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食罪人

鎖定
《食罪人》是由布萊恩·海爾格蘭德編導,希斯·萊傑莎妮·索薩蒙本諾·福爾曼等主演的驚悚懸疑電影 [1] 
影片講述了神父亞歷克斯在老師兼朋友死後,發現屍體上印有一個神秘的宗教標誌,因此懷疑對方的死是他殺,於是決定協助負責此案的女警官瑪拉調查此案,找出幕後兇手的故事 [2]  。該片於2003年9月5日在加拿大上映。
中文名
食罪人
外文名
The Order
製片地區
美國、德國
製片成本
$38,000,000(估計)
導    演
布萊恩·海爾格蘭德
編    劇
布萊恩·海爾格蘭德
類    型
驚悚、懸疑
主    演
希斯·萊傑
莎妮·索薩蒙
本諾·福爾曼
片    長
102分鐘
上映時間
2003年9月5日(加拿大)
電影分級
R級
對白語言
英語、亞拉姆語
色    彩
彩色

食罪人劇情簡介

海報
海報(3張)
亞歷克斯希斯·萊傑飾)是紐約一名年輕的神父,身為基督教徒卻對基督教的陳腐非常不滿,他希望通過努力改變這種現狀,因而成了教會里的反叛人物。不久前,他的老師兼朋友:一位法國大使死了,屍體上卻印有一個神秘的宗教標誌,上面還寫着阿拉米語,亞歷克斯因此懷疑法國大使的死是他殺,而且很可能隱藏着巨大陰謀。悲憤之下,亞歷克斯決定協助負責此案的女警官瑪拉莎妮·索薩蒙飾)調查此案,找出大使死亡的幕後兇手。
與此同時,亞歷克斯將屍體上印有特殊標誌的線索送到了梵蒂岡,交給他的老師多米尼克神父,希望他可以破解這個秘密。但老師並沒有給他答覆,不久後,亞歷克斯被召回羅馬,在那裏他仍然繼續調查,他那時已經隱約感覺到大使之死和基督教有關。
一個偶然的機會,亞歷克斯最親密的同事托馬斯神父馬克·阿蒂飾)發現,大使的神秘死亡可能源自基督教中一種古老的傳説儀式。在現行教會中舉行這種儀式的人,很可能是威廉本諾·福爾曼飾)——他的真實身份就是基督教傳説中的“食罪人”。“食罪人”是在古老基督教中擔任特殊職位的人,他們自命為地球上的神,通過在教堂外舉行某種儀式赦免那些已經死去的人,洗去他們未懺悔的罪過,允許死去的人不因犯過邪惡而受到懲罰――而這種儀式其實就是吃掉死者的屍體,更可怕的是,“食罪人”往往會為了赦免某人的罪過,在必要時對活人下手 [2] 

食罪人演職員表

食罪人演員表

    • Giulia Lombardi 飾 小女孩
    • Richard Bremmer 飾 書店老闆
    • Cristina Maccà 飾 弗蘭卡修女
    • Paola Emilia Villa 飾 瑪麗修女
    • Paolo Lorimer 飾 英國人
    • Davide Odore 飾 Young Eden
    • John Karlsen 飾 伊甸園男僕
    • Fabrizio Lozzi 飾 伊甸園司機
    • David Ambrosi 飾 惡魔
    • Adam Levy 飾 建築工程隊隊長
    • Bruno Bilotta 飾 大保鏢
    • Leagh Conwell 飾 10歲的亞歷克斯
    • John Schwab 飾 美國官僚
    • Jon Laurimore 飾 英國貴族伯翰
    • Luigi Basagaluppi 飾 伊甸園之父
    • Michele Melega 飾 太平間服務員
    • Emanuele Carucci Viterbi 飾 聖彼得斯牧師
    • Richard Leaf 飾 聖彼得斯的食惡者
    • 克里夫·裏克 飾 城鎮司機
    • Alex Van Damme 飾 酒吧酒保

食罪人職員表

製作人 Craig Baumgarten、Thomas M. Hammel、布萊恩·海爾格蘭德、Michael Kuhn、Giovanni Lovatelli
導演 布萊恩·海爾格蘭德
編劇 布萊恩·海爾格蘭德
(以上參考資料) [3] 

食罪人角色介紹

  • 亞歷克斯·伯尼爾
    演員 希斯·萊傑

    紐約的神父,身為基督教徒卻對基督教的陳腐非常不滿,他希望通過努力改變這種現狀,因而成了教會里的反叛人物。不久前,他的老師兼朋友死了,屍體上卻印有一個神秘的宗教標誌,阿萊克斯因此懷疑對方的死是他殺。悲憤之下,他決定協助負責此案的女警官瑪拉調查此案,找出大使死亡的幕後兇手。

  • 瑪拉·辛克萊
    演員 莎妮·索薩蒙

    負責調查法國大使死亡案件的女警官,因法國大使屍體上印有一個神秘的宗教標誌,上面還寫着阿拉米語,因此懷疑法國大使的死是他殺,而且很可能隱藏着巨大陰謀。在亞歷克斯的協助下調查此案,想要找出大使死亡的幕後兇手。

  • 托馬斯·加勒特
    演員 馬克·阿蒂

    亞歷克斯最親密的同事,一個偶然的機會,托馬斯發現,法國大使的神秘死亡可能源自基督教中一種古老的傳説儀式。在現行教會中舉行這種儀式的人,很可能是威廉。

  • 威廉
    演員 本諾·福爾曼

    基督教傳説中的“食罪人”,通過在教堂外舉行某種儀式赦免那些已經死去的人,洗去他們未懺悔的罪過,允許死去的人不因犯過邪惡而受到懲罰――而這種儀式其實就是吃掉死者的屍體。

