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鳶操

鎖定
《飛鳶操》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借用鳶那種“鷹隼儀形螻蟻心”的形象作比喻,嘲弄了大地主階級保守派權責。指出他們雖然樣子看去威武但心地卑鄙,最後必然要滅亡。作者還以青鳥、仙鶴、鳳凰比喻革新派,同鳶相對照,以表明法家人物不同流俗的情操。 [1] 
作品名稱
飛鳶操
作    者
劉禹錫
創作年代
出    處
《劉禹錫集》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飛鳶操作品全文

飛鳶操1
鳶飛杳杳青雲裏2,鳶鳴蕭蕭風四起3
旗尾飄揚勢漸高4,箭頭砉劃聲相似5
長空悠悠霽日懸6,六翮不動凝飛煙7
遊鶤朔雁出其下8,慶雲清景相迴旋9
忽聞飢烏一噪聚10,瞥下雲中爭腐鼠11
騰音礪吻相喧呼12,仰天大哧疑鴛雛13
畏人避犬投高處14,俯啄無聲猶屢顧15.。
青鳥自愛三山禾16,仙禽徒貴華亭露17
樸樕危巢向暮時18,毰毸飽腹蹲枯枝19
遊童挾彈一麾肘20,臆碎羽分人不悲21
天生眾禽各有類,威鳳文章在仁義22
鷹隼儀形螻蟻心23,雖能戾天何足貴24 [2] 

飛鳶操註釋譯文

飛鳶操詞句註釋

1.鳶(yuān):老鷹。操:古代琴曲的一種,後來演變成為詩歌的一體,多用以抒寫身遭難而志不變的內容。
2.杳杳(yǎo):深遠廣闊。青雲:藍色的天空。
3.蕭蕭:風聲。舊説,鳶鳴是颳風的徵兆。
4.旗尾:鳶尾分叉,象古代三角形的旌旗,所以叫旗尾。勢漸高:指鳶的飛勢越來越高。
5.砉(huā):象聲詞,快動作發出來的聲音,用以形容鳶迅飛時發出的聲音,象箭頭射出去一樣“砉”的一聲劃過長空。
6.悠悠:遙遠,廣闊無邊。霽(jì)日:這裏指雨後的太陽。霽,雨後或雪後天晴。
7.六翮(hé):翮,鳥翅上長羽毛的莖。舊説善飛的大鳥,翅膀上有六根長羽毛,因此用六翮指大鳥的翅膀。 凝飛煙:是説鳶的翅膀伸開不動,好象凝住在煙雲中。
8.遊鶤朔雁:都是善飛的鳥。鶤(kūn):作鯤。據《莊子·逍遙遊》,有一種名叫鯤的魚,可以化而為鵬。它的翅膀象“垂天之雲”,能夠乘風直上九萬里。朔雁, 北方的大雁。朔:北。出其下:指遊鶤朔雁都處在飛鳶之下。
9.慶雲:一種彩雲。清景:清和的日影。迴旋:周旋,來往。
10.噪聚:很多的鳥聚集在一起亂叫。
11.瞥:隨便瞟了一下。下雲中:從雲中飛下來。
12.騰音:大叫起來。礪吻:磨動嘴唇。喧呼:嘈雜的叫喊聲。這是寫鳶爭腐鼠時的醜態。
13.鴛雛:古代傳説中一種象鳳凰的鳥。《莊子·秋水》記載,惠施在大梁擔任相國,擔心莊周要來奪他的權,派人在梁國搜查了三天三晚。莊周去見惠施説,鴛雛本來非梧桐不棲,非楝實(金羚子)不食,非甘泉不飲的。 而鳶竟懷疑它要跟自己爭奪一隻腐爛了的老鼠,看到鴛雛飛來了,就“嚇”的一聲仰天大叫起來。
14.投:投奔,飛往。
15.俯啄:低下頭來啄食。啄,明刻本作“吻”,據《四部叢刊》本改。屢顧:多次回頭看。形容鳶生怕別的鳥來搶奪它的死老鼠。
16.青鳥:傳説中的神鳥,是仙人西王母的使者。玉山: 傳説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禾:粟,也泛指穀類。
17.仙禽:這裏指仙鶴。徒貴:只喜歡。華亭:地名,今上海松江區。相傳那裏有一個“鶴窠村”。生活在那裏的鶴,“體格高峻,綠足龜紋,翔薄雲漢,一舉千里,”不是別的地方的鶴所能比擬的。
18.樸樕危巢:用小樹枝搭成的高巢。樸,通常寫作樸嫩,小的樹枝。危,高。向暮:傍晚。
19.毰毸(péi sāi):鳥激奮時羽毛上張的樣子。
20.一麾肘:指揮動手臂向鳶發彈射擊。麾, 通揮。
21. 臆碎:胸脯破裂。臆,胸脯。羽分:羽毛掉落。分,離開,掉落。人不悲:人們毫不憐惜它。
22.威鳳:容貌舉止都很端莊的鳳凰。文章:錯綜華美的花紋,這裏喻指鳳凰的美德。仁義:只是賦予鳳凰美好的品德,與儒家所鼓吹的“仁義”,含義是不同的。
23.鷹隼:兩種勇猛的鳥。儀形:姿態形貌。螻蟻:螻蛄和螞蟻,都是渺小卑怯的動物。
24.戾天:到達九天之上,指飛得很高。戾,到達。何足貴: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呢?足,值得。 [3] 

