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食土豆者

鎖定
1885年5月,梵高畫了一幅《食土豆者》:幽暗的燈光,挖掘土地的手伸向盆裏,吃力的去拿土豆。作品反映了作者對勞動者深厚的感情。
中文名
食土豆者
作    者
梵高
初現時間
1885年5月
類    型

食土豆者創作背景

這幅畫可以説是文森特在紐南時期的最佳傑作。為了完成這幅作品,他曾作 了許多農夫、農婦的肖像,對室內及手的素描,以及瓶子與水壺的靜物畫等等, 這些均是對此畫的習作。此畫充滿了對其社會性與宗教性的情感,畫面雖顯得粗野,但結構卻十分緊密;以圍聚的人物為中心,對形體加以把握;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論,構成了種種暗灰色,以這些完成了這幅佳作。 圍着餐桌而坐的四個農人,都曾作過個別習作。那詢問似的炯炯眼神,右端的 農婦下垂的厚重眼瞼,佈滿皺紋、凹凸不平的臉和手,充分地表現出大地上勤奮 的勞動者的"力量"。凡·高表示,他希望這幅畫能強調出"伸在碟子上的那隻手, 曾挖掘過泥土。"同時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凡·高深愛着樸拙的農人在大地上奮鬥的情景,他以為這些與文明化、都市化 相較之下,充分地顯示出光與力。他明白這幅畫或許不合現代趣味,他渴望着能 將這些示諸眾人,喚起"人們"的責任感和優越感。 凡高早期接觸社會下層,對勞動者的貧寒生活深有感觸。他受米勒影響,想當一名農民畫家。

食土豆者作品賞析

《食土豆者》便是他該時期的代表作。這幅畫,充分反映了凡 高的社會道德感。他選擇畫那些農民,主要是因為他發現自己與這些貧窮勞動者 之間, 有某種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共鳴。 他在給其弟弟提奧的信中寫道:"我想強調, 這些在燈下食土豆者,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這幅作 品描述的是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掙得自己的食物。" 在這幅畫上,樸實憨厚的農民一家人,圍坐在狹小的餐桌邊,桌上懸掛的一 盞燈,成為畫面的焦點。昏黃的燈光灑在農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們顯得突出。 低矮的房頂,使屋內的空間更加顯得擁擠。灰暗的色調,給人以沉悶、壓抑的感 覺。畫面構圖簡潔,形象純樸。畫家以粗拙、遒勁的筆觸,刻畫人物佈滿皺紋的 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軀體。背景設色稀薄淺淡,襯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凡高自己 稱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的誕生"。他説: "我不想使畫中的人物真實。真正的畫家 畫物體,不是根據物體的實況,……而是根據自己的感受來畫的。我崇拜米開朗基羅的人物形象,儘管它們的腿太長,臀部太大"。有人指責他這幅畫中的形象不準確,而他的回答是: "如果我的人物是準確的,我將感到絕望,……我就是 要製造這些不準確、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變現實,是的,他們能不真實,你 可以這樣説--但是比實實在在的真實更真實。"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