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征紀念公園

鎖定
位於惠州市惠城區龍豐街道飛鵝嶺社區、惠州西湖的南湖西南岸的飛鵝嶺,西連螺山,三面環水,山勢如鵝張翼,嶺高75.6米,面積約6.5公頃,素有“飛鵝覽勝”之譽。 [2] 
東征紀念公園原名為飛鵝嶺公園,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廣東省惠州西湖畔飛鵝嶺,現保存有東征軍攻打惠州時留下的戰壕以及解放後修建的國民革命軍東征戰士羣像、紀念館等。飛鵝嶺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是軍事要地。1923年孫中山督師攻打惠州和1925年第二次東征攻打惠州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建立此公園。
中文名
東征紀念公園
地理位置
廣東省惠州西湖畔飛鵝嶺
著名景點
國民革命軍東征戰士羣像
紀念館
原    名
飛鵝嶺公園

目錄

東征紀念公園景點

鵝嶺東門建有牌坊,西門入口處摩崖石壁刻有4米見方蘇東坡所書“鵝”字。
氣壯西湖 氣壯西湖
從西門拾級而上,走到半山腰,可以看到一架退役的 戰鬥機;再往上走,有革命戰爭年代留下來的堡壘和戰牆等。山頂廣場中央,嘉立着一座東征戰士羣像石雕,頗為壯觀,石雕上有聶榮臻元帥1989年4月的題詞“國民革命軍東征戰士”。石雕後面,有近年修建的黃埔軍官學校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在山嶺最高處,建有二層黃琉璃瓦的覽勝亭,於此遠眺,湖城美景盡收眼底,即為“飛鵝覽勝”。 [2] 

東征紀念公園歷史

第二次東征,由蔣介石任東征軍總指揮,周恩來為總政治部主任,羅加覺夫、切列潘諾夫等人為軍事顧問。全軍編為三個縱隊,總兵力3萬多人。1925年10月6日,東征軍各路縱隊先後出發,9日抵達博羅。在博羅,東征軍總指揮部制定了攻打惠州的作戰方案,決定以黃埔軍官學校學生軍為骨幹的第一縱隊為攻城部隊,擔任作戰主力。東征軍於13日發起總攻擊。經過30個小時的浴血奮戰,以傷亡400餘人的代價,打跨了軍閥陳炯明的守城部隊,攻克了號稱“固若金湯”的惠州。東征軍佔領惠州以後,部隊乘勝揮師東進,直指梅、潮。11月,東征軍全殲軍閥陳炯明的反動勢力,取得了勝利。第二次東征也因此成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驕傲而載入史冊。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國民革命軍東征,緬懷革命先輩偉業,惠州市人民政府對東征遺址進行重點保護。飛鵝嶺被闢為城市公園。1984年6月,惠州市人民政府將東征遺址飛鵝嶺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惠州市委、市政府擬在近期重新修建、擴大公園規模,建立紀念廣場、紀念碑,增設一條歷史文獻長廊和多組雕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