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龍使

鎖定
飛龍使,官名。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置仗內六廄,由宦官充任主管飛龍廄御馬的使職,又稱“飛龍廄使”“飛龍院使”。安史之亂後,飛龍使權利擴大,統掌內廄馬匹。飛龍使除飼養調習御馬、領有部分地方監牧之外,還掌控訓練部分宮內騎兵部隊。自後梁以來飛龍使由武臣出任,五代時期與小馬坊使合併,改為左飛龍院使。改飛龍使為騏驥使,領有宿衞騎兵。 [1] 
中文名
飛龍使
別    名
飛龍廄使
別    名
飛龍院使
類    別
古代官名
唐朝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置仗內六廄,其中飛龍廄以宦官充使。安史之亂後飛龍使取代閒廄使,統掌內廄馬匹。敦煌文書《記室備要》卷中“賀飛龍使”條描述其職雲:“耀天駟於重霄,克由仁政;躍雲龍於中禁,實愜宸心。” [1] 
飛龍院是飛龍使的署衙,位於大明宮北部。其僚佐有飛龍副使,都判官、判官等。飛龍廄分左、中、右三廄,禁中另有囤積草料的飛龍草場,佔地寬廣。飛龍使領有部分地方監牧,如舊樓煩監牧等。飛龍廄中服雜役者泛稱飛龍小兒,除飼養調習御馬之外,還進行軍事訓練,相當於宦官控制的騎兵部隊。開元十三年(725),玄宗加高力士為內飛龍廄大使,天寶十一載(752)高力士以飛龍兵平定京師邢縡之亂;寶應元年(762),宦官程元振以飛龍兵誅張皇后,迎立代宗。其後飛龍兵多次參與宮廷政變。神策軍入為禁軍之前,飛龍使地位與射生使相當。憲宗以後,射生軍併入神策軍,因掌馬廄之故,飛龍使仍長期設置,地位頗高。馬存亮、楊復恭等皆以神策中尉、樞密使降職為飛龍使。 [1] 
除飛龍使外,唐代宣徽院下另有飼養皇帝所乘御馬的小馬坊使。唐末權宦田令孜懿宗時曾任此職。僖宗即位後,尊田令孜為亞父,小馬坊地位提升很快。後梁以武臣為飛龍使,改小馬坊使為天驥使,二使並掌馬政。後唐立國之初,依舊為飛龍使、小馬坊使。明宗長興元年(930),改飛龍院為左飛龍院,小馬坊為右飛龍院,其長官分為左、右飛龍院使,例由武臣充使。後晉、後漢、後周沿襲不改。遼朝置為北面飛龍院長官,為諸廄長官之一。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改左、右飛龍使為左、右天廄使,雍熙二年(985)又改稱左、右騏驥使。騏驥使依然領有宿衞騎兵。 [1] 
參考資料
  • 1.    飛龍使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