡樹龍,侏儒龍和彎龍。食蜥王龍是那個時代最大的捕食者,可能會以大型的蜥腳類恐龍為食,但同時也會面臨多方的競爭壓力。史託龍和和嗜鳥龍都是小型獸腳類恐龍,角鼻龍是中等體型的掠食者。異特龍和蠻龍與食蜥王龍類似,高居食物鏈的上游。一些異特龍的標本表面具有大型的齒痕,這些齒痕很可能來自一種比異特龍和蠻龍都巨大的動物,最有可能的選擇就是食蜥王龍,暗示着這兩種頂級捕食者可能會發生衝突 [5] 

食蜥王龍系統發育位置

食蜥王龍系統發育位置 食蜥王龍系統發育位置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食蜥王龍屬於異特龍超科中的異特龍類,與異特龍具有很近的親緣關係 [6] 

食蜥王龍影視作品

食蜥王龍登場於BBC的紀錄片《恐龍星球》中,在片中,食蜥王龍對一隻異特龍大打出手,撕咬對手的頭部,並搶走了對方的獵物。
參考資料
  • 1.    Chure D J. A reassessment of the gigantic theropod Saurophagus maximus from the Morrison Formation (Upper Jurassic) of Oklahoma, USA[C]//Sixth Symposium on Mesozoic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Biota. 1995, 6: 103-106.
  • 2.    Chure D J. A new species of Allosaurus from the Morrison Formation of Dinosaur National Monument (UT-CO) and a revision of the theropod family Allosauridae[M]. Columbia University, 2000.
  • 3.    Holtz Jr T R.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M]. Random House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2007.
  • 4.    Campione N E, Evans D C.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body mass estimation in non‐avian dinosaurs[J]. Biological Reviews, 2020, 95(6): 1759-1797.
  • 5.    Drumheller S K, McHugh J B, Kane M, et al. High frequencies of theropod bite marks provide evidence for feeding, scavenging, and possible cannibalism in a stressed Late Jurassic ecosystem[J]. PLoS One, 2020, 15(5): e0233115.
  • 6.    Zanno L E, Makovicky P J. Neovenatorid theropods are apex predators in the Late Cretaceous of North America[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 4(1): 1-9.
  • 7.    Saurophaganax  .Deepb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