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鷹

(期刊)

鎖定
《飛鷹》1936年1月創刊於上海,屬於娛樂類刊物,發刊週期為月刊,由冠龍照相材料行出版發行,鷹社編輯,主編為金石聲、馮四知、蔣炳南 。發行所位於南京新街口中山路六十七號,編輯地址在上海南京路四四五號。該刊停刊於1937年7月,因八一三事件而被迫停刊 。現館藏1936-1937年出版的19期刊物。
中文名
飛鷹
語    種
中文
創刊時間
1936年
出版週期
月刊

飛鷹欄目方向

1936年在同濟大學讀書的金石聲創建了“鷹社”,並和在大夏大學讀書的馮四知、蔣炳南創辦了《飛鷹》雜誌。該刊主要刊載攝影作品和攝影技法分析文章,不設欄目。該刊封面插圖為攝影作品,刊名由於右任題寫。該刊每期都登有《編者言》,記錄編輯心得,在第二期《編者言》中提及該刊是“大眾園地,以照片為主、文字為輔”。該刊攝影作品質量較高,題材相當廣泛,有人像、風景、街景、花草等事物。同時在刊中登有每幅作品的攝影參數,名為《本期照片攝法索引》,包括有相機型號、快門速度、光圈大小、時間、地點、濾鏡等信息,較為全面。該刊除攝影作品外,還刊載有攝影技法介紹分析文章,介紹國內外新的攝影技術或不同種類照片的攝影技巧,如在第13期《新年特大號》中登有《人像攝影新案》一文,對人像攝影的技術進行分析,附有該期作品分析。《赤紅外攝影》一文則介紹了紅外攝影的原理和優點等。此外,該刊每期登有與攝影相關的漫畫和部分攝影心得文章。該刊廣告多為攝影器材和攝影材料,其中不乏徠卡、柯達等相機材料大廠。
《飛鷹》是30年代上海的攝影作品發展的代表,該刊雖創刊時間較短,但收錄了許多優秀的攝影作品。該刊不僅登載了許多題材多樣的攝影作品,還登有對攝影技法介紹和分析的文章。該刊中的部分照片反映了當時民眾的生活、城市街景和名勝樣貌,同時該刊文章也是研究民國時期影像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飛鷹文化傳統

《發刊詞》
攝影在今日已成為國際間普遍的藝術。各國年來對於攝影術的研究,非常努力。觀乎近年來攝影器械之改良及攝影畫報之蓬勃,不得不令人益覺中國攝影界之岑寂。
在工業落後的中國,攝影器械的製造和改良,雖暫時還談不到;但事業的成功,端賴各人的研究和努力。歐美攝影事業之有今日,非偶然所致。攝影本為新興科學的藝術。突飛猛晉,亦僅數十年間事耳。十年前,日本攝影材料的需要,亦都仰給於歐美。而近數年來,非惟許多簡單的器械,已經自造;即留影的軟片,日人亦能自制,流行於市場矣。其出品之精良與否,姑置勿論;但一種努力的精神,希望國內研究攝影的同志和工業家加以注意。否則提倡攝影者,適以增國家之漏卮耳!
國內攝影界之材料,暫時既不能不取給於外人。則在使用之初,當如何斟酌而節省。常見陰天或傍晚,持方匣鏡箱行速攝者,失敗而不自知。雖為攝影者常識之缺乏,然亦因無相當讀物為之引導耳。
一般攝影者,可分為二種:一種人雖手持鏡箱,而又秘密居奇。前者則愈攝愈糟糕,終覺攝影是回難事而不肯再幹。後者則自誇自擂,以為“萬人皆下手,惟有我最高”,其程度亦可想見。其實中國攝影者,豈無能手?獨因時習之深而不好露身手。所謂大智若愚,大勇若怯,深藏若虛之隱作家,其今日真正研究攝影者歟?
編者同人,素嗜攝影,幾於廢寢忘食。每於工餘,輒挾鏡箱偕出。或流連於鄉村隴畝之間,或登高山而涉流水,無分於寒暑。興之所至,即披荊攀棘,亦覺趣味盎然。以為非有耐勞克苦之精神,尖鋭深刻之目光,不足以言攝影。於是有鷹社之組織,二三年來,外間鮮有發表,今日本刊之發行,實第一遭與社會人士相見。
本刊以“飛鷹”命名,蓋亦自祝其“雲程萬里”,“一飛沖天”也。雖然,狂風暴雨,挫折茲多。尚希讀者諸君,隨時愛助。他日飛渡重洋,飛過喜馬拉雅山,飛遍了世界,非惟本刊之幸,亦中國攝影界之光也。
本刊內容,務求藝術大眾化。並極歡迎有價值的文字和意味深長之照片。我們選擇的標準,不以作家之名定取捨。
本期承諸同好,惠賜佳作,益增光彩,編者謹於此志十二分謝忱。 [1] 
參考資料
  • 1.    飛鷹  .全國報刊索引[引用日期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