飛鳶操白話譯文

老鷹飛向廣闊深遠的青雲裏,鳴聲如蕭蕭的風聲四處起。
尾如旗,飄揚着越來越高,頭砉劃有聲,和流矢相似。
悠悠長空明亮的太陽高懸,鳶翼不動,如凝固的飛煙。
遊遊、大雁都在飛鳶之下呀,飛鳶盤旋在祥雲清景之間。
忽聽烏鴉聚在一起亂叫狂呼,鳶迅速飛下雲層去搶奪腐鼠。
尖叫聲、磨喙聲,喧騰一片,仰天大嚇懷疑那過路的鴛雛。
一怕人、二怕犬,投奔高處,默默低頭大吃,還屢屢盼顧。
青鳥,就喜愛玉山的禾穀,仙鶴呵,只珍貲華事的清露。
黃昏時鳶撅翅飛到高窩裏,懶懶地聳起羽毛蹲在枯枝。
遊童一揮肘,射了一彈子,打得老鳶胸碎羽飛無人惜。
天生眾多的飛禽各有類喲,威嚴的鳳凰是仁義之鳥。
鳶有鷹隼的儀形螻蟻心腸,雖能高飛入天又何足稱道。 [4] 

飛鳶操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劉禹錫為諷刺新故宰相、政敵武元衡而創作的。這年六月三日,武元衡入朝,“出靖安裏第,夜漏未盡,賊乘晴呼曰:‘滅燭!'射元衡中肩,復擊其左股,徒御格鬥不勝,皆駭走,遂害元衡,批顱持去。”(《新唐書·武元衡傳》)武元衡是“永貞革新”的反對派,王叔文等柄政期間曾罷去他的御史中丞。革新失敗後,武元衡復為中丞,很快就居了相位,飛黃騰達起來了。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二月,劉禹錫等逐臣應詔抵達長安,三月,皆復出為遠州刺史,官雖進而地益遠,明升暗貶。他們之所以第二次被愚,就是因為武元衡等人的排斥和打擊。這年五月,劉禹錫到連州任上,六月,武元衡突然被刺死,劉禹錫自然要將他積壓在心裏的怨憤盡情地發之於詩中一吐為快的,於是便寫下此詩。 [4] 