(以上參考資料) [2] 

食罪人音樂原聲

序號
曲目
序號
曲目
01
Dusk & Dawn
09
Building The Cathedral
02
Truth Is Beauty
10
Trying To Understand
03
Father Alex' Mass
11
The Death Of Mara
04
Re-aligned & Gone To Rome...
12
Their Final Union
05
Aramaic Texts
13
Hunting Eden
06
There Will Be No Inquiry
14
Alex Is Another...'Other'
07
Ask The Dying...
15
Resolve, At All Costs
08
Nightengales
16
Due Croce
發行時間:2004年02月02日
(以上參考資料) [4] 

食罪人幕後製作

1998年,布萊恩·海爾格蘭德就把《食罪人》的構想賣給了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最初是考慮1999年就攝製完成的,當時是請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的,但在影片開機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卻辭演了,影片的拍攝計劃被迫推遲。最終於2002年1月14日才在羅馬開拍。可是,還不到三個星期,當時扮演地位最重要的“食罪人”的文森特·卡索扔下已拍的諸多鏡頭退出劇組,使影片又不得不更換演員重新拍攝。後來換上了德國演員班諾·福曼,重新補拍了所有鏡頭,到2002年4月8日才拍攝完成。但影片製作了四分之一的特效後,導演布萊恩·海爾格蘭德發現影片的特效十分滑稽,製作出的“罪孽”從人體內飄出時的景象就像花枝在開放,於是又換掉了特效公司。影片的上映時間也不斷更換,原先把影片定在2002年10月11日上映,後來又改為2003年1月17日,接着又改為2003年夏天,直到確定於2003年9月5日上映 [5-6] 

食罪人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美國)
N1 European Film Produktions GmbH & Co. KG(德國)
Baumgarten Merims Productions(美國)
發行公司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
Gativideo(阿根廷)
二十世紀福斯荷蘭分公司(荷蘭)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阿根廷)
20世紀福克斯意大利分公司(意大利)
20世紀福斯公司(英國)
Gemini Film(俄羅斯)
20世紀福斯公司(日本)
日本藝博集團
-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加拿大
2003年9月5日
美國
2003年9月5日
英國
2003年9月12日
捷克
2003年10月9日
芬蘭
2003年10月26日(夜視電影節)
阿根廷
2003年10月30日
巴拿馬
2003年10月31日
墨西哥
2003年10月31日
哥倫比亞
2003年10月31日
西班牙
2003年11月14日
韓國
2003年11月14日
法國
2003年11月19日
新西蘭
2003年11月20日
土耳其
2003年12月26日
日本
2004年1月24日(東京)
德國
2004年2月5日
奧地利
2004年2月6日
澳大利亞
2004年2月19日
芬蘭
2004年2月20日(DVD首映)
挪威
2004年4月14日(DVD首映)
匈牙利
2004年4月27日(DVD首映)
意大利
2004年7月9日
(以上參考資料) [7] 

食罪人影片評價

該片標明為驚悚片,可全片一點恐怖、懸疑的氣氛都沒有,嚇人的效果連《驚心食人族2》都不如。編導也別指望信教的觀眾在看完電影后會倒抽一口涼氣,回家躲在廁所裏瑟瑟發抖地等待着“食惡使者”的來臨。因為這位使者不是壞人。相反,他是大大的好人,他吞走了別人的罪惡,讓人死得安心,而他卻活得窩心,也受夠了。所有被他“處理”過的人的罪孽都留在了他體內,那些關於罪孽的知識也永遠存在他的腦海裏,無法消除。從這個意義上説,他才是真正的“食惡不赦”:因為他不死,所以承載罪惡的靈魂永遠也無法得到安息,偏偏“食惡使者”都還是由擁有最純潔心靈的同志們擔任的,這中間的內心折磨可想而知。
導演如果將以上這種根植於“食惡使者”的內心衝突表現充分,是會給影片帶來宿命與抗爭的悲壯因素,從而使影片的戲劇衝突更為強烈。可惜編導只注重於“食惡”過程的視覺效果以及一些無中生有的怪異場景,對使者的內心刻畫幾乎可以説無,以至於最後他的死亡與安息顯得格外突兀。整部電影被布萊恩·海爾格蘭德拍得零亂而晦澀,連起碼的情節轉換都交代得不清不楚。
如果説該片還有那麼一點觀賞價值的話,那一定是莎妮·索薩蒙的表演。在片中她雖然出鏡機會並不多,但每次出現都會緊緊抓住觀眾的視線,並將角色的情感深深地傳遞到觀眾的心底裏。在她的角色裏,看不到“表演”的因素,她似乎就是那麼自在地做着隨意的動作,可卻能讓人體會到久違了的生活氣息。和她相比,該片的其他演員都像在唸經和做秀,扮演“食惡使者”的本諾·福爾曼算是踏實地演出了角色的表象,可因為在導演的調度下缺乏表現內心的機會,他的努力恐怕引不起觀眾任何回想的興趣;還有彼得·威勒,他的誇張表演只能讓人對編劇胡謅出那一人物的本事表示佩服。
總而言之,布萊恩·海爾格蘭德似乎對於“食惡”這一名詞的興趣大過了講故事的興趣,他是如此地急於向世人展示自己努力鑽研的成果(劇本資料的收集可以追溯到七年以前),以至於他根本等不及構築一個能讓人信服的故事,更不用説嚇着人或者打動人了。與他的期望相反,看完電影,觀眾只記住了莎妮·索薩蒙清澈的大眼睛,而沒有感受到任何“食惡”噱頭帶來的任何情感與視覺衝擊 [8] (網易娛樂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