飛鳶操文學鑑賞

飛鳶操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寓言詩。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個鳥類的世界,着重寫鳶,順便寫到的有鵡、雁、鴛雛、青鳥、鶴、鳳凰、鷹隼。詩人託物言志,筆鋒所向,是飛鳶的當朝權貴。
全詩分三部分,每部分八句。第一部分極力渲染飛鳶超塵拔俗的一面;第二部分反跌出飛鳶醜悪不堪的另一面;第三部分寫它可悲的結局,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愛憎。
第一部分又分兩個層次。前四句以“飛”、“鳴”二字帶起,寫鳶飛鳴的情狀;後四句轉寫環境,用背景襯托出鳶的高雅。詩人慾抑先揚,一落筆便展示出“鳶飛戾天”的動人景象,它高高飛起,直衝雲霄,杳渺難尋。它鳴叫着,如風聲蕭蕭四起。尋聲望去,只見它尾羽如旗張開,乘風直上,愈來愈高。頭如箭鏃一般射出,發出砉劃的響聲。從句子的結構來看,第三句頂承第一句,寫形;第四句頂承第二句,寫聲。隔句相承,交叉展開,給人以一種流動的感覺,與寫鳶飛鳴的動態正相適應。後一層次將筆墨轉向環境描寫,層次井然地畫出悠悠太空,高高睛日;在主題位置上,煙雲映襯出展翅輕翔的飛鳶。鳶愛在風中高翔,煙雲隨風流動,看去飛鳶就象是固定在煙雲的背景上。下方, 有飛動着的鴛雛、大雁;周圍,彩雲與透出雲層的光線在不斷地變幻着。詩人筆下的飛鳶,不只是高雅,而且夠得上聖潔。
第二部分,以“忽”字一筆拍轉,貌似聖潔的鳶飛落地上,現出原形。看來鳶雖然在天空悠然高翔,它的心卻時時在關注着地面的動靜,因而當它一聽到烏鴉爭食腐鼠的聲音,瞥了一眼,就迅速從高空落下,參加了這場齷齪的爭奪戰。它高聲呼叫,磨動利喙,殺氣騰騰。它疑心鴛雛正飛來爭食,便抬起頭來,憤怒地大聲呵叱。當它獨自佔有了腐鼠以後,害怕人的威脅,狗的襲擾, 便飛向高處,悄悄地低頭啄食時還不忘一次次回頭觀察情況。對於鳶的所作所為,詩人嗤之以鼻,投以輕蔑的一瞥。他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品性高潔的仙鳥。作為西王母使者的青鳥喜歡吃玉山上的禾穗,作為仙人坐騎的鶴只看重華亭的露水。言外之意,對於腐鼠是毫無興趣的。在這一部分中,前六句繪形繪色地刻畫了鳶的醜態,在空中飛翔時顯出飄飄欲仙樣子的飛鳶,經過爭食腐鼠這一場表演,其靈魂的骯髒就昭然若揭了。後兩句,詩人又用青鳥、仙禽對比,輕輕一點,更加強了諷喻的力量。 至此,詩人還意猶未盡,
第三部分中,又進一步對鳶進行了撻伐。寫飛鳶的筆在青鳥、仙禽身上一縱以後,重又收回,指向飛鳶。時間已近黃昏,在樸椒樹高處的鳥窩裏,鳶已填飽肚子,無所用心,羽毛蓬開,蹲在枯枝上歇息。正在這時,出遊的兒童在彈弓上裝好彈丸用力一拉,鳶被當胸擊中,毛羽掉落;但人們並不悲傷。詩人由此發表議論:自然界生活着眾多禽鳥,種類不一。鳳凰的花紋漂亮,在於表現出“仁義”的字樣。實際意思是鳳凰的外形美是因為它有着仁義的內美,非只是毛色好看而已。轉而説到儘管鳶有鷹隼神氣的外表,但內心同於螻蛄、螞蟻,雖然它能飛到天上,但也什麼了不起。詩人對鳶的撻伐是雙重的,既讓它中彈而死,又宣佈它死不足惜。
全詩從寫鳶“戾天”開始,最後回到“戾天”上結束,形成一個環形結構,完成了對鳶從儀形到內心的考察、評價。將三個部分合起來看,可知詩人諷刺的對象是一些地位很高而又利慾薰心的小人。他們高踞於廊廟之上,卻遠離於仁義之域;平時道貌岸然,爭權奪利時真相畢露。他們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竭為排斥仁人義士。詩人以鴛雛、青鳥、仙禽、威鳳自況,説明自有理想,自有操守,決不與飛鳶式的小人同流合污。詩人安排飛鳶“臆碎羽分”的下場,無疑是令人感到痛快的,但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武元衡這樣個別人被刺身亡外,飛鳶式的人物決不在少數,不可能都飲彈身亡,被輕易逐出歷史的舞台。所以,這一結局與其説是現實的,還不如説是浪漫主義的,更多地表現了詩人在當時複雜、艱苦的政治鬥爭中鮮明的愛憎傾向與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如果從義利之辯的角度來認識這首詩,那麼,可以説它的主題思想在於抨擊見利忘義的行為,倡導應如威鳳以樣具有仁義的內美。而這又正好表現了劉禹錫高貴的人格與高尚的情操。 [5] 

飛鳶操名家點評

深圳大學人文學院研究員高志忠:《飛鳶操》概括了《莊子》的寓言故事並加以改造製作,塑近了一個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飛鳶的形象,揭露了飛鳶的兇殘、貪婪的本性,鞭撻了飛鳶的齷齪、卑鄙的靈魂。詩中為飛鳶安排了中彈身亡,“臆碎羽分”的可悲下場,把飛鳶和武元衡巧妙地聯繫起來,對武元衡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諷。 [6] 

飛鳶操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和柳宗元交誼甚深,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多所唱和,並稱“劉白”。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其《竹枝詞》《柳枝詞》《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有《劉夢得文集》。 [7] 
參考資料
  • 1.    《劉禹錫詩文選注》編輯組. 劉禹錫詩文選注[M].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75,238.
  • 2.    [唐]劉禹錫. 劉禹錫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94.
  • 3.    湖南省劉禹錫詩文選注組. 劉禹錫詩文選注[M].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78,26-28.
  • 4.    高志忠. 劉禹錫詩詞譯釋[M].哈爾濱市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2 ,117-119
  • 5.    自 陳志明著. 古典詩歌鑑賞[M]. 浙江:浙江大學出版,1990,193-198.
  • 6.    高志忠. 劉禹錫詩詞譯釋[M].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117.
  • 7.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6.